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网络效应与死亡之谷:区块链上何时出现下一个杀手级应用

从2017年起,加密市场的快速增长成为热门话题,币价猛增成为各大媒体的头条新闻。然而进入2018年,市场价格下跌,公众热情也在迅速降温,曾经的忠实拥趸也开始对BTC和区块链的未来持怀疑态度。进入2019年,市场开始触底反弹,加密二级市场的交易量及价格都在缓慢复苏。

加密市场是否迎来了春天?区块链技术能否得到主流社会的拥抱?探究这个问题之前,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区块链网络的价值所在与其生命周期。

原文标题:《区块链如何跨越死亡之谷?》作者:HowardYuan来源:加密谷Live

袁皓,HowardYuan,FundamentalLabs管理合伙人

一、区块链的网络价值及生命周期

区块链网络的价值在于哪里?传统的网络价值基于用户交互,比如电话、社交网络。这里引入一个衡量网络价值的公式,梅特卡夫定律:网络价值与网络节点的平方成正比。

这种关系基于所谓的「网络效应」,即:网络参与的用户越多,网络价值越大。

在一个具有n个用户的网络中,每个用户和其他用户发生的链接数为n(n-1)/2,在n很大时,n(n-1)/2约等于n2,即,网络的价值是其用户数的平方。

谷燕西:比特币的价值基础之一就是网络效应:2月2日消息,据Glassnode链上分析数据表明,比特币交易钱包中存储的供应量处于近2年半以来的最低水平。对此,美国力研咨询公司创始人谷燕西表示,比特币的价值基础之一就是网络效应。比特币网络1月份的交易量创新高,由此表明比特币价值的继续上涨趋势。[2021/2/2 18:41:48]

2013年,梅特卡夫对这一定律进行了一些修正,n应该是对数增长。这一定律适用于中心化互联网公司比如腾讯或Facebook的估值,在衡量去中心化网络的价值方面也同样适用。

今年3月20日,数字货币分析师TimothyPeterson在SSRN上发表了一篇论文「bitcoinSpreadsLikeaVirus」,对此也做了分析。Facebook或BTC的市值取决于其用户数的增长。越多的人参与,越多资源投入到网络中,整个网络也越健壮,网络价值也越大。

然而,不是每一个去中心化网络都能取得Facebook的成就。区块链项目如同其他新技术一样,从用户增长角度一般会经历以下生命周期:

创新;早期应用;早期大众(EarlyMajority);后期大众(LateMajority);后进者(Leggards)。

观点:以太坊1.0正面临负面网络效应 急需解决扩展问题:近日,对冲基金Multicoin Capital执行合伙人Tushar Jain发推称,以太坊1.0现在正面临着“负面”网络效应。每个新用户都会增加其他用户的交易成本。以太坊现在需要扩展解决方案,否则负面的网络效应将会赶走许多开发者和用户。[2020/7/30]

此外,很多技术在充分发挥其潜力之前,会经历炒作周期——从早期采用者的最初热情到大众媒体炒作,到达期望巅峰后,再到炒作结束,消费者的兴趣终究会逐渐消失。

对于已经经历了幻灭低谷的区块链而言,经过缓慢的启迪斜坡,下一步就是达到生产力的高原。

以目前大部分的区块链网络发展进程来看,我们仍然处于一个技术发展周期中的较为早期的创新期阶段,这体现在很多指标上,比如,整个区块链网络的用户数量及加密市场市值都处于一个比较低的水平。虽然整个市场目前有至少两千多个公开项目,有些老项目的共识用户也较多,但大多数项目的发展还相当早期。

从过往来看,BTC作为区块链的开拓者,毫无意外吸引了第一批技术创新极客。以太坊通过智能合约使区块链进入2.0时代,催生了众多公链和交易所,吸引了一批早期应用者。

从「创新者」到「早期的应用者」都是早期市场,而从「早期应用者」到「早期的大多数」中间有一个「死亡之谷」,大多数去中心化的区块链项目会折戟其中,并最终消亡,究其实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缺少核心用户或杀手级应用。

声音 | 门罗币首席开发者:比特币最大的优势在于它的网络效应,其他货币无法做到:据AMBCrypto报道,门罗币首席开发者Riccardo Spagni在接受Speaking of Crypto播客采访时将比特币存在的10年历史列为其优势之一。Spagni补充说,在这10年里,比特币被证明是牢固的,比特币最大的优势在于它的网络效应,这是其他货币无法做到的。Spagni进一步表示,数字黄金(BTC)已经达到了一定程度的统治地位,这是不会被击败的。与此同时,比特币也不会是唯一存在的加密货币,还会有其他的货币存在。[2019/6/4]

区块链项目要跨越「死亡之谷」,得到主流大众的采用,往往需要更多真实的应用案例来实现。

二、区块链的关键应用

区块链的应用场景之前有很多人阐述过。很多人在神化区块链:正如几年前的「互联网」热潮,区块链也可以赋能一切实体经济,甚至颠覆互联网。

在我看来,区块链只是互联网的一部分,区块链不会代替互联网,但区块链技术会使得互联网更加可信、安全和去中心化。此外,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规律一样,区块链技术在场景中大规模应用远没有那么快。

自BTC和区块链早期以来,主要在金融领域开发了一些关键应用,比如:

金色财经现场报道,Michael Arrington:更愿意投资网络效应强的项目:在2018年世界数字资产峰会(WDAS)暨FBG年会上,来自Arrington XRP Capital公司的Michael Arrington针对投资项目方面的问题作出回答,Michael Arrington表示,在当前众多类型的项目之中,更愿意投资网络效应强的项目,这类项目在市场结构方面会有着更强的优势。[2018/5/2]

新型支付,新兴投资模型和金融后端解决方案

支付(Payment):在传统金融服务生态系统内外实现个人之间的转账交易,比如Bitcoin,Monero,Ripple,Stellar等;投机(Speculation):另类资产投资或交易市场。加密技术带来了一个具有增长潜力、波动性和有技术壁垒的另类投资资产类别,比如Coinbase,Binance,Kraken等;众筹(Crowdfunding):在投机的另一面,公司可以通过首次代币融资,证券化通证或交易所融资等方式获取资本。比如:ETH,Bancor;去中心化金融(DeFi):创建去中心化或开放的金融服务,以更具成本效益的方式运营,且无需值得信赖的第三方;比如MakerDAO,Augur,0x;资产通证化(AssetTokenization):创建可交易的通证,来实现现实资产的部分所有权,比如Tzero,Polymath,Swarm;借款/借贷(Borrowing/Lending):获得加密资产抵押贷款,直到贷款被偿还为止,比如Maker,Compound,Dharma;小额支付(Micro-payment):提供一些付费使用的商品或小额支付服务,可以减少交易过程中的摩擦成本。比如:BCH,NANO。协作生态系统

万向区块链陶曲明:区块链有机会超过互联网的网络效应:据万向区块链官方微信文章,万向区块链副总经理陶曲明在全球普惠区块链峰会上演讲时表示,区块链有机会构筑一个比现有互联网更有价值的网络,因为在区块链的世界里,参与生产协作关系的主体不局限于“人”这一种类型。假设社交网络,如Facebook或微信,能扩展到全世界,全球70亿人都使用它们,这就是现有互联网能够达到的网络效应的极限。所但是对于区块链构建的网络,它有机会超越70亿的局限。因为在区块链的世界里,一个智能硬件甚至就是一段代码,即我们讲的智能合约,都有机会变成在经济活动当中独立的主体,参与到整个经济活动中去。[2018/4/23]

在2017年初之后,区块链增加了几个非金融方面的应用。我们可以称之为一个为企业和专业人士所创建的新的协作生态系统:

Web3.0:通过去中心化网络提供的云服务,如文件或数据库存储、软件定义网络或Web代理,比如IPFS和Sia;数据生态系统(DataEcosystem):为数据科学家和AI开发人员提供专业服务,包括更好的数据供应、AI模型训练等,比如SingularityNET,Fetch等;身份管理(IdentityManagement):为人员,组织或设备提供通用、独特、可验证的身份,比如CIVIC;供应链管理(SupplyChainManagement):管理供应链中各组织之间的业务传输和交互,比如Vechain;数据共享(DataSharing):跨组织轻松实现共享数据,比如Enigma;去中心化自治组织:在代码中设置预定义规则,实现一个自我管理的非分层组织,比如DigixDAO,Aragon;收藏品(Collectibles):创造一个具有独特收藏品的协作游戏,实现收藏品的共享和交易,比如Decentraland,CryptoKitty。

如果我们对上述主要应用场景按照成熟度和价值主张来进行具体象限分析,如上图所示:

众筹和投机显然具有很高的潜力,同时业务模式也相当成熟;线下支付自BTC的早期开始就存在,但尚未大规模应用。微支付具有一定激发新的商业模式的潜力,但发展模式尚未确定,仍然处在理论阶段;DeFi的商业模式仍处在早期阶段,其价值主张仍未得到大众认可;在协作生态系统领域,供应链管理通常是由一些行业巨头所主导;而在数据生态领域,仍然缺乏一个具有高度可用性的成熟解决方案。三、寻找下一个杀手级应用

对「杀手级应用」做一个界定。以互联网的杀手级应用来看,至少应该拥有数千万及以上量级的日活用户数,如果以此来衡量区块链行业,基本没有一个符合标准的杀手级应用。

从用户体量上看,区块链依然是一个很小众的市场。万向区块链的肖风博士就曾指出:区块链或许永远不会出现一个用户上亿、日活千万的杀手级应用。

我们确实发现有一些很有意义的可以应用区块链技术的场景,但无论从产品成熟度还是价值承载上来看,目前很难确定一个可以立即推动主流应用的杀手级产品。许多应用实例确实具有明确的价值主张,但还不够颠覆性地产生至少10倍以上的改进,区块链需要找到一个具有其独特竞争优势的领域。

回头梳理一下目前的区块链应用生态,我们就会发现,目前区块链最有价值的应用仍然集中于金融类用例。

https://ethereumworldnews.com/xrp-xlm-and-bitshares-are-significantly-better-for-remittances-than-any-fiat-based-solution-blockdata-reports

上图中的Blockdata的报告显示,区块链转账比传统金融系统快388倍,而成本低127倍。而2017年全球汇款额已经增长到6130亿美元,相比2016年增长了7%。转账支付是一个海量的蓝海市场,利用区块链技术可以大幅提升汇款转账的效率,以此带来的商业价值大有可为。

进入2019年,我们注意到,一些拥有巨大流量的互联网公司开始有所动作。比如拥有27亿用户的Facebook将会基于其生态下的WhatsApp、Messenger、Instagram发行锚定美元1:1的稳定币FacebookCoin,并将首先进入印度市场,瞄准跨国汇款应用。

区块链或许无法达到中心化网络的传输效率,但基于去中心化、点对点、可信的支付网络是区块链的竞争优势。聚焦于跨境支付、稳定币、清算、供应链金融等细分领域,或许会真正构造出一个杀手级的应用。

一直以来,很多投资机构扎堆于区块链协议层的投资,押注于各类加密交易所,但其实,我们更需要一些真实的区块链应用案例。因为,只有这些真实的应用案例才能帮助区块链技术跨过技术发展周期的『死亡之谷』,将其推向主流的认可和应用。而且终有一天,这些尝试将会得到丰厚的经济价值回报。

比特币

比特币

比特币Bitcoin,一种去中心化、非普遍全球可支付的加密数字货币,而多数国家则认为比特币属于虚拟商品,并非货币。比特币的概念,诞生于2008年署名为中本聪的一篇论文,并于2009年1月3日,基于无国界的对等网络,用共识主动性开源软件发明创立。比特币协议数量上限为2100万枚,以避免通货膨胀问题。使用比特币是通过私钥作为数字签名,允许个人直接支付给他人,不需经过如银行、清算中心、证券商等第三方机构,从而避免了高手续费、繁琐流程以及受监管性的问题,任何用户只要拥有可连接互联网的数字设备皆可使用。比特币BTCBitcoin查看更多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链链资讯

[0:0ms0-5:120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