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V:干货|《天道》格律诗背后的商业逻辑

引子

《天道》这部电视剧于2006正式上映,虽然已过去了14年,但是其影响力仍经久不衰,无论从认知,还是商道,这部电视剧都堪称为教科书级的典范,不得不佩服豆豆的思维和写作功底。

网络上有很多关于《天道》解说的视频也好,文章也好,西简先生认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个人看到的都是对的,但每个人看到的也都不是全面的,包括我在内,何出此言?因为人不会对自己未知的概念产生认知,你对当下事物的评判都来源你过去累积的认知。

所以,我不太喜欢听一个人说我感觉、我觉得怎样怎样,因为你所有的感觉都是基于你自我认知对那个人、事、物的判断,就像《天道》里,乐圣一纸诉状将格律诗告至法院,叶冯刘和肖亚文闻听此事,所做出的不同反应一样。

在商战中,一家创业公司能否成功,需要从点、线、面、体四个维度综合考量,只有这四个维度都能成立,或者说占据极大可能性的时候,这家创业公司才有成功的希望,否则,凭借一腔热血向前冲的结果只有一个——关门大吉。基于此,我们来分析格律诗。

虽然格律诗是欧阳雪和叶冯刘联合成立,但丁元英在这里面,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军师。无军师,不商战,就像兴周八百年之姜子牙、旺汉四百年之张子房一样,就像阿里巴巴马云背后的曾鸣一样,每一个伟大的领袖背后都有一个智谋双全,运筹帷幄之中的军师。

第一节

乐圣能够发展成为当时国内HIFI音响的主角,是因为其掌握最核心的技术,这项技术是其公司最大的势能差,这就是为什么丁元英在剧中说“乐圣是因为自己的矛锐利而无须用盾”,但乐圣忽略了重要的一点——用户体验,用户关心的并不是你的核心技术,而是关心你的产品能否为他带来好处,能否满足他的需求。

而我们反观格律诗,没有技术?没有雄厚的资金?没有品牌影响力?没有核心竞争力?但你肯定好奇,那格律诗后来怎么赢了呢?

01

首先,我们从“点”的维度来分析。这里的点指的就是人,从做事的角度来讲,格律诗背后的核心人是丁元英,因为他是管理股东,而欧阳雪只是资本股东。我们来看看这个人——

:柏林大学经济学硕士,先后就职于柏林H.N.S国际金融投资公司、北京通达证券公司、柏林《世界经济周刊》经济发展战略研究员。

他在1994年6月创办私募基金,据业内人士估计,私募基金受托资本最少超过2亿人民币,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从股市至少卷走2个亿,被称之为“鬼才”。

我们回看上世纪90年代,整个国内市场像他这样的“鬼才”能有几人?“思维”看中国,“技术”看西方,请注意,我这里说的思维指的是认知,也就是道;技术指的是逻辑,可以理解为方法论。所以,从“点”的维度来看,丁元英首先具有独一无二的认知势能差。

02

其次,我们从“线”的维度来分析,格律诗作为一家新型的创业公司,没有技术没有现代化的生产线,表面上看似乎没有任何竞争力,但丁元英的设计,剑走偏锋,通过降本增效的方式来提高产品利润。

如何理解?他基于个体户的生产方式,将原本该企业承担的生产成本直接分担到了农民户身上,大大减少了公司的运营成本,对于格律诗而言,其实只是一家销售公司而已,所支出的就是产品的生产成本及门店租赁费用,真正的轻资产运营。相对于乐圣同质化的产品来说,低成本高利润让格律诗占据了“线”的势能差。

03

第三,丁元英依托自己在国外的人脉关系,为格律诗的音响做了很有“价值”的测评,也就是所谓的品牌背书。

德国作为工业强国,工匠精神一直是它独一无二的标签,这一点德系汽车体现的淋漓尽致,德国音响品牌在那个年代已经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如柏林之声、八度、爱因斯坦等,丁元英选择在德国进行测评无疑是希望把格律诗拉到个世界级音响的水平,因为格律诗使用的乐圣组合套件,所以产品本质上是没有问题的。在这一层面,丁元英运用了很强的品牌化思维,这是制造型企业最应该学习的。

所以,从“面”的维度分析,格律诗相对于乐圣已经占据了品牌化势能差,但这个时候的格律诗还是一座待喷发的火山,只是引线还没被点燃。

04

第四,“体”的维度就是市场环境,90年代的乐队风靡全球,尤以摇滚乐队为最,最火的魔岩三杰、黑豹、唐朝、轮回、零点等等这些乐队都属于那个时代,在那个还是彩电、冰箱、洗衣机为主的年代,音乐成了人们唯一的精神食粮,所以,CD唱片的市场量越来越大,相对应的,需要播放CD唱片的音响套装的市场需求量也随之水涨船高,但那时,德国、丹麦、日本等国外的音响品牌占据着主流市场,品质虽好但价格也居高不下,很多喜欢音乐的发烧友面对高昂的售价只能望而却步,正是这样一个大的市场环境下,才给了格律诗生存发展的空间,国内市场急需物美价廉的自主音响品牌,毕竟90年代的经济还不是很发达,万元户还是响当当的称号。

所以,从“体”的维度来分析,格律诗拥有很大市场需求的势能差。

综合分析,无论是点、线,还是面、体,格律诗这家公司都具备发展的空间,也就是说创业一定可以活下去,且不说活的多好,至少可以分得一部分市场份额。,但此时的格律诗面临一个巨大的问题,也是急需解决的问题,那就是——入口。

第二节

什么是入口?商场是入口,高铁站是入口,机场是入口,简言之,就是人流量最多、最集中的地方。

所以,这就是丁元英为什么一开始就要求必须在北京音响展之前批量生产出音响,因为他很明确,北京音响展就是格律诗最大的用户入口。这是品牌化思维的基本功,但是我们创业的时候,往往忽略了这一关键的因素。但我们深知一个道理,品牌就是强势的广告植入,需要大量地、持续地烧RMB,丁元英深知这一点,所以从一开始,他就想好了营销策略。

北京的音响展上,他在不亏本的情况下,借机大幅降价,让利给用户,高举低打,用最低的成本进行了品牌宣传,拉了乐圣作为垫脚石,毕竟乐圣在当时算是国内HIFI音响的第一品牌。因为有乐圣的套件作为品质保障,所以消费者只会关心价格,同质的情况下,谁便宜买谁的,更何况格律诗的机柜纯手工打磨,又是极为漂亮美观,仅仅这一个策略,就迅速撕开了市场的口子,为格律诗分得了一片城池。

第三节

不明其理的乐圣,以不正当竞争为由一纸诉状将格律诗告上了法庭,这一举动更是帮助格律诗做了广告宣传,且不说格律诗能不能胜诉,单从资本的角度来说,格律诗这块招牌已经值钱了,所以,丁元英选择让肖亚文去作为律师应诉,一来是因为他从一开始就合理的避开了法律,二来是因为结果已经不那么重要了,即便官司打输了,一样有人会花高价买格律诗这块金字招牌,比如伯爵,见风使舵,开出高价想要收购格律诗,至于它是真的想收购还是做做样子,这一点其实并不重要。

商场如战场,如果乐圣够聪明,他应该明白,格律诗没有核心竞争力,格律诗可以把成本降到如此之低,那有什么理由不跟他合作,甚至可以直接并购,既能保住乐圣的招牌,又可以获得格律诗低成本的生产线,对于企业来说,降本就等于增加利润,何乐而不为?关键问题就出在了创始人林雨峰身上,他缺少品牌化的思维,或者可以说他缺少一位智谋双全的军师。

总结

产品永远替代不了品牌,没有百年产品,只有百年品牌,品牌营销理论层出不穷,但无外乎是“以消费者为中心、影响消费者的心智”,从而达到销售的目的。比如基督教,直到今天,它依然拥有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尽管不是人人都熟读《圣经》。

责任编辑:西简先生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链链资讯

[0:0ms0-2:958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