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定币:传统央行发展的三种模式 Vs 区块链上的另类央行模式

原文标题:另类央行的演进之路

在经济学里,货币是最古老和最有争议的主题之一。在区块链上,同样少有比稳定币更具话题性的领域。无论是比特币或者以太坊的货币性讨论、还是稳定币模式之争,甚至是对央行数字货币的遐想。可延伸出一个核心的研究假设:是否可以基于区块链建立一套平行货币系统,存在一个机构或程序执行央行职能?

这是一个看似矛盾的命题,既然是中央银行,从定义上是否意味着对货币发行的垄断,既然如此,如何兼容去中心化的自由竞争与无需准入?反之,没有财政支持的货币发行机构,是否能够可持续地稳定存在?

本文希望通过回顾传统央行发展的不同模式,以及介绍区块链上的货币机构创新,探讨一种另类央行(AlternativeCentralBank)的可行性。

传统央行发展的三种模式

传统央行的出现和发展大体可归纳为三种模式。

第一种模式是以英格兰银行为代表的政府特许模式,起初主要为政府融资。1694年英格兰银行公司在政府的许可下成立,获得发行法定货币的垄断权,募资给政府借款,作为英国海军建设的经费。1931年在大萧条的背景下,英国放弃金本位,英格兰银行发行的货币成为唯一流通的法定货币,不再是对黄金的凭证。一战后,英格兰银行开始逐渐积极实施货币政策,以管理国内货币供需,稳定物价水平为目标。1946年英格兰银行从一家私营银行正式被国有化,此后服从于财政部的政策。虽然1998年英格兰银行法颁布后,让英格兰银行拥有独立制定货币政策的权力,但英国央行俨然一直是政府密不可分的一部分。

声音 | Anthony Pompliano:与传统资产不相关是比特币价值的一方面:摩根溪创始人Anthony Pompliano在接受CNN的采访时赞扬了比特币的安全价值。其称比特币是世界上“最安全的计算网络”。他认为比特币的日内波动性很高,但是,将财富投入到比特币中的人们再次得到了这一财富命题的丰厚回报。因此,他倾向于认为与传统资产的不相关将继续是比特币的一种有价值的方面。(cryptoglobe)[2020/2/27]

第二种模式是以阿姆斯特丹银行为代表的政府合作模式,起初主要为企业融资。1609年成立的阿姆斯特丹银行一开始并不具备贷款能力,仅仅为商人保存和管理标准化的贵金属货币,提供支票和汇兑业务,收取手续费。这和中国古代宋朝的交子和清朝的票号功能类似。此时的阿姆斯特丹银行是100%有抵押的,每笔支票的背后都有足额的贵金属支撑。

然而完全准备金制度并不能满足阿姆斯特丹银行在当时全球金融中心的重要地位,慢慢的阿姆斯特丹银行开始从事借贷业务,从1657年开始向荷兰东印度公司和城市政府提供贷款,并成为其主营业务。阿姆斯特丹银行也渐渐承担公共政策职能,包括在1763年的恐慌危机中提供流动性和充当最后贷款人角色。阿姆斯特丹银行从稳定币的发行者成为法币的管理者,即实际意义上的央行。由于自身良好的信誉和东印度公司的稳定贸易,繁荣持续了100多年的时间。转折点是第四次英荷战争,战争导致东印度公司的贸易量萎缩,无法按时偿还贷款,这使得阿姆斯特丹银行的不良贷款占资本率增加。最终英荷战争的失败,对贵金属的恐慌挤兑让阿姆斯特丹银行无法支撑,宣布破产。

声音 | Ripple首席执行官:传统支付网络欠缺的互操作性终将通过区块链实现:据ambcrypto消息,,Ripple首席执行官Brad Garlinghouse在2019年金融科技创意节上与PayPal首席执行官Daniel Schulman共同讨论了全球支付网络。Garlinghouse表示,现有的支付网络速度缓慢,效率低下,尽管在其他领域有创新,但跨境转账需要几天时间,且欠缺互操作性,因此需要升级。随着区块链的发展,这一切都将发生改变。Ripple的想法与互联网在完善互操作性上的方式是一致的,互操作性最终将通过区块链在支付中实现。 针对“区块链用例不足”的问题,Garlinghouse予以了否认。他表示:“支付用例是非常真实并且在起作用的。”Garlinghouse提到了Ripple是如何与全球200多家金融机构合作的,且正在通过该技术转移数十亿美元。[2019/4/4]

第三种模式是以美联储为代表的最后贷款人模式,起初主要为银行融资。1913年美联储的最初设计并非是为了给政府或企业提供贷款,而是在季节性周期和危机时刻,为银行系统提供贷款。通过贴现窗口,接纳商业贷款作为抵押品,给银行提供准备金。值得一提的是,为了限制权力的中心化,美联储最初成立时是非常去中心化的,并没有一个中央银行,而是由12家联邦储备银行组成。但一战的席卷,让美联储的职能不得已变成政府战时融资的工具,相对于黄金储备,美联储开始积累更多政府债券,并暂停了黄金的承兑。一战后,美国作为不多的国家得以重启并维持金本位。然而,大萧条的发生和随后的二战再次侵蚀了美联储的独立性,服从于白宫和国会的政策指令。

声音 | 纳斯达克监管和市场主管:加密交易所需匹配与传统交易平台相同的标准:据newsbtc报道,纳斯达克监管和市场主管Tony Sio透露,比特币交易所正展示出更多改善服务的举措。许多交易所向纳斯达克寻求使用其SMARTS贸易监控平台。Sio透露,很多时候会发现一些加密创业公司的KYC / AML流程较弱。纳斯达克的一些加密客户获准使用了一些纳斯达克技术,无论是监控、清算还是交易匹配引擎,这证明了交易所正在努力与传统交易平台的复杂标准相匹配。一旦他们能够提供相同的标准,机构投资者就会发现这些加密平台更值得信赖和吸引人。[2019/2/2]

直到1951年《美联储-财政部协议》的签署,才让美联储获得了制定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一个重要事件是20世纪70年代的尼克松冲击,尼克松总统为了连任对美联储时任主席阿瑟-伯恩斯的施压,不仅关闭了黄金兑换窗口,终结了金本位,也让美国进入了几十年的宽松货币和通胀时代。打破这种关系的是1979年保罗·沃尔克的上任美联储主席,沃尔克重新建立了美联储的独立性和信誉,并在其任期内解决了高通胀问题。此后美联储的独立性与政府的诉求如同货币纪律性与弹性的拉锯,规律显示经济陷入危机和外部冲击时,财政的介入和影响更加明显。

通过央行发展的历史,我们发现虽然传统央行的发展路径不同,但最终殊途同归离不开政府机构的支持。不过,中央银行垄断货币与政府支持的特性是现代货币系统演进的结果,而非必要条件。在区块链这块平行世界,能否出现一种另类央行的道路,不依赖于政府机构,作为央行货币发行方和最终贷款人,面向大众提供服务?

声音 | 国际金融稳定委员会:加密资产对传统金融市场不构成威胁:据cryptoglobe消息,全球律师事务所Morgan Lewis & Blockius表示,国际金融稳定委员会(FSB)本月早些时候表示,加密资产对传统金融市场可能还不是“重大风险”。

金融稳定委员会还指出,全球加密货币市场和行业正在迅速发展,监管机构必须密切关注其发展。金融稳定委员会(FSB)对全球金融体系提出了建议,称“低流动性”和在加密交易中“使用杠杆”是目前阻止数字货币成为稳定价值储存手段的因素。[2018/10/29]

区块链上的另类央行模式

MakerDAO诞生于以太坊的测试网阶段,在2017年底正式上线。作为无许可网络上的应用,Maker天生是市场化的,不依赖任何主权的背书。

起初,Maker的功能与阿姆斯特丹银行类似,保管足额的资产储备,发行赎回凭证。不同的是,Maker金库保管的不是贵金属,而是区块链上的原生资产ETH。这两种看似不同时代的产物,有着类似的货币性。两者都属于外部货币,即不属于任何人的债务。

区别于早期阿姆斯特丹银行承担票号的功能,而Maker扮演的是当铺的角色,也是现代回购市场的雏形。超额抵押模式的优势在于不需要对资产进行定价,快速提供流动性。得益于以太坊网络的共识机制,Maker甚至不需要标准化资产和鉴别真伪,只需大致的价格传输系统和适当的风险管理。

声音 | 经济日报:将区块链等运用于传统金融是金融科技的核心出发点:经济日报刊文称,在华尔街,过去金融投资科技的模式已变身为科技服务金融模式,将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科技手段,运用于传统金融,使金融服务更快、更高效,这是金融科技的核心出发点。[2018/10/12]

可以说,Maker初期采用的是以太坊本位制度,发行刚性的稳定币凭证。这种以太坊本位持续了两年时间,并在2018-19年以太坊资产持续下跌期间,给市场提供了流动性支撑。

一个重要转折点的是,2020年新冠病带来的经济冲击,以太坊作为风险资产短时间内的急剧下跌不仅让Maker资产端缩水,触发不正常清算和坏账,也让稳定币Dai的溢价高举不下市价一度高于发行价10%。人们恐慌性地购买赎回资产的凭证,取回抵押品。尽管此时的Maker仍然保持足额储备,但却陷入了流动性危机。为了应对危机,Maker开始接受更广泛的抵押品类型,包括法币资产与比特币。好处是显而易见的,Dai的溢价消失,系统也顺利完成了对坏帐的重组。而Dai从单一的以太坊本位发展为基于多资产抵押发行。

虽然抵押品多样化,Maker只是对抵押品进行被动管理。而运行一个完备的货币系统,需要Maker承担央行一样的角色,而不仅仅是类似贴现窗口的职能,还包括稳定货币价格、应对内外部需求冲击以及最后贷款人的作用。

与阿姆斯特丹银行向东印度公司贷款一样,Maker开始以信托SPV的形式向美国地产开发商进行租赁融资贷款。通过资产负债表透支,发行新Dai款给地产开发商,地产开发商将建设场地并出租给商户,Maker作为优先级债权收取利息。这是一个重大的转变,也是满足全球贸易需求自然的选择。Maker从刚性稳定币的发行方成为货币的创造者,通过积累的信誉给系统注入弹性,这也让其开始有了央行的雏形。

可以看出,Maker的央行发展模式和第二类为企业融资最为相似,不同在于Maker并没有政府的合作。我们想问的是,Maker究竟会重蹈阿姆斯特丹银行的覆辙,还是可以探索出一种不依赖政府的另类央行模式。

国际清算银行在一文中将阿姆斯特丹银行的失败归咎于没有主权国家的财政支持,在银行陷入负资产时进行资本重组。不过,这看起来更像是一种假设,而非通则。"312黑天鹅事件"后Maker在没有财政支持的情况下,通过增发治理代币的方式,在区块链上对坏账成功进行了资本重组,并在半年内扭亏为盈。

为了让货币被人接受,央行需要有背书,这包括资产、信誉和主权等。可以确定的一点是,信任是运行一套健全货币系统的基石。这种信任一方面来自于链上价值网络本身,如工作量证明保证了货币的成色、智能合约提高了交易的确定性等,另一方面来自于真实世界货币发行方对抵押品的风控、商业逻辑的安全性以及对贷款发起方的尽职评估。

而主权是否为必要条件是值得争议的,正如传统央行发展的模式可以理解成政府为货币发行和管理提供了最终的保障,也可以认为是私人央行创造了货币,而政府仅仅是其客户之一。我们很难预测不依赖财政支持的央行能否经历多次危机的考验,又或者在以太坊网络上是否可以出现非强权的公共部门和财政收入,与Maker这样的货币发行机构合作。

我们可以看到的是Maker开辟出了一种另类央行之路,而接下来会是围绕DAO治理的约束和创新,以及来自于以太坊自身共识的挑战。治理的微妙权衡在于,如果治理约束太大,会降低效率,阻碍稳定币的扩张与满足市场的需求。反之,如果治理形同虚设,那么肆意放贷最终将不断侵蚀发行方的信任,并影响货币的价值。以太坊共识的挑战更像是美国南北战争的前夕,基础价值设施的不稳定会直接影响货币发行方的资产负债结构和独立性。

历史无法重新载入,但新的土壤可以让设想重新演绎。区块链这种开放的市场和网络,再次给了私人央行货币一次实验机会。

附录:算法稳定币是一种根据程序自动调节货币供应的机制,并逐渐成为关注的焦点。虽然算法稳定币考虑了货币弹性,但这种弹性是零和博弈,新的"信用"创造并没有足额赎回权和利润的支撑,而完全依赖于后来人的资金投入。算法稳定币的弹性规则并非新的货币或信用创造,而是降低货币的成色和收取铸币税。在充分竞争的市场上,只有抵押型和信用支撑的稳定币才能长久运行,而算法既不具备抵押也没有信用。

参考文献:

BengtHolmstrom(2015),Understandingtheroleofdebtinthefinancialsystem

ClaudioBorio(2019),Onmoney,debt,trustandcentralbanking

JonFrost,HyunSongShinandPeterWierts(2020),Anearlystablecoin?TheBankofAmsterdamandthegovernanceofmoney

StephenQuinnandWilliamRoberds(2007),TheBankofAmsterdamandtheLeaptoCentralBankMoney

StephenQuinnandWilliamRoberds(2010),HowAmsterdamgotfiatmoney

StephenSlivinski(2009),TheEvolutionofFedIndependence

PerryMehrling(2002),Retrospectives:EconomistsandtheFed:Beginnings

WalterBagehot(1873),LombardStreet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链链资讯

[0:31ms0-4:687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