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ICO 的“至暗时刻”:融资总额创近 16 个月新低

继互联网、金融与地产进入“至暗时刻”之后,ICO融资市场似乎也正在进入寒冬期。据AutonomousResearch数据统计,今年8月ICO融资总额为3.26亿美元,创2017年5月以来的最低记录,约为2018年第一季度月均融资总额(30亿美元)的十分之一。再把视线拉回到2018年,据icodata数据,2018年第一季度ICO资金总额约38亿美元,超2017年第四季度总额,这一时期,人们对于区块链项目趋之若鹜,资本市场热情高涨;随着熊市的来临,ICO资金量开始下降,2018年第二季度仅带来约24亿美元的资金,这也是自2017年以来首次季度总额下降。如今在距离第三季度结束仅半个月之际,ICO融资总额共计约10亿美元,料将创2018年以来季度新低。截至发稿前,2018年通过ICO募集的资金量约70亿美元,高出2017全年14%。虽ICO市场总体来说不算遇冷,但相比之下的是,2018年的融资项目为1086个,相比2017年全年增长了约25%,且值得注意的是,如若不算Telegram和EOS的数十亿美元的大头资金,2018年ICO成绩并不出色。总体来说,ICO项目的数量虽在增加,但平均融资额不比之前,且筹资表现分化,资金总额也在逐渐下滑。究其原因,既有全球ICO监管趋严的缘故,也来源于大多数区块链项目表现不佳。半数以上的ICO项目停留在构思层面,极少数有最小化可行性产品,这几乎是ICO项目市场的常态。导致的结果是,投资回报的下降以及新币的破发。ICORating2018年第一季度数据显示,与2017年第四季度相比,代币的中期回报下跌10%,现在处于49%,且仅有21%的代币在交易所上市。上市之后破发者更是不计其数,据媒体区块律动BlockBeats统计数据,2018年1月-6月,国内主流交易所ICO上币后破发率超过95%。摩根士丹利在6月份的报告称,ICO对投资者造成的损失已经高达6.3亿美元。当泡沫散去,看不到中长期回报的初创项目难以说服投资人,加上币价暴跌,区块链项目如今似乎难以再轻松筹资。而随着区块链进入冷淡期,全球监管政策也相继出台。中国近期下发红头文件,针对区块链非法集资与发布风险提示,且纳入举报范围。9月,泰国更新ICO许可证发放进展,警告企业不得未经许可发行Token;不久前,日本金融厅也发布首例ICO非法集资处罚令。可预见的是,在未来或将有更多的国家将ICO纳入监管范围。但这也未尝不是一个好的信号。至少对于“良币”来说,这不是至暗时刻,而是力证其价值的蛰伏期。

Multicoin创始人:我希望FTX能上市,能融合传统金融与DeFi:9月7日消息,Multicoin Capital创始人Kyle Samani近日做客FTX 播客时表示,“希望FTX能成为传统金融和DeFi的桥梁。我们之前刚刚宣布了投资FTX,希望FTX能在某个时间点上市,并且成为这种融合的先锋。当传统金融进入加密世界后,产生的东西会与社交代币、平台代币、所有的DeFi协议、Helium、Audius,还有所有我们投资的其他的奇奇怪怪的东西都不同。我觉得那些融合的产物也会是和现有的美国股票完全不同类型的资产。”[2021/9/7 23:05:39]

声音 | 邓建鹏:投资者需提高对ICO风险防范意识: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教授邓建鹏发表文章《ICO风险与监管改革的再思考》。文章指出,当前,ICO在国内尚属于监管严禁的领域。但对于从事境外投资的人或机构而言,对于这种高风险项目,加强投资者自身风险教育尤为重要。投资者需要提高风险防范意识与专业知识,增加对项目的辨别能力。[2019/3/21]

声音 | 台企王可言:ICO泡沫的破灭是拓展区块链应用的好时机 币链分离不易成功:金融科技公司董事长王可言在台媒经济新闻上刊文《区块链、代币经济和产业创新》。文中表示,十年来,比特币虽然还无法取代现有的法币及金融支付系统,却吸引了几千亿美元的投资。更重要的是,由支持比特币的区块链技术,被许多专家推崇为自网际网络以来最具颠覆性的发明。其对支付、保险、转帐、跨国兑汇、融资、创投、供应链可视性、溯源、身分认证、权证验证、公投等等,都具有颠覆性的威胁。ICO泡沫的破灭,对负责任的创新者来说,是拓展区块链产业应用的好时机。少了诈欺者的鱼目混珠,暴利陷阱,负责任的创新者才能以真实可落地的价值,吸引投资者。此外,他认为,币链分离,就像桌子少了一只支撑的脚,不易成功。[2019/3/8]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链链资讯

[0:0ms0-7:238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