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DC:探讨DAO贡献者身份的最佳差异:为什么多边工作会延续?

原文作者:JoeyDeBruin原文编译:Gink本文来自TheSeeDAO。

在DAO组织中经常看到活跃在多个社区的贡献者,作者用「最佳差异」理论对该现象做出了解释:多边工作由归属感与差异化双重需求驱动,而Web3与DAO更加强了这一趋势。本文还指出,DAO工具的设计应当考虑到贡献者流动性的客观现实和需求。归根结底,这一切都是流动性身份和贡献的体现。同时贡献多个社区,是许多在Web3赚取生计的人的常态。随意打开一些DAO贡献者的推特个人资料,你会发现他们通常都会罗列3-5个社区。这么做看起来可能缺乏重点,但学者们有话要说。实际上,关于去中心化网络中的脑力劳动者如何获得「最佳差异」,学界已经研究了数十年。

最佳差异是研究在单一身份内层叠多个隶属关系的理论,它不仅从直觉上说的通,并且在数学上也可以被预测出来。从本质上讲,人们总是在归属感和差异化这两个需求之间寻求平衡。Web3创造的多角工作,并不是对Web2「朝九晚五一份工」的随意背叛——它是脑力劳动者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劳动市场上迈出的合乎逻辑的一步。雇主也许希望雇员能够为他全职工作,然而在一个竞争更激烈的市场中,自食其力的雇员更愿意为多个社区工作。数字原生工作的兴起,将使我们都像科学家一样行事──这一主张脱胎于我自己的个人经历。我曾经从许多不同角度探索数字原生社区。我以前是一名实验室神经科学家,参与建立了供科学家们相互联结的主要平台ResearchGate。最近又创建了Backdrop,一个利用代币和其他Web3基础设施来让社区参与更简单有趣的平台。之所以离开科学界来到Web3,是因为我坚信我们正在打造一个基础,让学术界这样的分布式社区能够从其创造的价值中获得更好的分成。我喜欢和Web3中工作的人交谈,因为他们听起来和科学家是如此相像,特别是他们思考身份建立问题时带有的那种层叠意识。最佳差异——「不一样的烟火」

星期六:公司目前正在与合作伙伴在探讨NFT数字资产的发行工作:1月27日消息,星期六(002291)回复深交所关注函称,数字虚拟人、数字资产库,为公司独有或公司与行业合伙合作共同拥有的数字版权资产,上述该等数字资产在自用和授权第三方使用中,都可以结合区块链领域的NFT技术进行加密并标识所有权,具有唯一性和可标识性的特点,对该领域的商业化形成助力,是对公司的知识产品的保护,同时NFT技术也可应用于公司目前合作的明星、潮玩的相关IP中,公司目前正在与该领域合作伙伴在探讨NFT数字资产的发行工作,公司已经做了一些准备工作。(证券时报网)[2022/1/28 9:18:02]

MarilynnBrewer博士是一位心理学家,她的整个职业生涯致力于研究「个人身份如何被群体身份塑造」。1991年她首次写下关于最佳差异理论的著述。这个理论的美妙之处在于,它不仅可以是一篇横跨50页的论文,也可以用一句话来简洁地概括:“人类个体有两种基本的、相互竞争的需求,即对归属感的需求和对差异化的需求。这两种需求可以通过加入适度包容的群体来满足。”为了生存以及合作,渴望加入最佳差异化的社会群体是最根本的人性。这解释了为什么当我们在自己钟爱的社区中感受到真正归属感时会如此幸福,也解释了为什么比起右撇子,左撇子之间更有可能建立深厚的社交联结。

欧盟委员会正与欧央行探讨2021年推出数字欧元计划的相关隐患:欧盟委员会(European Commission)与欧洲央行(ECB)发表联合声明称,将探讨一系列“政策、法律和技术”隐患,其可能会成为2021年年中推出数字欧元加密货币计划的隐患。并表示,随着数字化程度的提高、支付格局的迅速变化以及加密资产的广泛出现,引入一种中心化的欧盟数字货币非常必要,欧盟委员会认为,在未来引入数字欧元方面,可能还有进一步政策障碍需要解决。(ec.europa)[2021/1/24 13:21:31]

在科学界,最佳差异的甜点是:在理想领域工作的同时不被其他人「截胡」。我们在ResearchGate的研究表明,科学家通常用3~5个主题的交集来定义自己的研究领域,比如「CRISPR基因|囊肿性纤维化|果蝇」或者「再生|多发性硬化症|小鼠」。3~5个主题似乎是大多数学者的「最佳差异」。但愿3-5这个平均数在Web3里还能管用。尽管文氏图看上去不一样,例如可能是「NFT|律师|音乐」,但逻辑是相同的。同时贡献于NFT,法律和音乐DAO不会让某人失去重点,反而让他们拥有了独特性。

张洪波:将探讨区块链等新技术在协会各项工作中的应用: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总干事张洪波发表文章指出,为了最大程度降低今年疫情对版权工作的影响,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将加快内部办公OA系统、会员作品数据库、教科书选文数据库、教辅图书数据库等信息化建设。创新工作方法,探讨区块链等新技术在协会各项工作中的应用。(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20/3/26]

在科学界和Web3领域,3-5社区规则有一个共同的例外:创始人和核心贡献者。如果你创建了一个成功的社区,或者发明了某种技术或研究领域,就无需层叠额外的隶属关系,直接获得最佳差异。这种对立给DAO工具带来了用户体验上的矛盾:创始人对多元工作不那么在意,甚至某些方面还要守护自己的社区;为创始人设计的DAO工具,没有考虑到大多数贡献者需要管理多个同时存在的隶属关系。从新冠研究中学到的UX经验

不考虑层叠社区的设计会引发什么问题?为从事新冠研究的社区所打造的产品可以做出很好的说明:为了应对新冠,许多科学组织尽其所能地帮助从事疫苗研究和新冠治疗的科学家。在疫情肆虐的早期,科学家们无法及时跟进发表出来的信息,原因有三方面:数量。由于整个科学界都将目光转向了COVID,有关冠状病的发表率在几周内急剧增加。一些研究估计,它大约是疫情肆虐前的100倍。质量。除了数量的增加,低质量的发表也相应增多,因为其中大多数都绕过了传统上缓慢的同行评审过程,发表在预印本服务器上。现有查询与整合工具的崩溃。科学家们用来了解最新情况的许多工具,都需要时间来应对预印本的突增。例如,两个主要的科学搜索引擎GoogleScholar和Pubmed并没有对大多数预印本进行收录。作为回应,许多组织开发了工具来收集和整理与新冠有关的预印本和出版物。我们在ResearchGate上建立了COVID社区,它就像一个连接到相当详尽的出版数据库的Reddit子区。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等机构和SemanticScholar等公司也做出了类似的努力。我们只是试图帮助一线科学家,并没有考虑用户的长期体验。从事这些解决方案曾令人感觉动力十足,在早期也有助于堵塞漏洞。但是后来,它们中的大多数都被删除或折回到原本的产品中去了。(就在我离开ResearchGate之前,我们的COVID社区也落幕了。)这些产品没能持续下去的原因很简单:COVID主题并不是一个能完美收纳科学家的桶──它由科学领域内的若干主题交叠而成,就像天空中的云朵。

声音 | 刘福学: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中将有不少企业探讨区块链等技术:据澎湃新闻消息,中国国际进口博览局副局长、国家会展中心副总裁刘福学透露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筹备情况时表示,为适应国内经济发展和居民消费升级,今年将增设高端消费品专区、增加AR/VR、养老等题材,增设室外大型机械和车辆展场等,不少企业将携带全新首发产品参展,多家企业将首发全球最新技术,探讨物联网、区块链等“黑科技”及前沿技术的应用。同时还将设立“无人驾驶”、烘培等区域,增强体验感和互动感,另外还将进一步完善通关便利化和政策支持措施。[2019/4/14]

假设你是一个研究传染病在发展中国家的传播问题的数学家。你一头扎进COVID研究,占据了「新冠|数学|流行病学|发展中国家」这个领域,并在这里获得了最佳差异。你需要及时了解有关数学的COVID出版物,也要时刻关注数学期刊,还要留意与其他传染病相关的流行病学出版物。只提供COVID相关的出版物,对以探索为目标的社区来说是不完整的。但它不像增加数学和流行病学信源那么简单。因为Sarah的专业领域可能是「新冠|流行病学|小鼠模型」,所以她需要关于小鼠模型的出版物来用于其它传染病的研究。换句话说,一个把社区看成闷罐的产品不会为任何人进行优化。玩转Web3──为什么Twitter行,Discord不行

NULS与智云链Nebula AI在技术层面进行深度探讨:据NULS与Nebula AI 官方Twitter消息,在昨天结束的纽约Consensus2018会议上,NULS团队与Nebula AI团队在技术层面进行了深度交流,双方将在跨链和模块化账本开发方面开展进一步的技术探讨。NULS是一个可定制的区块链基础设施,智云链(Nebula AI)是可承载人工智能程序的去中心化共享算力区块链。[2018/5/17]

用户体验问题的简单解决方案正是互联网的最强工具:网络。我在网络中建立自己的最佳差异化领域,而Sarah也一样。之所以Twitter仍然是Web3最重要的平台,是因为人们能够更顺畅地管理自己的兴趣图谱。Twitter成为获取最新信息、联结你所关心的一切人和事的一站式目的地。相比之下,Discord将社区设想成闷罐或高墙环绕的花园,几乎不能在社区之间移动。你无法跨服创建共享聊天,不能与另一个社区共同举办活动,甚至为了完成工作不得不在服务器之间切来切去打字通知每个人。这些时候,你会觉得自己像被闷罐困住的云朵。然而,所有这一切都不是非黑即白。Discord的一些功能确实考虑到了网络社区的云朵特性。例如,私聊消息可以跨服,或者在个人资料上显示共同参与的服务器。我并不是在贬低Discord这类带有闷罐属性的工具,对于在单一社区内建立更深层次的联结来说,它们非常重要。但是,随着工作向多边化发展,特别是web3带来的数据互操作性,围绕促进交叉社区间的互动来建立体验潜力巨大。为什么多边工作会延续

诸如最佳差异之类的研究,让DAO和它为多边工作带来的便利性有了明确的定位,即,它是对加密货币之外的趋势的一种回应。副业的兴起和DAO组织中多边工作的出现是这种宏观趋势的一部分。DAO的批评者认为,多边的工作方式终将一事无成。这样的批评不应针对加密货币,而应该是关于副业市场将会放缓还是消失的高层次争论。这种讨论要有价值得多,想简单地用「区块链很昂贵」之类的说辞来推翻也更困难。作为一名学者,根据研究和产品开发经验,我的看法是:只有全球人才市场竞争的减弱才能让多边工作的趋势放缓。但鉴于远程办公所带来的新活力,我无法想象这种情况会发生。随着就业市场变得对受雇方有利,我希望其他脑力劳动者也能像科学领域一样,拥有3-5个多边工作。人们通常在主业上专注投入,而用副业来进行探索,但多个同时进行的项目将成为常态。当为自己和Backdrop投入筹码的时候,我也考虑到了就业者图景的形态将越来越像云朵,而不再像闷罐。这是件好事,因为它代表了一种将权力更公平地交到个人手中的趋势。多边工作使得劳动者可以自由移动、流动地定义自己的身份,并让他们在迈出探索的脚步时,仍有一只脚踏在坚实的地面上来降低风险。这是竞争日益激烈的人才市场的自然演进。对开发者来说,帮助人们登上并融合生活的云朵将是越来越重要的考量。原地址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链链资讯

[0:15ms0-7:142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