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中本聪的人性实验剧

文章源自DappReview,作者金萍华,Odaily星球日报经授权发布。作者:金萍华,博士,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复旦大学社会学博士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访问学者,主持和参与教育部青年项目和国家社科重点项目等若干科研项目,现正进行区块链独立研究。在正式开始阅读前,你我也必须达成一项共识——采用“区块链”指称我们将要讨论的这项技术,不是因为这个词很准确,而是客观上我们必需一个符号才有可能进行交流。人类的每一个符号的创造和使用,都始于所指模糊,“区块链”也不例外。不得不说,区块链技术当下的迷思,与中本聪的消失多少是有关系的。

比如,他可以说说澳本聪究竟是个啥。再比如,他可以谈谈对“去中心化”的理解。事实上,那份薄薄的比特币白皮书从头到尾都没有出现过decentralization这个概念,能找到的有所关联的提法是peer-to-peer、atrustedthirdparty、mediation等,但人们却几乎毫无异议地将“去中心化”视作中本聪的核心观点,这很诡异。按白皮书,与其说中本聪表述的是“去中心化”观点,不如说更多显明的是其“去中介”立场。去中心化与去中介两种提法已然互通,但你要知道,它们对区块链实践造成的影响肯定不一样。舆论赋予中本聪“理想主义”的标签。当我们说理想主义者的时候,我们事实上在说他是一位致力于捍卫个体自由权利的人。“去中介”注重的是个体隐私保护和个体利益,“去中心化”的实质是反对集体主义,而彻底的“去中心化”只能是反对一切集体形态的无政府主义。考察中本聪的比特币设计细节,对等网络和非对称加密保证在线支付无需中介,工作量证明保证在没有可信任第三方的情况下仍能解决双重支付问题,选择secp256k1椭圆随机函数再加两次同样的SHA256哈希运算以解除用户私钥密码被破译的可能,另外,所有的线上交流,中本聪都采用PGP加密程序并采用Tor隐匿网络……所有这些举措,无一不表明他应该是位个体主义者。注意,抛开少年时曾经被灌输过的“自私自利的个人主义”观点,哲学意义上的个体主义更多强调的是个体与集体的关系与边界。中本聪极度注重个体隐私权和个体价值,其间体现的是极度不乐意个体被集体消融或吞噬的世界观。反对个体被集体吞噬,并不必然意味反对集体本身,更不意味反对一切集体的存在方式。中本聪是否反对集体形态本身、是否坚持彻底的“去中心化”观念,因为他的遁去,我们没有机会求证。如今关于区块链技术向何处去,是公链方向还是联盟链或私链方向,是加密货币方向还是链应用方向,是坚持用能源换相对公义的POW方向,还是效能更高的其他共识方向,是通过迎合人类各种天然私欲比如等方式以尽快提升技术使用率,还是坚持此项技术的原教旨——个体主义中必然包含的自由与正义等道德质素?所有这些分歧或许都跟我们如何理解“去中心化”相关。无论是按生物学演化还是文化演化的观点,人类社会至今是一个从无中心到不断中心化的发展过程,期间尽管有社会抗争意义上的追求去中心化的插曲,但中心化是大趋势。远古时期无中心的人类生存的流浪样态慢慢演化成家庭节点,又经过漫长岁月演化成了长久聚落样态,这是一种进化论意义上的主动的中心化选择,其动力源于生物血缘、共同狩猎或其他合作中产生的相互情感和正义情操。

比特币创造者中本聪进入世界前20富豪名单:金色财经报道,4月中旬,比特币网络的缔造者中本聪进入了全球前20位最富有的亿万富翁名单,但在比特币价格下跌后,发明者的财富一落千丈。本周,比特币已飙升至 6 万美元以上,并在周五触及 62,945 美元的高位。使用今天的汇率和据报道中本聪拥有的比特币数量,中本聪再次加入了地球上最富有的20人的行列。上一次,中本聪排在第19位,而这一次,比特币的发明者现在是地球上第20位最富有的人。(news.bitcoin)[2021/10/18 20:36:19]

而在英国著名启蒙思想家霍布斯看来,这种由“善”驱动的中心化的进一步演化的结果只能是“利维坦”——强大与绝对的国家,因为聚落中心样态中产生的任何一点不公平都有可能引发斗争,而免于死亡这个人类最大的欲望,使得被欲望与激情驱使的人不得不寻求一种秩序。国家作为人类社会最经典的中心化形态由此产生。理论上,彻底的去中心化是要将个体让渡给一切集体的一切权利全部收回,回到个体节点状态。这会是包括中本聪在内的密码朋克的终极目标吗?也不是完全不可能。既然人能凭着制造工具和使用工具厮杀成目前这样的相对均衡结构,想象一下人再次依凭技术手段在更高层面回归到个体节点状态,听起来也是合逻辑的。尤其是随着某些经典中心节点的进一步集权,当个体发现让渡自身权利于集体的结果是彻底没有了自己,这种去中心的意愿会不断加深,直至奏出社会抗争意义上的去中心化乐曲。但正如前面所说,按现有的历史逻辑,这类乐曲只是插曲而不是主题曲。这个历史逻辑真会因为中本聪的比特币,因为比特币底层区块链技术而改变吗?回答“是”的,属技术决定论者,无论是乐观的还是悲观的;。回答“不好说”的,基本是技术建构论者,他们认为,现代社会的任何一项技术都是包括经济、、技术专家、普通民众等在内的各项社会力量博弈建构的产物。从来就没有所谓的区块链应该是什么,建构论者只认同和期待区块链将会是什么?如本文开头,当我们说“区块链”的时候,在建构论者看来,这个符号的所指等待不断被填充丰富从而变得清晰起来。至少就现有能搜索到的所有相关细节,我们看不出中本聪有将去中心化插曲变成历史主题曲的明确意愿,只提去中介没提去中心化的中本聪怎么看都是理智多于狂热。逻辑上,一位极度注重自身权利的个体主义者在意的不是有没有中心,而是中心是否有损个体利益。对此观点有异议者,比如,认定中本聪是不妥协的彻底的去中心主义者,其实只需要想明白一点:即便中本聪对比特币寄予的理想是——一种凝结公平与正义的token最终决定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样态,我们仍然需要有一套中心化的机制,使得人与人之间在何为公平与正义的问题上达成共识。也就是说,技术决定论者认为区块链将改变以往历史逻辑,促成社会彻底回归个体节点,即便放在遥远的未来都不具可行性。那么,按技术建构论的理念,这个社会将建构出什么样的“区块链”,从而让我们在谈论区块链的时候,明确知道我们在谈论的是什么呢?技术创造始于“需要”,且很多时候是特定个体感知到的需要,这种需要常常闪耀理想主义色泽,因为想到用技术来满足此需要的创造者是理想主义的,比如中本聪。问题是,中本聪的需要是大众的需要吗?我们和中本聪一样极度在意自己和他人的隐私吗?极度在意个体被集体吞噬吗?极度在意个体价值的实现吗?说到底,我们在意个体权益吗?

比特币早期开发者对澳本聪是否是中本聪表示怀疑:6月20日消息,最近公布的证词表明,比特币早期开发者Gavin Andresen现在对澳本聪是否是比特币的创造者中本聪产生了怀疑。这些证词与澳本聪指控其商业David Kleiman财产的案件有关。证词显示,在被问及他是否仍然相信澳本聪是中本聪时,Andresen称最初他确实相信澳本聪是比特币的创造者,但后来觉得,他称自己被搞糊涂了。Andresen后来在证词中说,他现在认为,在他2010年和2011年与中本聪发过电子邮件之后,他再也没有与比特币的前创始人联系过。(Cointelegraph)[2020/6/21]

利维坦,圣经中的邪恶怪兽历史表明,技术与人类社会形态的关系复杂度几乎超过了其他任何一项因素。然而,人们总是倾向于仅仅以经济因素来看待和分析技术本身。当下关于区块链的态度更是如此。无论是关于技术形态走向,还是行业发展方向,包括投资者或投机者,甚至包括相当一部分技术人员在内的多数人,关注和思考最多的一个问题是如何使这项技术朝着逐利的方向发展。看来,我们是在意自己的个体权益的,但往往只在意所有权益中的一种——投资获利权。“单向度的人”只有一种需要——逐利,这种需要填充到了社会的各个方面,包括创新性的技术发展中。如此,区块链技术若真有大规模应用的一天,那个时候与其说这项技术满足和体现了最初的需要,不如说当下人的欲望型塑了这项技术。如今,不少区块链项目已经开始朝着彻底放弃去中介目标,也即完全中心化的技术样态狂奔。在去中心化、效能、安全所谓的不可能三角中,我们的选择是效能最重要,牺牲去中心化。问题是,即便仅从投资逐利权考量,我们真的可以决绝地说:我们不需在意中本聪极度在乎的那些权利吗?彻底去中心化是不现实的,但区块链技术若全然放弃了“去中介”目标,那么它所追求的其他目标,比如更便利的交易、更低的成本、安全等,果真能自由而长远地获取吗?所幸,消费社会中的现代技术,其逻辑看起来是简明的,但有的时候又有些吊诡。一方面,如上所述,大多数区块链技术卷入者都“单向”关注区块链,另一方面,大多数区块链项目都建立在开源软件的基础上,而后者本质上是自由的。自由是区块链技术的基因,除非外部环境施压得彻底乃至基因突变,理论上,未来的区块链技术内核里,终将保留这份源于开源的自由基因。中本聪,若他真如自身所呈现的是位崇尚自由的个体主义者,他的自我隐匿倒像是一场自编自导自演的人性实验剧。你可以猜想,这会儿他正像个诡计得逞的孩子,躲在你永远也发现不了、而他无时无刻都能看见你的门背后掩着嘴笑。当然,他也有可能已经崩溃。因为他预见了自己信仰的密码学,终将对人性的贪婪无计可施。

动态 | 澳本聪给出自证中本聪身份证据 再遭网友质疑:2月10日,澳本聪发推特再次给出其自证中本聪身份的证据,一份内容显示和中本聪的比特币白皮书内容存在诸多相似之处、甚至被质疑为中本聪白皮书是为抄袭的项目BlackNet。澳本聪并称“自己最愚蠢的错误就是于2001年向澳大利亚政府提交了狗屎(BlackNet项目)。”

然而,Reddit上有网友Skoopitup将澳本聪给出的Black Net项目和中本聪比特币白皮书进行了详细对比,其得出结论称,虽然两者在内容上十分相似,但可疑之处正在于太过于相似。Skoopitup指出,比特币白皮书最终于2008年10月31日(美国时间)发布,但中本聪早在2008年8月份就曾对外公布过一份草稿版,并对最终版做了相应的修改。而澳本聪所给出的BlackNet项目白皮书已然是最终版的内容。对此,有微博网友讽刺道“有可能是星际穿越,毕竟科学显示也有可能”,还有网友表示“川普是中本聪的可能性都比CSW高。”[2019/2/12]

声音 | Joseph Young:中本聪是一个匿名的人物:数字货币分析师Joseph Young刚刚在推特上发文称:“我看到了一些对加密生态系统中匿名性的批评。请允许我提醒你,中本聪是个是一个匿名的人物。”[2018/12/23]

丹华资本Dovey Wan:关于中本聪是谁有两个猜想:今日,在“三点钟创始区块链”社群中,丹华资本Dovey Wan就中本聪是谁做出了两大猜想,第一是中本聪私钥忘记了,第二是中本聪因为各种原因隐匿,她个人也更倾向于后者。[2018/2/24]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链链资讯

[0:15ms0-4:737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