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R:物理资产上链实现规模化突破 蚂蚁链能源产业上链设备破500万

产业区块链获得新突破,在大规模商用上验证了可行性,而融合技术是这一突破的关键点。

记者今日从蚂蚁集团旗下蚂蚁链了解到,其通过区块链+IoT技术的融合探索,率先在新能源产业中实现“上链”设备量突破500万,主要覆盖新能源车、太阳能光伏、新能源电池等。

业内人士表示,这表明物理资产可信数字化在规模商用上已经实现可行性验证,意味着大量具有价值的物理资产可以通过全新方式实现数字化,并在可信区块链网络中流转。

雅典大学论文类比天体物理学来解释加密货币的迅速崛起:最近雅典大学的研究人员发表一篇题为题为“加密货币的爆炸:黑洞类比”,将天体物理学和蓬勃发展的加密空间进行比较,从而解释加密货币的迅速崛起。尽管许多加密货币远非有用,而且许多似乎不合法,但过去几年加密货币和代币的数量确实出现了不成比例的增长。

该研究指出,加密市场存在一种“自我引力特性”:“在这个类比的基础上,我们认为加密货币市场是一个自我引力体,其质量由加密货币交易的数量来表示。”论文接着补充称,加密市场的主要假设围绕着这样一个事实:“市场的质量(加密货币的交易数量)增加,其引力增加,因此下一阶段会产生更多加密货币(交易)。”(AMBCrypto)[2020/5/24]

数字化浪潮带来的深远变革才刚刚开始。现实世界中还有大量的资产以传统的方式存在,在复杂漫长的流转过程中仍然有太多效率低下的环节。例如依赖大量纸质文件和人工审核来记录货物和资金的流动,但传统的数字化因为可信验证成本较高,因而在价值流转中存在信用难题。

现场|黄连金:资产数字化问题在于物理资产唯一性的链上映射:金色财经现场报道,8月1日香港举行的联合国WOGC世界新贸易平台暨新贸链CNCC启动仪式上,WBO首席技术专家黄连金在圆桌论坛上发表讲话,他表示,资产数字化最大的问题在于实物资产如何唯一地反映在链上,这是最大的困难,数据是上链了,但实物资产的映射上链而且过程中无篡改仍然有待解决,这也是区块链服务实体经济必须解决的问题。这需要在协议层解决,将物理层的变化写进协议中。这需要我们的芯片设置可信环境,芯片从一个地方拿到另一个地方,芯片中的私钥就会失效,需要数据签名,不能篡改。所以资产数字化的两个难点,一个是物理资产唯一性的链上映射,另一个是上链后法律完善的监管与确权问题。[2018/8/1]

区块链可以直接构建基于信息互联网上的价值网络。它天然具有的开放透明、不可篡改、对等互联、易于追溯等特性,可以降低各方的信任成本,而“设备上链”是其中一种创新技术方案,即通过融合区块链和IoT技术完成物理世界设备的数字化改造,将物理资产实时、可信地映射在数字世界中。此举可直接解决数据上链前的真实性问题,让物理资产的价值在区块链网络中得到指数级放大。

斯坦福大学物理学家发现比特币交易与自然法的相关性:据btcmanager消息,斯坦福大学国家科学院的博士生William Gilpin在其发表的论文中解释了旋转液体如何遵循与加密货币交易相同的准确原则。区块链上的交易使用哈希算法进行加密。根据Gilpin的说法,这些散列函数通过改变包含在保护输入的唯一加密输出密钥中的数字信息进行操作。与此类似,Gilpin认为,这与控制旋转液体的主要方式大致相同。[2018/4/28]

“物理设备的数字化上链,相当于开启了产业数字化的‘第二增长曲线’。”中国互联网协会副理事长兼副秘书长何桂立表示,这一技术融合应用进一步打开了区块链赋能实体经济的想象力,让实体产业价值流转体系的建立成为可能。

2021年6月,蚂蚁链曾推出首批无线通信模组AntChainMaaS,通过基于设备唯一特征的可信根,让终端设备自动连接区块链,实现物联网数据可信上链,并进行全流程加密,进行了物理资产可信上链的第一步探索。

何桂立判断,未来将会有越来越多的数字化物品在区块链上流转,企业对区块链与其他信息技术融合应用的程度,将深刻影响其数字化转型的质量和深度。

作为蚂蚁集团的主要科技品牌之一,蚂蚁链主要以区块链融合技术服务产业互联网。据了解,蚂蚁链在“IoT+区块链”领域拥有近100项申请专利。

蚂蚁集团数字科技副总裁娄建勋表示,科技创新是蚂蚁链不变的底色,蚂蚁链将持续用创新科技能力,去满足实体产业的多种需求,为其创造更大的价值。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链链资讯

[0:0ms0-2:633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