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FT:川大近年都考过哪些「符号学」知识?小田心帮你复盘!

/用心耕田水到渠成/

黎明前的黑暗

并不可怕

「符号学」号称文科中的数学。很多小伙伴谈及「符号学」,总有一些陌生感和畏惧感。今天,小田心帮大家梳理了近五年川大学硕考题中涉及到的符号学核心知识,包含了一些符号学理论和符号学家。让我们一起来查漏补缺吧~

理论篇

符号的定义

赵毅衡老师认为,符号是被认为携带意义的感知。意义必须用符号才能表达,符号的用途是表达意义。意义必须用符号才能解释,符号用来解释意义。

符号的分类

皮尔斯认为,根据与对象的关系,符号可以分为三种:像似符号、指示符号、规约符号。前两种是有理据性的符号,最后一种是“任意/武断”符号。

一、像似符号

像似符号指向对象靠的是“像似性”:“一个符号代替另一个东西,因为与之相似”。符号化的第一步,实际上是比拟模仿。“像似”概念其实远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首先,像似不一定是图像的,可以是任何感觉上的;其次,像似关系,似乎应当是符号尽量去模仿对象,实际上很可能是对象模仿符号。例如麒麟、凤凰的图像,或设计图,符号看起来很生动很“实在”,对象却不存在,必须反过来像似符号。因此无法说对象总是预先存在,等待像似符号摹写。进一步说,从具体到抽象,像似性幅度可以很宽。皮尔斯把像似性也分为三级:形象式像似、图表式像似、比喻式像似。需要注意的是,上述三级像似性之间,边界不一定很清晰。

二、指示符号

皮尔斯说:“指示符号是在物理上与对象联系,构成有机的一对,但是解释者的心智无须关心这种联系,只是在这种联系形成之后注意到它。”指示符号的指示性,是符号与对象因为某种关系——尤其是因果、邻接、部分与整体等关系——因而能互相提示,让接收者感知符号即能够想到对象,指示符号的作用,就是把解释者的注意力引到对象上。学生们最常用的指示符号是用书包抢位子。

三、规约符号

靠社会约定符号与意义的关系,这种符号称为规约符号。规约符号,是与对象之间没有理据性连接的符号,也就是索绪尔所说的“任意/武断”符号。规约性,也就是社会文化的约定俗成。规约性是社会性的,因此不同社会的规约不一样,不能通用,而像似符号与指示符号,各个社会有可能都有能力懂。

需要注意,相当多符号,混合了这三种成分,无法截然说某个符号属于某一种。

标出性

标出这个概念,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布拉格学派的俄国学者特鲁别茨柯伊(NikolaiTrubetzkoy)在给他的朋友雅柯布森的信中提出的。标出性这个术语,中国语言学界一直称作“标记性”。此译名很不方便,“标记”的汉语词意义过于宽泛,容易出现误解误用。汉语译为“标出”与“标出性”则简洁而少歧义,而且有markedness的被动意义。当对立的两项之间不对称,出现次数较少的一项,就是“标出项”,而对立的使用较多的那一项,就是“非标出项”。因此,非标出项,就是正常项。关于标出性的研究,就是找出对立二项何者少用的规律。

符号表意

一、索绪尔二分法:能指与所指

索绪尔把符号视为能指与所指的结合。索绪尔认为,能指是符号的可感知部分,是“声音-形象”,而所指是“概念”,是符号的意义,两者都不是客观的物理实体,甚至都不是个人心理中的。能指“是声音留下的印迹,是声音给我们的印象”,而所指是社会性的“集体概念”(collectiveconcepts)。两者都是“独立于外界客体的心智体”(mentalentities),不管能指还是所指,都是只在“符号结构”内部的存在。因此,索绪尔也认为符号学是“形式,而不是实质的科学。”

二、皮尔斯三分法:再现体、对象和解释项

皮尔斯把符号的可感知部分,称为“再现体”(representamen),这相当于索绪尔所说的能指;但是索绪尔的所指,在皮尔斯那里分成了两个部分:“符号所代替的,是对象(object)”,而“符号引发的思想”称为符号的“解释项(Interpretant)”。皮尔斯的三分方式,不仅是比索绪尔理论多了一元,更主要是强调了符号表意展开延续的潜力。“对象”比较固定,在符号的文本表意过程中就确定了,不太容易随解释而变动,而解释项完全依靠接收者的解释努力才能产生。这样分解,是将重点放在了符号过程中的“接收”这一端。

象征

“符号”的外延比“象征”宽的多,“象征”是一种特殊的符号。

无论哪一样种象征,起先都是一个比喻修辞格,但象征不是一种独立的修辞格,是一种二度修辞格,是比喻理据性上升到一定程度的结果,象征的基础可以是任何一种比喻。同时,象征也总是跨媒介的,因此象征的出发比喻,往往是概念比喻。例如十字架、新月、万字之于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这些象征无论用什么媒介表现,无论是图像、雕塑、语言、手势来表现,依然是同一个象征。经过如此的变异与积累之后,象征的意义所指总是比较抽象,经常是难以用语言解释的精神境界,或是不太容易用别的方式表达,甚至难以形诸语言的事物。赵毅衡将象征定义为:是在文化社群反复使用,意义累积而发生符用学变异的比喻。正因为象征不停留于比喻,靠反复使用,积累起超越一般比喻水平的富厚意义。因此象征必有一个意义形成的历史过程。文化集体地重复使用某个比喻,或是使用符号的个人有意重复,都可以积累意义使一个符号“象征化”。

信号

信号是一种特殊的不完整符号,它不需要接收者的解释努力。信号的特点是:它是一个有符号载体的意义发送。它不要求解释,却要求接收者以行动反应。

符号的三个环节,只要有一个存在,意义也就存在,就够资格称为符号。信号的起始既然是可被感知的载体,从原则上我们无法否认信号是符号。

象征性互动理论

象征性互动理论也称符号互动论,其创始人是20世纪初的美国社会心理学家G·H·米德,他去世后出版的论文和讲稿集《精神、社会与自我》对这一理论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20世纪60年代以后,美国学者H·G·布鲁默、T·西布塔尼、R·H·特纳等学者进一步发展了这一理论。象征性互动理论把人看做是具有象征行为的社会动物,把人类的象征活动看做是一个积极的、创造性的过程,是人类创造出来广泛的文化的一种活力,认为研究象征行为不仅对揭示人的本质,而且对理解现实的社会生活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根据布鲁默的说明,象征性互动理论的核心问题是考察以象征符为媒介的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关系,它有三个基本前提:人是根据“意义”来从事行动的;意义是在“社会互动”的过程中产生的;意义是由人来“解释”的。因此,意义、社会互动、解释,是象征性互动理论的三个主要概念。同样,这三个概念对于考察社会传播和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也具有重要意义。

空符号

“空符号”这一概念的运用比较杂乱。有人称之为“零形式”,有人称之为“空语类”,还有人称之为“缺格”“空位”等。“空符号”一词,国内最早见于王希杰《语言中的空符号》一文。王希杰认为:“有许多事物千真万确地存在着,但却并没有相应的语言符号。刘静在《现代汉语句法的空符号问题》一文中指出:“‘空符号’即最早由Chomsky提出的‘空范畴’,这里所谓的‘空’从符号学的观点来看,就是只有所指没有能指。也就是说,‘空’是有它的客观现实性的。在客观世界中,存在着大量的现象,由于自然语言表达的有限性,很多存在的现象很难用语言来表达,在语言中没有相应的语音形式来表达这一意义,这些只有意义而没有语音的符号就是‘空符号’。”韦世林认为空符号“是指以空白、或间隔、或停顿、或距离等形态作为其符号的能指,而其符号的所指,则需要在各个符号系统中联系实符号才能具体显示的一类特殊符号”,并且“存在于任何符号系统与符号活动中”。

符号资本

符号资本由法国社会学家布尔迪厄在《区隔》中提出。根据布尔迪厄的解释,符号资本指的是特权、声名、神圣性或荣誉的累积程度,它是建立在知识和认可的辩证法之基础上的。根据这一概念,符号资本可以被理解为是一种受到社会认可的,能够生产、再生产和长期积累的荣誉、声名、精神、特殊性或神圣性等以符号化方式存在的稀缺性资源。这类资本不是实体性的,而是无形的、象征性的,它能增强正当性,信誉和可信度的影响力。

符号消费

符号消费是相对于物质消费而言的。物质消费是对物质财富的消耗,是为了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而消耗的物质财富。符号消费是意义消费,是指消费者除消费产品本身以外,消费这些产品所象征和代表的意义。波德里亚对消费社会符号消费的本质进行了总结:“无论在符号逻辑里还是在象征逻辑里,物品都彻底地与某种明确的需求或功能失去了联系。确切地说,是因为它们对应的是另一种完全不同的东西——可以是社会逻辑,也可以是欲望逻辑——那些逻辑把它们当做了既无意识且变幻莫定的含义范畴。”

科拉提鲁斯论

“克拉提鲁斯论”肇始于柏拉图对话录中《克拉提鲁斯篇》,整篇对话是三人辩论:苏格拉底先站在克拉提鲁斯一边,认为词语是“自然的”,后来又站在赫莫根涅斯一边,同意“自然没有给事物一个名称,名称只是约定,是使用者的习惯”。苏格拉底同意后者,但是他们的辩驳并没有明确结论,苏格拉底最后出人意外地对自己的立场有所保留,他说:“语言与对象之间应当有像似,不然不够完美”。由此开始了贯穿二千五百年西方哲学的两个立场辩论:一种认为词语与对象有一定的“天然”关系,此论点被称为“克拉提鲁斯论”,有时候被称为“透明性”,因为从辞符可以直接看到意义,现代符号学兴起后,统称为“理据性”,热奈特等又称之为“模仿语”。另一种认为语言并不具有对象的“本性”,而只是社会约定俗成,这种理论被称为“赫莫根涅斯论”,这也就是索绪尔的“任意强制性”,或称“不透明性”,这种看法认为符号与对象没有“自然”的联系,符号与其意指对象无理据关联。历代到今日,论者依然如苏格拉底那样,在两个立场之间依违:他们或许各强调一种,但又承认各种例外。他们重复二千四百年前苏格拉底—柏拉图的苦恼,没有人能坚持一个贯穿性原则。

文本

西文text的原意是“编织品”,中文译为文本。在符号学中,“文本”一词的意义可以相差很大,最窄的意义就是指称文字文本。比较宽泛的定义是指任何符号表意组合,从手稿档案,到唱片、绘画、乐谱、电影、化学公式等都是。符号学中往往使用宽定义。赵毅衡老师认为,只要满足以下两个条件,就是符号文本:一些符号被组织进一个符号组合中。此符号组合可以被接收者理解为具有合一的时间和意义向度。

去符号化

符号化,即对感知进行意义解释,是人对付经验的基本方式。符号化的过程,即赋予感知以意义的过程,经常称为“再现”(representation)。“去符号化”或称“物化”,即让符号载体失去意义,降解为使用物。如有新闻报道,一位女生表情非常悠然自得的样子,将新版百元人民币用来点烟。百元纸币点烟,符号被降低到载体的物使用性。我们更多见到的“去符号化”,是不同程度的符号意义缩小:例如前辈视若珍宝的纪念品被后人送到当铺或旧货市,精心题写送给朋友的书见于旧书摊,买一套《莎士比亚全集》放书架做装饰。

人物篇

查尔斯·桑德斯·皮尔斯

美国哲学家、逻辑学家、符号学最主要的创始人。皮尔斯身后留下10万多页手稿、笔记、信件,是思想史的一座富矿,至今持续影响着的当代符号学运动的发展。皮尔斯认为,符号学对经验科学发挥着更多的基础性作用。相较于索绪尔,皮尔斯的符号学理论更加注重综合分析,注重符号的意义解释,认为“只有被理解为符号才是符号”。根据与对象的关系,皮尔斯的符号三分法将符号分成三大类:像似符号、指示符号、规约符号,体现出符号与其所表征对象之间的不同表征方式。

恩斯特·卡西尔

德国哲学家恩斯特·卡西尔被西方学世界公认为本世纪以来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1919年,卡西尔任汉堡大学哲学教授,1930年任汉堡大学校长,创立了“文化哲学体系”。1933年赴英国,任教于牛津大学全灵学院。1935年9月,接受瑞典哥德堡大学的聘请担任该校哲学教授。1941年之后,先后在耶鲁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担任访问教授。卡西尔一生著述多达一百二十余种,研究范围几乎涉及当代西方哲学的各个领域,并且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他在《人论——人类文化哲学导引》中提出自己关于人的定义:人与其说是“理性的动物”,不如说是“符号的动物”,亦即能利用符号去创造文化的动物。

罗兰·巴尔特

罗兰·巴尔特是法国当代著名文学思想家和理论家,结构主义运动主要代表者之一,并被学界公认为法国文学符号学和法国新批评的创始人。其一生的经历可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媒体文化评论期、高等研究院教学期以及法兰西学院讲座教授期。巴尔特在文学、文化研究和人文科学诸领域都有卓越的成就,可当之无愧为当代西方影响力最大的文学思想家之一。其著有《写作的零度》、《符号学原理》等,著作内容涉及文本理论、符号学理论、作品批评、文化批评等领域。巴尔特认为,符号学的“原理”包含在四套词语之中:语言与言说;能指与所指;句段与系统;直接意义与言外之意。

田心说

希望以上内容可以帮助到大家。符号学作为一门研究意义的学科,可以为诸多学科提供理论支持,也可以为我们认识世界、探索世界提供新的研究视角。如果大家对符号学兴趣浓厚,对有些概念的理解还不是很透彻,可以翻阅川大赵毅衡老师的《符号学:原理与推演》加深理解呦,很多关于符号学的考点也都是出自此书~

以上内容整合自:

赵毅衡.符号学:原理与推演

皮尔斯.皮尔斯:论符号

恩斯特卡西尔.人论——人类文化哲学引导

M.A.R.哈比布著.文学批评史:从柏拉图到现在

赵毅衡.符号与物:“人的世界”是如何构成的

饶广祥.广告符号学教程

祝好

以上部分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链链资讯

AVAXNFT:当我们讨论元宇宙之应用与落地场景

璞跃中国 创新生态研究院通过公开资料整理 01 元宇宙是什么 到目前为止,元宇宙尚未形成统一的标准或定义,鉴于此,我们不妨先来简单回顾一些不同公司或机构关于元宇宙的描述.

[0:0ms0-4:248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