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M:案例评析:币圈OTC与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

案例评析

币圈的朋友肯定会疑惑,虚拟货币OTC交易为何会与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扯上关系?团队小伙伴梳理了相关的裁判案例,通过“以案释法”的方式详细为大家解析了二者之间的关系,和司法实践中存在的争议!!!

案件详情

机关在办理董某被案中,发现其在郑州市郑东新区家中被的120万元中的5万元,于2020年5月8日进入郑某帆办理的中国邮政储蓄卡内,后被控制该卡的被告人柳某福以购买泰达币、ATM机取现等方式进行转移。

法律·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

澳大利亚央行官员:将加强CBDC研究,但尚未确信存在政策案例:11月18日消息,澳大利亚储备银行支付政策主管Tony Richards在澳大利亚企业财政协会上表示,澳大利亚储备银行一直在加强对央行数字货币(CBDCs)的研究,但不相信“澳大利亚已经出现了强有力的政策案例。”他表示,澳大利亚目前的支付基础设施为消费者提供了充足的安全和便利的选择,然而,鉴于世界各地的支付创新,提供一种新的数字货币形式可能是“维护对国家货币的信心和法定货币在货币、金融和支付系统中的核心作用 ”以及防止大型技术垄断的关键。此外,央行也在与金融监管机构理事会(CFR)、澳大利亚交易报告和分析中心以及澳大利亚竞争和消费者委员会一起研究稳定币监管。(CoinDesk)[2021/11/18 22:01:35]

《刑法》第二百八十七条之二: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为其犯罪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器托管、网络存储、通讯传输等技术支持,或者提供广告推广、支付结算等帮助,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美联储巴尔金:目前还没有听到令我信服的比特币使用案例:美联储巴尔金表示:“目前还没有听到任何让我信服的比特币使用案例。”(金十)[2021/3/31 19:31:29]

法律“明知”的认定

2019年11月1日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非法利用信息网络、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为认定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提供了法律依据。

该司法解释第11条规定了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明知”的认定标准,在“明知”认定的表述模式上采用了“具体举例+兜底条款+反驳规则”:为他人实施犯罪提供技术支持或者帮助,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认定行为人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但是有相反证据的除外:

意零金融工商信息符合最高检披露虚拟货币案例涉事方:3月19日,最高人民检察院、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发布六个惩治犯罪典型案例,涉及黑社会、犯罪等性质,以及家族化犯罪以及利用虚拟货币等方式。其中,虚拟货币案例显示,2015年8月至2018年10月间,陈某波注册成立意某金融信息服务公司,以公司名义向社会公开宣传定期固定收益理财产品,自行决定涨跌幅,资金主要用于兑付本息和个人挥霍,后期拒绝兑付。

此外,陈某波被指开设数字货币交易平台发行虚拟币,通过虚假宣传诱客户在该平台充值、交易,虚构平台交易数据,并通过限制大额提现提币、谎称黑客盗币等方式掩盖资金缺口,拖延甚至拒绝投资者提现。综合披露信息,意零(上海)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工商信息与上述提及企业一致,排除天眼查数据,尚未发现其他企业符合相关信息。该公司在2015年8月成立,法人为陈海波。有媒体拨打意零金融在工商注册的电话,提示为空号。(经济日报)[2021/3/22 19:06:58]

经监管部门告知后仍然实施有关行为的;

Telegram提供案例继续反驳美国SEC对其违反联邦证券法的指控:Telegram在3月6日致纽约南区美国地方法院法P. Kevin Castel的一封信中,把人们的注意力引向了最近的一起案件。Telegram称,这起案件破坏了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对该公司的禁令。在Telegram看来,加州法院对原告提交的案件的判决——“Siry Investment”——支持了Telegram对SEC的立场。Telegram认为,自己的Gram代币在购买协议中使用的语言,与Siry的合作协议中使用的语言有相似之处。Telegram写道:“在Siry案中,这些Gram条款表明,私募的经济现实并不是违反美国证券法向公众发行证券。”就SEC而言,它对Telegram的说法提出了异议,并于3月9日向法院提交了一封信。委员会指出,Telegram的论点“继续犯了错误,最终导致了致命的依赖于标签而非实质”,而且是两家公司“通过引用法律措辞的声明,试图掩盖本案交易的实际经济现实和条款”的又一例证。SEC则对此提出了异议,并于3月9日向法院提交了一封信。SEC指出,被告Telegram的论点“持续犯错,并最终导致了依赖于标签而非实质”。Telegram无非是又一家“通过引用法律措辞声明,试图掩盖本案交易的实际经济现实和条款”的公司罢了。(cointelegraph)[2020/3/10]

接到举报后不履行法定管理职责的;

交易价格或者方式明显异常的;

提供专门用于违法犯罪的程序、工具或者其他技术支持、帮助的;

频繁采用隐蔽上网、加密通信、销毁数据等措施或者使用虚假身份,逃避监管或者规避调查的;

为他人逃避监管或者规避调查提供技术支持、帮助的;

其他足以认定行为人明知的情形。

构罪标准

在司法实践中,机关、检察院入罪的逻辑为:商家卖虚拟货币过程中,收款账户经常被机关冻结,然而,商家仍旧继续办理银行卡用于卖虚拟货币收款,所以,由此推出虚拟货币商家明知他人经常通过卖币来或销赃,仍旧不断地开卡来卖币,具有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的间接故意。?

但笔者对此持否定态度,关于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的“明知”认定的问题,一定要防止“明知”的认定“扩大化”。OTC商家在数字货币交易的过程中,不能仅凭借之前银行卡被冻结过,已经联系过,就当然地认定为OTC商家“明知”。

首先,OTC商家在交易过程中面对不同的交易对象,无法明知每一个交易对象支付的任意一笔款项是否为赃款,也不具资金审核义务。即使之前已经联系过OTC商家,也只是针对之前对象的其中一笔问题款项,事后OTC商家继续从事OTC交易,对之后的客户支付的款项是否属于赃款并不明知。

其次,OTC属于法律监管空白的领域,对于私权利领域,法无禁止即自由。OTC交易属于合法行为,单纯的OTC交易行为不应被禁止。《关于防范比特币风险的通知》(2013年)、《关于防范代币发行融资风险的公告》(2017年)等文件,虽然否定了“虚拟货币”作为货币的法律地位,但并未否定其作为商品的财产属性。根据法无禁止即自由的原则,申请人单纯从事数字货币交易的行为并不违法。

最后,根据行为与行为对象同时存在、行为与故意同时存在原则。行为人在通知后,才对之前被冻结的此笔交易款项属于赃款存在主观认识,但是对于其后从事的OTC交易对象的款项是否属于赃款并无主观认识的可能性,自然不存在犯罪故意。并且在OTC交易过程中,数字货币商家往往也会审核买家流水、询问其资金来源是否合法等风控措施,以防收到赃款。

结语

在从事OTC交易过程中,不小心收到赃款,轻则导致收款账户被冻结、重则涉嫌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及其收益罪。如若因涉嫌犯罪导致被拘留或被逮捕的,还是建议尽快委托专业律师处理,以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链链资讯

[0:0ms0-4:537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