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币:比特币暴跌打破减半美梦,加密货币市场也需“熔断机制”?

3月12日加密市场出现两次大幅下跌,前后相隔13个小时。首次下跌在早上,第二次下跌在晚上。

首次下跌,大约是25%左右,速度很快且相对有序;但是,第二次下跌,市场结构崩溃了。不幸的是,这导致比特币在几分钟内跌破4000美元,这是七年来最糟糕的单日跌幅。整体市值转瞬蒸发550亿美元,全网爆仓200多亿人民币,精准实现了“价格减半”。

如果市场结构没有崩溃,BTC可能不会跌破4,000美元。

覆巢之下无完卵,突如其来的行情瀑布使得二级市场“血流成河”,尤其是在个人与机构普遍大加杠杆的背景之下,无法避免的连环爆仓进一步促使流动性枯竭,抛盘、做空、连环踩踏,杠杆杀杠杆,“黑天鹅”式暴跌引发的多米诺骨牌效应最终将市场中的多头屠戮殆尽。触及2019年公认的熊市低点。

Coincurve总裁:面部识别有利于防止比特币局:8月9日消息,虚拟货币平台Coincurve总裁兼联合创始人Rod Hsu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面部识别可以帮助防止诸如Twitter黑客事件、Youtube一类的比特币局的发生。他认为,比特币匿名虚拟货币的性质很容易与联系起来,因此有必要在比特币交易中使用面部识别系统。这样不仅可以为消费者提供身份证明,还提高了支付的安全性,前提是必须通过先进的存储方式保护好比特币使用者的个人隐私。(Cointelegraph)[2020/8/10]

这次足以载入币圈史册的暴跌惨案,在连环爆仓的市场踩踏之下实现了一轮惨烈的“去杠杆”历程,并将投资者的恐慌情绪放到最大,几乎势不可挡。

数据:交易所持有比特币数量创18个月新低,投资者开始转向“HODL”:Glassnode数据显示,周一,加密货币交易所钱包中的比特币总数降至18个月低点,略高于230万枚。这一下降标志着交易所持有的比特币数量今年迄今减少了11%。此外,同期,交易所钱包中的以太坊数量增加了7%以上。一些市场参与者认为,这表明更多的比特币投资者开始转为持有(HODL)。

BlockTower Capital交易主管Avi Felman表示:“人们正在大举积累(BTC),而市场参与者如今似乎有更高的时间偏好,我认为这一趋势将继续下去。”(CoinDesk)[2020/5/27]

拜全球资本市场半月来的表现所赐,原本传统金融市场里少为人知的“熔断”一词,最近家喻户晓——截至3月20日,美股已触发月度第四次熔断,其余各国股市也都屡次触发熔断。

纽约一电厂将30%的算力卖给机构买家进行比特币挖矿:位于纽约州北部的Greenidge Generation电厂正在使用专有设施开采比特币(BTC),该公司已将其高达30%的计算能力卖给了机构买家。该公司在周五的公告中表示,在BitOoda Digital的推动下,这笔交易将每秒106,000 terahashes(TH / s)的比特币算力出售给未公开的买家,包括对冲基金和家族办公室。这项交易是通过执行BitOoda的哈希合约而实现的,该合约使机构购买者无需进行购买和设置设备的过程即可接触比特币采矿。(Coindesk)[2020/4/10]

熔断机制,也叫自动停盘机制,最早起源于美国,是指当股指波幅达到规定的熔断点时,交易所为控制风险采取的暂停交易措施。这种本质上针对价格波幅予以限制的“熔断”制度,在市场价格主要被情绪主导、流动性枯竭之际,可以起到“撤掉牌桌”的作用,通过缓一缓让市场流动性跟上。

分析 | coindesk:比特币已经完成熊市至牛市的过渡:据coindesk分析,随着比特币今天最高上涨至5000美元,从熊市到牛市的过渡似乎已经完成并尘埃落定。从技术面看,目前BTC的主要阻力位在21个月指数移动平均线,即5200美元,若能上涨至该阻力位将进一步增强趋势变化的可信度。但14天的相对强弱指数显示为超买,因而近期价格可能难以突破5200美元。如果未来几天看涨疲惫迹象增加,比特币可能会回落至4400美元。[2019/4/2]

熔断机制的目的是遏制交易价格异常波动。

业内人士表示,熔断机制可以给市场一个冷静期(cooling-offperiod),让投资者充分消化市场信息(marketinformation),防止市场或某一产品非理性的大幅波动(fluctuations),特别防止市场大幅下跌甚至发生股灾(stockmarketcrash),以维护市场的稳定。

尽管采取了一系列缓解经济压力的措施,但全球股市依然在颤抖,投资者在刺激和降息中并未找到任何安慰。

在这次金融市场的暴跌过程中,以比特币为首的加密货币似乎并没有扮演好“避险资产”的角色,这种高波动性也是以中央银行为首的传统金融机构不信任加密货币的主要原因之一。3月初,英国中央银行下任行长安德鲁·贝利就放言比特币没有内在价值,如果想购买比特币就要做好赔光的准备。

加密货币交易所应该实现熔断机制吗?

加密货币历史尚短,且在市场发生巨大动荡之时,并没有应急措施可以保护市场免受进一步的伤害。美股市场自上周一起经历了“惊魂一周”,市值缩水超千亿美元,并于9日和12日分别发生了两次熔断。但在加密货币市场中,并没有所谓的“熔断机制”可以阻止价格的一再下跌。

历史上只有84个两位数的单日比特币价格下跌,其中23个发生在2016。如果交易所将10%的价格下跌作为触发因素,这对比特币行业来说不会是一个负担沉重的变化,因为比特币历史上发生这种情况的时间相对较少。

JayHao表示,“熔断机制的出发点是好的,可以保护数字货币市场上中小投资者的利益,防止他们受到更大的损失。然而,熔断机制很难在数字货币市场实施。”

一是数字货币市场的波动很大,熔断点的设定就是一个难题。目前传统金融市场上的熔断机制已经多次修改了规则,熔断制的设计者之所以这样做的目的,其实就是不希望熔断发生,因为熔断会阻止市场交易,扰乱市场正常行为;

二是数字货币市场波动太大。根据去年的相关统计,比特币的日均涨跌幅的中位数为12%,这意味着如果设置7%的熔断点,那么比特币的正常交易将多次被打断,这对市场是不利的;

三是数字货币市场是一个7*24h的市场,并且数字货币在多个平台上进行交易,所以当某一个交易平台宣布采取熔断措施后,如果发生熔断,那么平台之间数字货币的价差就会增加,引发套利,最终熔断机制沦为摆设。

但交易所虽然还没有明确的联合意向和动作,但DeFi则已经开始引入熔断理念。MarkerDAO在近日清算数百万美元后,宣布为有效应对抵押品拍卖过程中的零竞价风险,决定加入熔断机制,以进一步降低拍卖风险,使得在市场再次发生剧烈波动时,能让清算人有更长的时间筹集资本,参与抵押品的竞价清算。

对于体量还小的数字货币市场来说,暴露出来的风险未尝不是好事,至少会慢慢增强系统的鲁棒性,正如这次史无前例的市场暴跌,在打破了不少投资者“减半美梦”之余,也引发了市场足够的猜疑与思考,尤其是关于流动性陷阱的应对。加密货币是否能取得长期成功,取决于交易所是否能够缓和波动性。

随着加密货币行业的成熟,它不再与其它市场相互隔离。现在或许是加密货币交易所考虑实施熔断机制以避免恐慌性抛售的时候了。

关注贝数区块链官方微博,进社群和我一起从小白变大神。

声明:本文所发表资讯不代表本公司任何投资暗示,亦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图片来源网络,若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载请备注来源。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链链资讯

[0:0ms0-5:567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