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B:苏宁金融研究院:Libra若成 比特币将灭

沉寂已久,币圈再次沸腾。一则比特币重拾涨势,再现赚钱效应;二则巨头入局,Libra引万众瞩目。

这两件事,看似互为助力,实则同类相争。Libra,不视比特币为竞争对手,却无意间给比特币敲响丧钟。

再次暴涨

沉寂近一年的比特币,因暴涨重回舆论视野。自2019年2季度起,比特币价格谷底爬升,走出上涨通道,短短三个月,涨幅2.15倍,一度接近1.3万美元/个。

价格上涨凶猛,成交量也很扎实。从日成交数据上看,比特币这次暴涨,撬动的资金量要大得多。

据Coinmarketcap数据,比特币、以太币、莱特币等主流支付类代币的日成交量均创新高。以比特币为例,近期日成交峰值达460亿美元,比上次泡沫期峰值218亿美元的两倍还多。

有人说,投机者的记忆只有几天时间,一次大涨足以把崩盘痛苦抛在脑后,重新兴奋起来。暴跌一年后,虚拟货币再现暴涨图景,让心灰意冷的投机者看到曙光。从百度指数看,2019年6月下旬,“比特币”日均搜索量达到9.75万次,逼近2017年高点,投资者的激动可见一斑。

关于这一次价格上涨,众说纷纭,比较主流的观点是避险属性——国际局势日益复杂,黄金上涨,创6年来新高,比特币作为一种总量供应有限的虚拟资产,自然水涨船高。

苏宁金融研究员:央行数字货币商业价值近期难体现: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黄大智表示,部分主体希望在央行数字货币方向发力,在短期内可能无法在盈利上体现。黄大智进一步表示,商业价值近期难体现的具体原因在于:一方面,目前数字货币仍在内测阶段,距离普及到每个消费者的时间究竟要多久,还不得而知;另一方面,单个设备少则数百元,多则上千元,对于商家或机构而言转换支付设备需要付出成本,消费者使用也需要适应成本。这些因素都对设备的需求量增长有所抑制。(中国经营报)[2020/8/15]

从节奏上看,黄金与比特币均于2019年5月中下旬开启陡峭上涨模式,时值华为5G事件升温发酵之时,避险一说是成立的。

另一推动因素,则是facebook拟联合一众巨头推出虚拟货币——Libra。

Libra以建立一套简单的、无国界的货币和为数十亿人服务的金融基础设施为使命,引发全球监管层的关注。Facebook在全球有27亿用户,超过世界人口的三分之一,为Libra的全球普及打开了巨大空间。

Libra出现后,众说纷纭,比如有人讲,Libra联盟的28家成员基本是美国公司,受美国政府监管,所以Libra是美国争夺全球货币主导权的延伸,在主权货币之外开辟了新战场,提前在未来全球货币格局中占位布子。

苏宁金融科技上线区块链云服务平台SBaaS:苏宁金融科技已完成多种区块链底层技术集成,提炼通用性的服务,建立统一的区块链云服务平台SBaaS,联合众多的行业解决方案提供商,打造区块链生态,更好地帮助各个行业的用户实现业务上链,提高企业运行效率。2019年底,苏宁金融科技上线了苏宁区块链即服务BaaS平台,将原有20个步骤、100多个参数简化合并为5大步骤、20个参数,提供数据加密SDK,用户可通过调用隐私数据加解密API接口来进行定制化隐私交易。该平台后期升级为苏宁区块链云服务平台SBaaS,降低建设区块链的成本30%以上,实现平台接入企业10家以上,增强了区块链技术在供应链金融、数据共享、消费金融等领域的应用。SBaaS将资金方、资产方、SPV作为联盟链节点,用私钥保证共享账本的适当可见性,保护各个参与方的商业机密信息,共同维护数据透明度和真实性,掌握并验证底层资产流动性,打通了资产端和资金端之间的高效通道,能够确保消费金融服务公司底层资产数据的真实性,且不可篡改、可追溯,提高机构投资者信心,从而降低消费金融服务公司发行ABS的门槛和发行成本,同时还可以进行ABS全生命周期管理,及时识别和管控风险。(经济网)[2020/8/6]

阴谋论的说法姑且不信,但Libra的确不容小觑。Libra定位于稳定币,与一篮子主权货币挂钩,革除了比特币们的投机属性,价值足够稳定;又承继了虚拟货币跨越国境、超越主权的特征,再辅以Facebook的27亿用户,有可能给全球货币格局带来重大变化。

声音 | 苏宁金融研究院付一夫:区块链是供应链金融优质资产的“健身教练”: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中国社科院管理学博士付一夫发文表示,区块链技术将从以下四方面为供应链金融加以赋能:第一,助力供应链金融资产数字化;第二,推动多主体更好地合作;第三,实现多层级信用传递;第四,智能合约防范履约风险。区块链解决了供应链金融企业间的信用问题与中小企业融资难、成本高的困境,让金融机构能够更高效、便捷、稳健地服务于中小企业客户,确保借贷资金基于真实交易,同时依托核心企业的付款,使得整个产业链条上的企业都能融资,且是安全的融资。从这个角度来看,区块链无疑是供应链金融优质资产的“健身教练”,让供应链金融的优质资产变得更加优质,而这也为金融机构面临的“资产荒”顽疾开出了一剂良方。[2019/1/8]

当然,Libra在落地层面仍面临不少困难,所以,一个Libra或许不足为虑,但十个Libra呢?二十个呢?有Facebook为榜样,必然有更多跨国巨头“染指”虚拟货币,众多Libra们,正走向我们,走到全球央行面前。

这种情况下,拖延无效,正视方为上策。如中国央行于近日表态——经国务院批准,央行正组织市场机构,共同进行DC/EP研发。一旦冲开全球货币监管层的防卫心态,于比特币们,便是强心剂。

真正让比特币们萎靡不振的,是全球监管层的有意忽视,一旦全球央行跑步推行数字货币,比特币等虚拟货币就有了炒作空间,上涨有了盼头。

前人行区块链专家、原苏宁金融研究院区块链负责人洪蜀宁出任金丘区块链研究院院长:金丘区块链官方宣布,前人行区块链专家、原苏宁金融研究院区块链负责人洪蜀宁正式加盟并担任金丘区块链研究院院长。金丘区块链研究院定位于研究区块链行业前沿理论、技术、应用和行业状况,制定公司区块链技术思想及路线,研发相关产品,洪蜀宁将负责主持全局工作,对区块链经济研究、产业研究、技术思想观点创造与输出等发挥引导作用,并组织研究院内专家开展技术社区管理、国际/国内标准化制定、底层公链平台技术研发、区块链应用项目开发等工作。洪蜀宁于2011年发表国内第一篇研究比特币的学术论文《比特币:一种新型货币对金融体系的挑战》,并以前瞻性观点被称为“比特币先知”。[2018/6/16]

避险效应叠加Libra革新效应,比特币跑在上涨通道上。

基础不牢

风口之下,垃圾都能冲上天。要看长远,就得看基础是否扎实——对比特币来讲,就是其支付型代币的地位是否稳固?有没有强力挑战者?

虚拟代币大致分为三类:支付型代币、证券型代币和实用型代币。

在虚拟资产世界里,承担支付工具属性的,属于支付型代币,以比特币、以太币、莱特币以及USDT等稳定币为典型代表。

被认定为具有证券发行特征的虚拟代币,即属于证券型代币。这类代币代表资产,通常表现为代币持有者可以向发行人索要债务或者股权,目前,绝大多数ICO代币都是证券型代币。

山寨石油币倒苏宁金融研究院?真正的石油币仍在私募中:据区块律动分析指出,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洪蜀宁在知乎上发布的文章《石油币!全球第一个法定数字货币,能买入吗?》似乎涉及数字货币局。原文给出的委内瑞拉石油币的官网为http://thepetroptr.com/ ,而真实的委内瑞拉石油币的官网是http://elpetro.gob.ve/index.html 。目前知乎已经开始调查此事。而据委内瑞拉官方消息,真正的石油币还处于私募阶段,无法在交易所买到。[2018/3/10]

支付型代币和证券型代币之外,则为实用型代币。通常情况下,实用型代币没有升值特征,仅用于获取区块链内的服务。2018年初国内不少互联网公司发行的所谓“虚拟积分”,对标的便是实用型代币。

作为支付型代币,比特币的价值基础取决于三点:

一是物理性能。以区块大小1M计算,比特币每秒最多处理7笔交易,实际上约为4.2笔/秒,相比支付巨头每秒数万笔、数十万笔的峰值能力,差距太大,不具备承接现实交易的能力。围绕物理性能提升,比特币社区提出了增加区块大小、隔离见证、侧链、闪电网络、分片等一系列设想。基本上,每一次突破物理性能瓶颈的努力尝试,都转化成了比特币价格攀升的动力。

二是区块链生态。类比股票价格,股价涨跌短期取决于投机,中长期则取决于上市公司经营状况,可持续盈利空间大,涨幅就大。区块链生态之于虚拟货币,也有同样支撑作用——区块链生态接入的场景越多,虚拟货币价值基础越稳固。以太币能做到后来者居上,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以太坊的生态之力。

三是支付属性。虚拟货币不过是一串虚拟字符,没有央行撑腰,其价值基础在于用户信任,而用户信任的基础则是充分的去中心化,即算法决定一切,无人可操纵。在一众虚拟代币中,比特币的去中心化程度最高,最得市场信任,当然,代价是对电力的巨大消耗。除了信任问题,影响支付属性的还有币值稳定,考虑到所有虚拟代币都不稳定,大家半斤八两,这个因素便显得不再重要。

三大基础中,支付属性最为核心。比特币用于支付,物理性能层面的高成本和高延迟被广为诟病,区块链生态也不能与以太坊相比,但凭借无可比拟的去中心化,比特币就得以在币圈傲视群雄,长居虚拟货币榜首。

但是,Libra的出现,或给比特币敲响了丧钟。

比特币的核心优势是去中心化,解决了信任问题。Libra背后有巨头支撑,天然能俘获绝大多数人的信任,在安全性上不输比特币。此外,Libra与一篮子官方货币挂钩,革除了币值波动的弊端,物理性能更是秒杀比特币。Libra及Libra们的出现,将在大多数支付场景中取代比特币。

一旦支付属性被削弱,比特币除了在各类匿名交易场景中充当支付工具外,只能安静地做个投资品。问题是,失去了支付场景、退守为纯粹的投资品,比特币还有何想象空间可言呢?

不确定性

Libra的出现,在短期内成为比特币上涨的强心剂,作为竞品,中长期看又可能革了比特币的命。起也Libra,落也Libra。

问题是,Libra自身的愿景能实现吗?Libra的目标并非取代比特币,而是要“建立一套简单的、无国界的货币和为数十亿人服务的金融基础设施”。既然是货币,又是基础设施,必然面临各方阻力。若Libra在各方压力下难产,则给比特币敲响警钟一说自不成立。

阻力一:无法在禁止虚拟货币的国家落地

Libra是一种虚拟货币,受各国虚拟货币监管政策约束。

当前,各国监管层对虚拟货币的态度仍不明朗。以比特币为例,据不完全统计,有99个国家对比特币的交易和使用不加限制,130个国家未出台明确意见,十几个国家将比特币定义为非法,还有一些国家只接受限制性使用。

由于涉及到货币主权问题,不少对虚拟货币友好的国家,也只接受其资产属性,禁止其支付属性。比如允许虚拟货币交易所的存在,但禁止ICO,也禁止虚拟货币用于日常支付。

还有些国家,典型如中国,虽承认比特币为一种民间金融资产,但禁止虚拟货币交易所的存在,更不允许虚拟货币用于日常支付。而在印度,持有比特币甚至都算违法行为。

对Libra而言,定位于支付交易,抢的是各国法币的专属特权,在多数国家都将遭遇合法性阻力。

阻力二:传统金融体系的竞争压力

Libra意在革除当前金融体系的弊端,如交易成本高、跨境支付不便利以及门槛太高将十几亿人排除在外等。Libra改进全球支付体系的努力,类似于在全球范围内再造一个支付宝或微信支付,其目标是,“无论您居住在哪里,从事什么工作或收入怎样,在全球范围内转移资金应该像发送短信或分享照片一样轻松、划算,甚至更安全”。

单就这个体验看,Libra对早已享受免费便捷支付体验的中国人吸引力有限,但在全球层面很有市场。主要发达国家转账交易仍要支付较高手续费,跨境支付更是不便;而在广袤的欠发达地区,仍有数十亿人无法享受基本的金融服务,如《了解Libra》白皮书中所说,“全球仍有17亿成年人未接触到金融系统,无法享受传统银行提供的金融服务,而在这之中,有10亿人拥有手机,近5亿人可以上网。”

传统金融体系选择直面挑战。就境内支付而言,理论上,只要把中国的第三方支付模式复制过去,就能有效抵御Libra的冲击;跨境支付而言,SWIFT已经行动起来——2019年6月20日,SWIFT发布《SWIFT支付:展望未来》白皮书,宣布即将启动基于分布式账本技术的交易平台gpi支付。

传统金融体系动起来,再加上监管机构的监管助力,Libra要颠覆现有金融体系,任重道远。

阻力三:金融风险防范压力

Libra协会强调,“任何持有Libra的人都可以获得高度保证,他们能够根据汇率将自己持有的这种数字货币兑换为当地货币,就像在旅行时将一种货币换成另一种货币一样。”

站在全球范围内看,Libra建立了一个针对不同币种的超级直连体系,承接了部分清结算的角色。在这个生态内,Libra协会是各方法币兑换交易中的中央对手方,也成为整个清结算体系中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和商业风险的终极源泉。

风险诞生于Libra生态内,却会经由遍布全球各地的Libra持有者扩散至Libra生态之外,Libra普及度越高,风险外溢效应越可怕。全球央行和国际组织殚精竭虑,尚不能杜绝金融危机的发生,谁敢指望Libra协会能有效控制这些风险呢?

所以,基于对潜在风险不可控性的担忧,Libra面临的风控压力和随之而来的监管阻力只会越来越重。

前景展望

短期来看,Libra的落地仍将面临各种不可知的阻力,其影响和作用或有被夸大之处,但骤风起于萍末,新事物既已出现,新趋势就已然成形。

“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很多时候,事物之间的彼此关联远超人们认知。Libra之于比特币,Libra之于现行金融生态,彼此之间的作用与反作用究竟如何演化,有着无法穷尽的可能。

顺势调整,顺风起舞,才是道法自然。Libra、比特币以及现行金融体系何去何从?我们将持续关注。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链链资讯

[0:0ms0-5:284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