THE:观点 | 数字法币的运行,需要怎样的货币政策应对?

作者:周子衡,原文:变轨账户,首发《财经》杂志,节选之三

导语

数字货币离我们的社会经济现实已越来越近,特别是数字法币,已然渐次渗透进我们的社会经济生活中。本文从概念、理论、政策、实践四个层面分析了数字货币,认为整个社会经济体系将面临数字货币所带来的更为紧迫的实践挑战与理论冲击,亟待更为深入而成熟的理论思考和更为充分而积极的策略应对。

一.数字货币是否构成银行存款?

以银行货币自商业银行兑换数字货币后,该部分数字货币是否仍旧构成银行存款?该部分数字货币是现钞的属性,在任何一个时间点上,它只有一个持有者。这就意味着,该部分数字货币不构成银行存款,不在货币创造的层次划分序列之中。从这意义上说,央行认为,数字货币是流通中现金的替代。具体来说,该部分数字货币在法律上只归持有人所有,在财务上也不计入银行存款或银行资产。其发生意味着相同数量的银行货币的减少或退出流通体系,即退转回数字货币的发行方——中央银行。

观点:法官Analisa Torres可能会发现某些因素的缺乏导致同样的结果:金色财经报道,推特用户MackAttackXRP在社交媒体中称,关于XRP的裁决,如果美国SEC上诉获胜,法官Analisa Torres将面临两种选择。“她很可能会发现某些因素的缺乏,导致了我们今天所得到的同样的实际结果。”[2023/8/2 16:14:12]

二.利率和货币总量问题:

第一,数字货币不产生利息,无论正负。

原因很简单,没有货币权属的让渡,即不发生货币的他者使用,也就无从发生利息。直白地说,总不能数字货币持有者自己给自己付利息,即便如此,利息来源问题还是解决不了。那么,中央银行作为数字货币发行者,可以作贴息发行,列入发行成本,有如数字人民币的红包发放等。但是,发行成本是一次性列支,不是按时间单位持续地支出。由此,数字法币如作利息安排,谁是付息的主体?付息的会计依据何在?标准如何设定?这些并不得比照商业银行的付息安排来处理,也无从另行设置。还有一点,至为重要的是,即便作付息安排,利息发放意味着增加数字法币的利息增量发行,也就是说,除了发行定量的数字法币外,还须追加部分发行量,以作派息安排。因此,针对兑换式发行而言,伴随跟进兑进、兑出,如作派息安排,利息总量则是24小时持续而双向地不断调整的,计息规则的复杂性将超出商业银行,且出现数字货币与银行货币两套计息规则。这是应当而必须避免的。

摩根大通:看空股市乃时下风潮 但这一观点站不住脚:2月22日消息,摩根大通策略师Mislav Matejka和他的团队表示,认为经济放缓会拖累股市的悲观预期是时下的风潮,但这一观点是错误的,“我们认为大家应当忽略当下时兴的、普遍的‘经济放缓’观点,继续看好银行、矿业、能源、保险、汽车、旅游和电信板块。”他们指出,过去六个月,与悲观预期完全相反的是,内部因素再次变得更加利好了。鉴于融资环境仍然极为有利,劳动力市场非常蓬勃,消费者负债水平较低,企业现金流强劲且银行资产负债表稳固,预计经济衰退的观点是错误的。 (金十)[2022/2/22 10:06:47]

数字货币的发行与运行,表明货币体系中零息资金及其使用的增加。毫无疑问,这将从局部出发降低整个货币体系运行的资金成本,减低中央银行利率政策的压力;另一方面,通过数字货币账户活动按比例收取一定费用等政策安排,将为持有或交易数字货币增添一定成本,这就出现所谓的“负利率”,进而,为货币当局的货币调节提供了新的货更为有效的政策工具。

观点:央行区块链金融应用规范落地有望推动“区块链+金融”增速:7月31日消息,近日,央行下发了《推动区块链技术规范应用的通知》及《区块链技术金融应用评估规则》。业内人士认为,《规则》落地有望推动金融行业区块链应用,不排除未来央行数字货币DCEP落地后与区块链相关应用结合带来潜在市场空间。这意味着银行、券商、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在进行区块链技术金融应用时,产品设计、软件开发、系统评估将迎来统一标准,有利于推动金融行业区块链应用。同时,考虑到区块链分布式、安全、稳定等特性,认为未来DCEP落地后,与区块链在更多环节的结合应用有想象空间。?业界认为,DCEP试点后将会面临大规模推广,需要独立的系统支持整套体系的运行,包括支付、转账等场景端的应用。其中数字钱包是重要系统之一,区块链则是关键技术。(证券日报)[2020/7/31]

第二,数字货币的增长,意味着银行货币的相应减少。

观点:与2016年相比,5月比特币减半的影响可能会令人扫兴:4月24日,Messari研究人员Ryan Watkins发推称,“过去的表现并不代表未来的结果。我们现在的环境与2016年完全不同。但对于所有为减半倒计时的人来说,如果这是令人扫兴的事,也不要惊讶。当然,上一次减半(导致价格飙升)的故事是因为由以太坊推动的2017年ICO热潮才得以实现。[2020/4/25]

数字法币的发行与运行,意味着居民家庭、企业及政府都将开立数法货币账户及拥有数法货币。相较银行货币,数字法币具有一定优势,这意味着会有一定量的银行货币将转换为数字法币。以商业银行的立场来看,这就意味着银行存款的相应减少。那么,银行机构的利差就将相应减少。具体来说,银行存款的减少是否意味着贷款的减少?即贷款派生存款,还是存款派生贷款?对此,理论上仍有不同意见。

另一方面,与银行现钞不同,它总是要在一定时间周期内回流到银行机构,而数字货币的确并非有此必然或必要;数字货币24小时无缝运行,不存在银行营业时间与节假日。因此,账期的安排就大大不同于银行货币,微观财务会计流程如何应对数字化的冲击,是一个大问题,包含税务流程、审计、稽核等安排将出现许多新情况与新问题。

三.货币政策是能否全时、实时、有效,及直接地覆盖数字货币的实际运行?

法人机构因数字货币而出现的财务流程数字化,对于货币规模、流量、流速等的扰动将会出现哪些新情况及新问题?诸如此类,须待全面而深入的观察、分析、研判,及积极地策略应对。

货币的数字化意味着中央银行的数字化。中央银行将管控银行本币、数字本币,及外汇,既有的货币政策所覆盖的范畴仅是银行货币,并不涉及数字货币。如果通过干预银行货币与数字货币的兑换窗口,来间接调控银行货币总量规模、流速、流向等,不仅会造成相当的政策时滞,还会产生一系列的盲点或盲区。因为,数字货币流转是全天候的,并不遵循银行既有的账期设定或会计流程。如为数字法币付息,那么将肢解货币政策体系,出现两套利率政策体系。如数字法币保持零息,则货币政策保持单一性,但仍须及时跟进调整,以适应货币总量结构性数字化带来的冲击与影响。

这就表明,发行与运行数字货币,必须推进中央银行的数字化,确立货币政策体系的数字化变轨。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链链资讯

[0:0ms0-3:251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