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货币:金色观察丨监管会给数字货币行业带来新一轮洗牌吗?

金色财经区块链6月2日讯?最近几天,比特币全网算力呈现出下降趋势,本文撰写时比特币全网平均算力已跌至151.98EH/s。5月30日,比特币网络在区块高度685440迎来难度调整,全网难度下调15.97%至21.05T,这意味着很可能有一批矿工已经“关机”。不出意外的话,10天后比特币挖矿难度还将下调13.45%至18.22T。

不仅如此,BTC价格在5月30日已经跌破至3.5万美元下方,本文撰写时为34,828.08美元,30天跌幅高达34.6%。此外,加密货币总市值也缩水至1.5万亿美元左右。要知道,就在不久前的5月8日,该指标数字首次突破2.5万亿美元并创下历史新高,这意味着在短短两周时间,加密货币市场就蒸发了1万亿美元,速度变化之快令人惊愕。

政策变化导致比特币做出迅速反应

MakerDAO关于5亿枚DAI分配策略的民意投票结束:7月1日消息,MakerDAO关于如何分配5亿枚DAI的MIP65民意提案现已结束投票,“用5亿枚DAI的80%购买美国短期国债,20%购买IG Corp债券”的选项胜出。[2022/7/1 1:43:34]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比特币做出如此迅速的反应呢?这一切归因源于政策的变化。

本月,监管政策接二连三地出台:首先是5月18日,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中国银行业协会、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出台了关于防范虚拟货币交易炒作风险的公告。紧接着三天后,中共中央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金融委主任刘鹤主持召开了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第五十一次会议,会议要求坚决防控金融风险,坚持底线思维,加强金融风险全方位扫描预警,推动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化险,着力降低信用风险,强化平台企业金融活动监管,打击比特币挖矿和交易行为,坚决防范个体风险向社会领域传递。相较于之前,此次由国务院副总理亲自部署的监管政策力度明显有了进一步强化。

动态 | 彭博关于印度加密货币严厉法案草案的报道遭到质疑:据彭博此前报道“印度将考虑对持有、交易、开采加密货币的人判处1至10年监禁”。报道首次曝光后,网上的反应从愤怒到怀疑表现不等,尽管许多人谴责政府以及可能引入和实施这种行为,但也有一些人质疑彭博报道的真实性。印度最重要的加密支持者之一DesiCryptoHodlr对这份报告的看法是:“这似乎是彭博社又一次孤注一掷的尝试,希望获得更多的观点。让我们不要相信这样的匿名新闻,等待当局的正式通知。”就在几天前,印度储备银行(RBI)对最近的RTI提供书面回复,它既不知道也没有参与任何在该国推行的加密货币禁令。[2019/6/8]

到了5月29日,新华社又刊登了一篇题为《一个月能吃4500万度电!这么“挖矿”能挖出来个啥?》的文章,该文章披露了西部某省一家从事“数据业务”的企业,2020年全年纳税仅25万元,但月均耗电量却高达2500万度!今年前4个月,纳税仅9万元,但月均耗电量高达4500万度,折算能耗约为1.5万吨标煤。

金色财经独家分析 挖矿事关电力 也关于预期:今日《证券时报》刊文指出挖矿受到电力成本、硬件成本的影响;摩根士丹利分析师也指出了8600元的挖矿平衡点。金色财经分析,电力作为挖矿成本的可变成本是决定挖矿收益的主要因素,所以挖矿赚不赚钱主要看电费。其次硬件成本,作为固定投入,硬件迭代更新太快,设备的投入已经开始从一种资产慢慢变成一种“低值易耗品”。整个挖矿的行业也不能完全以传统行业标准来审视了。需要指出,矿工挖矿确实受到币价的波动的影响,但是作为加密货币生产商来讲,价格短期涨跌对于产量幅度影响还是一方面,在亏损的时候,还是可以继续生产的。而且矿工有理由在价格不利生产的情况下囤积货币,在行情有利的情况下卖出获利。[2018/4/20]

不难看出,这次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第五十一次会议精神的主要“打击”对象有两个,一个是比特币挖矿,另一个是比特币交易。事实上,一些立竿见影的指标数据已经反映出了这次监管政策的效果了。

其实,这并不是国内第一次对比特币进行限制了,早在2013年中国人民银行就明确指出禁止金融机构与加密货币合作,2017年的“94事件”更是成为数字货币历史的一个分水岭,迫使币安退出国内市场、火币和OKEx建立离岸实体。去年,火币和OKEx高管也都传出被监管约谈,成为最受市场关注的“黑天鹅”风险,OKEx甚至一度暂停了提款服务。

数字货币行业面临重新洗牌,谁能熬过?

那么面对这波市场震荡,数字货币市场能挺过吗?比特币以及以交易所为中心的数字货币生态系统又会受到哪些影响呢?

的确,在这次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明确指出要打击比特币交易的情况下,市场出现震荡是不可避免的,作为带动数字货币市场运转的数字货币交易所已经成为关注焦点出现在大众视线之中,许多数字货币从业者也认为不少头部交易所将会受到较大影响。

不过,对于交易所来说,当市场出现大幅震荡的时候,其实也是机遇到来的时候。所谓“有危就有机”,每次下跌都是一次优胜劣汰的考验,对交易所行业来说是可能也是一次重新洗牌,只要做出更好准备的数字货币交易所才能经受住市场震荡。

从一组数据分析可以看出,现阶段数字货币交易所似乎已经分化出了两大阵营,一种是“地方化”交易所,另一种则是“全球化”交易所。

通过比较目前几家头部数字货币交易所的境内业务和全球业务情况,我们发现,在这次由监管政策而引发的“小熊市”中,那些全球化程度较高的数字货币交易所所受影响可能相对更小一些,因为此类交易所受到部分国家和地区的政策影响相对而言更小,相比之下那些“地方化”的数字货币可能受到的监管影响更为严重。

政策实为打击“挖矿”而非“交易”?

与此同时,也有业内人士认为本次政策除了针对数字货币交易服务提供商之外,更多针对的是矿工,因为国内已经表态要探索利用金融科技发展绿色金融,在2060年前努力争取实现碳中和。实际上,从一些指标数据也能看出这次监管重心很可能是放在了打击“挖矿”、而非打击“交易”上。?

根据一组分析数据显示,从2020年10月开始,数字货币交易所交易额基本上一直呈现出增长趋势,五月份交易额已经逼近2.5万亿美元创下单月历史新高。同样,法币交易所交易额也在五月份创下历史新高,在本文撰写时已经逼近8000亿美元。

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尽管数字货币生态系统的发展速度有可能会有所放缓,但应该会继续生存下去,监管也许会重新寻找一个新的平衡点,而作为生态内重要一环的交易所应该可以熬过这波小熊市。

总结

数字货币交易所在整个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非常重要角色,一旦出现问题几乎所有用户都会受到影响。而这次由监管缩紧引发的“小熊市”很可能会带来新一轮行业洗牌。那些全球化程度较高、遵守合规和监管要求的数字货币交易所会是最后的幸存者,而那些不重视合规和监管要求的“地方化”数字货币交易所则终将被淘汰。

不要害怕“小熊市”,从长远来看,数字货币市场依然会有较大的发展前景。当然,前提必须是数字货币交易所要遵守合规、监管要求,同时也要积极配合各个司法管辖区要求做好稳定工作,将合规工作纳入到日常运营中,这样才能确保整个生态系统良性发展,才能为构建规范、开放、透明、有活力、有韧性的数字货币市场提供有力支撑,继而促进数字经济更长远、更良性的发展。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于雅虎财经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链链资讯

聚币TPS:关于WBF即将上线BRT的公告

尊敬的用户: WBF即将在开放区上线BRT/USDT预交易对,具体上线时间请关注官方公告。 项目介绍: 并蒂莲简称BRT,是通过比特币驱动财富系统技术开发团队开发的加密数字货币.

[0:0ms0-3:716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