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inbase:评论:中心化的巅峰 币安让人想起比特大陆和阿里巴巴

吴说作者|ColinWu

本期编辑|ColinWu

币安对以太坊的挑战、一家独大让加密社区感到的恐惧,让人想起2017年的比特大陆。但币安实际面临的挑战,会让人想起今天的阿里巴巴。

不久前BNB超过USDT来到市值第三。没过多久,它的市值已接近USDT的两倍。币安2020年的利润是Coinbase的近3倍,Coinbase在今年一季度的利润是8亿美金。BNB新一轮销毁在即,币安一季度的利润可能超乎想象。

在币安12日最新披露的数据中,Q1用户数和2020年第四季度相比增加了346%,交易量增长了260%。币安的用户数已经不小,再有3.4倍的增值更是惊人,当然不排除是很多用户有多个账号。币安智能链的交易量近期一度达到以太坊的3倍,虽然有刷单嫌疑,但在加密货币领域的中心化军团中,币安已经成为毋庸置疑的绝对霸主。

央视财经评论:中国在数字货币“新赛道”上有望跑出加速度:我国央行数字货币各项测试及准备工作正有条不紊地推进。在深圳,数字货币内部测试工作正在有序开展;在苏州,有的公务员已领取用数字货币形式发放的部分工资;在雄安新区,麦当劳等19家公司已开始试点数字货币。可以预期,虽然与支付宝、微信支付并非一回事,但未来数字货币将像支付宝和微信支付一样随处可见。目前中国央行数字货币走在世界前列已是不争的事实。人们有理由相信,我国将在数字货币“新赛道”上跑出加速度,它将给我们带来更高品质的消费体验,也将更有力地促进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更为经济运行降本增效提供多一种可能。[2020/8/25]

币安对加密行业的影响力与威慑力,会让人回想起2017年-18年的比特大陆。比特大陆2017年净利润约为10亿美金,与币安在2020年接近。比特大陆领衔分叉BTC,币安率领BSC挑战以太坊,让去中心化社区感到恐惧,从这个角度看也有非常奇妙的相似之处。

声音 | 证券时报评论:区块链技术应该结合行业特点构建完整的应用场景:12月18日,证券时报记者发表评论文章《让区块链回归技术本质》。文章表示,区块链技术的去中心化、不可篡改性、可追溯性等特点可能为实体经济带来重大变革。然而,真正拥有区块链技术的企业少之又少,多数企业只是借势炒作概念,以实现各自的目的。可以预见的是,这一轮区块链的加强监管,在严打发行代币等庞氏局后,区块链将逐渐回归技术的本质,创造实实在在的价值。区块链技术要想在更大范围内落地生根,应该结合行业的特点来构建起一个完整的应用场景,进而对实体经济产生实实在在的价值,否则行之不远。这个场景的构建一定离不开大数据、云计算等相关技术的支持,实际上,随着大数据技术的不断发展,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场景也会逐渐得到丰富和完善。为了促进区块链技术的健康发展,当前尤其要防止一些人把技术当作违法的挡箭牌,不能让这样一个新的领域变成监管盲区,因此各监管机构应该明确监管责任,比如具体由哪个部门对区块链进行监管,因为区块链涉及多个领域的应用,如果监管主体责任不明确,地方部门很难开展监管工作。一旦出现监管盲区,就有可能出现大量违法犯罪行为,扰乱金融秩序,进而可能污名化这一新技术,让区块链变成一个负面名词,阻碍区块链技术的发展。[2019/12/18]

虽然如此,比特大陆与币安还是完全不同。比特大陆的核心是硬件比特币矿机,以及围绕矿机的矿池、矿场,除此之外没有具有竞争力的产品,业务线比较单一。币安则是一个“平台型”交易所,拥有流量后不断地拓展自身边界,进入矿池等其他领域也可以迅速位居前列。

标准化进程利好区块链应用 7股吸金逾7亿元: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公告称,近期就筹建全国区块链和分布式记账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事宜开展专题研究。该消息对于A股区块链概念股而言利好。整体来看,板块中共有13只个股月内呈现大单资金净流入态势,其中,苏宁易购(37349.06万元)、恒生电子(24648.25万元)两只个股期间均获2亿元以上大单资金追捧,吸金能力尤为凸显,此外,海联金汇(3504.8万元)、 奥马电器(1895.82万元)、新国都(1599.52万元)、东港股份(1427.2万元)、中元股份(1003.66万元)等5只个股月内大单资金净流入也均在1000万元以上,综合来看,以上7只个股月内吸金共计7.14亿元。[2018/3/15]

更重要的是,币安最大化地利用了牛市的造富效应。需要强调的是,并不是币安让用户致富,而是币安尽可能聚集了最多用户,配合最多的产品,让用户在平台上享受牛市带来的造福效应。狂涨的BNB以及币安投资的许多项目、BSC挖矿项目,使得机构、大户到散户均在币安上感受到了真正牛市。因此除了少数加密社区原教旨主义者,许多行业新领袖也在力挺币安与BSC。而当年比特大陆更多是自身赚钱,红利并未分享,因此受到一边倒的批评。

声音 | 麻省理工科技评论:加密货币是“21世纪迄今十大最糟科技产物”之一:《麻省理工科技评论》近日发布“21世纪迄今十大最糟科技产物”,包括电动平衡车Segway、谷歌眼镜、电子投票技术、一童一电脑(one laptop per child)、CRISPR、非法数据买卖、加密货币、电子香烟、胶囊咖啡、自拍杆。[2019/3/11]

但是,平台型经济最恐惧是什么?

我们看到了今天的阿里巴巴和正在“瑟瑟发抖”的腾讯。币安真正的竞争对手绝不是以太坊,而是以Coinbase为代表的各类合规交易所,以及这些合规交易所与当地政府的合谋。

币安作为非合规交易所,对这些合规交易所本国的用户更具吸引力,而限制本国用户使用币安的唯一办法就是监管。我们已经看到Coinbase在S1文件中对币安处处针对,“哭诉”竞争对手因为不需要合规,而在衍生品与证券型通证方面具有强大的竞争优势。币安也是CoinbaseS1中唯一直接点名的交易所。

合规是未来的趋势,但在加密货币领域,合规又会成为巨大的掣肘。比如日本其实是最早对加密货币合规的地区,带来的结果就是国内生态一直半死不活,上一个Token,或者提高一个杠杆倍数,都需要金融厅审批。这在加密货币行业几乎是搞笑的行为,当你某个Token通过漫长的审批时,可能它已经归零。

日本是非常极端的情况,美国加密监管与Coinbase、DCG等为代表的合规打法,未来会成为各个国家与地区陆续效仿的模式,目前香港、韩国就在推进。美图最新购买的1000万美金比特币没有选择之前的Coinbase,而是选择香港首家持牌交易所OSL。换言之,如果欧洲、韩国、香港、新加坡等,都像美国一样严厉禁封非合规交易所对本国用户提供服务,那么币安会受到很大的影响。而这些本土的合规交易所也一定会竭力推动这件事的发生。

币安可能转型成为Coinbase类似的合规交易所吗?可能性几乎为0。除了历史问题,作为证券的BNB市值越大,合规的可能性也就越小。币安势必在可预见的未来,面对合规交易所与各国政府合谋的“围剿”。历史大势往往盛极而衰,Coinbase的上市与BNB在最高点共振,看似阖家欢喜,之后可能就是合规玩家对非合规玩家的刺刀血拼。

欢迎阅读吴说报道精选:火币独家报道、币安独家报道、比特大陆系列、监管与冻卡系列、Filecoin系列、币圈乱象揭弊、矿场监管动态等

风险提示

**_根据银保监会等五部门发布的《关于防范以“虚拟货币”“区块链”名义进行非法集资的风险提示》,请大家树立正确的投资理念,_本文内容报道不对任何经营与投资活动推广进行背书_,请投资者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吴说区块链_刊载内容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__**

免责声明:作为区块链信息平台,本站所发布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链闻ChainNews立场无关。文章内的信息、意见等均仅供参考,并非作为或被视为实际投资建议。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链链资讯

[0:0ms0-3:495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