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造一家真正的Web 3.0企业?

Web3.0概念再次引发创投圈、互联网圈热烈讨论,打造一家真正的Web3.0企业,或许需要思维方式的大变革。

Web3.0思潮小议

Web 3.0 的概念并不新鲜,关于Web 3.0的讨论甚至可以追溯到2006年。那一年中国互联网开始步入大众化时期,中国网民数量达到了1.37亿,较 2005年净增2600万,为历年来增速最快的一年,人们开始习惯于以博客的形式在互联网上发表各式各样的内容。

早期的互联网用户只能被动地浏览网页上的文本、图像以及简单的视频内容,用户能消费什么样的内容完全由提供内容的平台决定;而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特别是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用户不仅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获取信息,而且可以创造和传播自己的内容并与其他用户互动。

互联网的这种显著变化也被很多人认为是实现了从 Web 1.0 到 Web 2.0的跨越,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也让人们开始对互联网的 Web 3.0 时代有了更多期待,希望3.0时代的互联网能为人们带来不一样的体验并且提供更多的便利。

知名互联网专家郭涛2008年在其刊发的专栏文章中,将当时人们对 Web 3.0 的设想概述为:

欧易OKEx平台将于4月12日下线BTCK等5种代币:官方消息,欧易OKEx平台将于2021年4月12日21:00 正式下线BTCK、FILK、DOTK、ETHK、LTCK。[2021/4/12 20:11:40]

一家网站内的信息可以直接和其他网站相关信息进行交互,能通过第三方信息平台同时对多家网站的信息进行整合使用;

完全基于Web,用浏览器即可以实现复杂的系统程序才具有的功能;

用户在互联网上拥有自己的数据,并能在不同网站上使用。

十四年过去了,再来看当初人们对Web 3.0 特征的设想,前两个已经基本实现。而第三个设想,用户拥有自己的数据,却在Web2.0时代成了奢望,各类互联网平台牢牢地掌握着用户的各项数据并且凭借数据和算法来实现利益的最大化,即便一部分用户对此颇有微词,也丝毫不妨碍互联网平台逐渐成长为巨头进而获得垄断地位。

不过区块链技术的诞生似乎让互联网上司空见惯的一切开始有了变化,分布式和去中心化思潮让一些人开始意识到,当初的Web 3.0 理想仍然有可能照进现实。从2021年底开始,Web 3.0 的概念再次引起了互联网圈和创投圈的热议,从Google Trends也可以看出,这一次Web3.0概念的热度空前。

SUN 24小时资金净流入2.99亿元人民币:金色财经监测数据显示,加密货币市场24小时资金净流入排名前三分别为[2021/3/23 19:11:17]

图:Web 3.0 概念的热度趋势(2004至今)

来源:Google Trends

今年3月,中国证监会科技监管局局长姚前撰文指出,“Web3.0是用户与建设者拥有并信任的互联网基础设施”,同时,“Web3.0是用户与建设者共建共享的新型经济系统”。“Web3.0不仅赋予用户自主管理身份,而且打破了中心化模式下数据控制者对数据的天然垄断。分布式账本技术可提供一种全新的自主可控数据隐私保护方案。用户数据经密码算法保护后在分布式账本上存储。身份信息与谁共享、作何种用途均由用户决定,只有经用户签名授权的个人数据才能被合法使用。通过数据的全生命周期确权,数据主体的知情同意权、访问权、拒绝权、可携权、删除权(被遗忘权)、更正权、持续控制权得到更有效的保障。” 可以说,这一轮Web3.0思潮,如何让用户拥有更大的自主权是核心,应用的分布式是基本要求。

Web3.0企业的衡量标准

Web 3.0在创投圈的热度让很多企业也开始思考如何向Web3.0迁徙,不过不同类型企业向Web3.0迁移的路径一定是不同的,难度也因此有高有低,那些对区块链技术有深刻理解和实践的企业投身Web3.0的难度或许会相对较低。

参照一部分区块链企业的实践,以下是我们列举的三项Web3.0企业衡量标准,可供想要投身Web3.0的企业做参考:

一是保证用户或客户拥有最大化的数据自主权,如何使用隐私数据信息均由用户自主决定,这条标准也是衡量Web3.0企业的核心标准;

二是分布式(去中心化)的组织架构,具体可以参考目前还在发展中的一些DAO(分布式自治组织)的做法;

三是与以上两个标准相适应的治理体系,即群体如何共同做决策以及分配利益的一整套制度。不过需要指出的是,组织的架构可以做到足够扁平,但治理体系可能会是一块儿非常难啃的硬骨头。

对于以上三项标准,这里也需要做两点补充说明,一是用户的数据自主权仅针对用户在平台生成和留存的数据,也就是说不是所有数据都需要用户参与治理;二是去中心化组织架构和治理体系不是绝对的,在需要中心化模式起作用以提高效率的地方可以由社区共同决定如何灵活处理。

此外,Web3.0时代的产品理念或许会有与Web2.0时代较大的不同。在Web2.0时代,平台可以根据获得的用户数据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并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通过一定的运营手段提高用户粘性。而在Web3.0时代,由于用户对自己的数据拥有足够的自主权,选择什么样的平台也在自主权范围内,因此平台继续沿用以往封闭生态的做法将不再奏效。如果说Web2.0时代各平台需要“收割”的是用户数据,那么Web3.0时代,用户的注意力(或者说时间)才是真正需要被“收割”的。

参考资料:

郭涛,“WEB3.0 时代已悄然来临”,《软件工程师》,2008年第8期;

 姚前,“Web3.0:渐行渐近的新一代互联网”,《中国金融》,2022年第6期。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链链资讯

币安交易所app下载受流动性风险影响 多家加密借贷平台接连冻结提款 合规和监管迫在眉睫

在比特币等加密货币价格持续下跌之际,多个加密借贷平台陷入了流动性风险,相继宣布冻结用户提款。 据悉,加密借贷相当于是加密世界中的银行服务,平台以较高的利率吸引投资者存放其加密资产;同时平台会将用户的资产借给对冲基金、机构交易所等第三方平台以产生利息,或是将借款人的加密资产作为抵押品向其提供贷款服务。

欧易交易所app下载这一届 NFT 正用躺平和暗黑对抗熊市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在加密熊市背景下,NFT 市场已经从「我们都会成功」变成了「我们都会死去」(we’re all gonna die)。在过去的几周时间,加密行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NFT 市场情绪也变得低迷且“反乌托邦”,一些 NFT 创作者为了宣泄自己的感受,开始推出一些暗黑系 meme,甚至开始拿“厕所文化”来嘲讽当前熊市。

DAI2022 会是动态 NFT 的爆发年吗

本文对动态 NFT 的概念和基本特性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并将其与静态 NFT 进行了对比,同时还介绍了动态 NFT 的一些经典用例。作者认为 2022 年是动态 NFT 爆发年,对其市场前景信心满满。 来势汹汹的动态 NFT 整个区块链世界都在为 NFT 疯狂。仅仅 1 年时间,静态 NFT 艺术就从散户和机构投资者手里吸引到了数十亿美元。

[0:0ms0-3:406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