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C:未来已来 每个时代都会有颠覆世界的新事物出现 而Web3刚开始

伴随去年元宇宙概念的走红,Web3也成为今年最火的新名词。

大到顶级VC,小到币圈的创业者,都在谈论有关Web3的话题。什么是Web3?与万维网发明者蒂姆.伯纳斯.李1998年提出的Web3的“语义网”“全球大脑”概念不同,如今风靡的Web3,更多意义代表了互联网的下一个时代。其中,这一概念,在区块链与加密货币领域备受关注。

区块链代表的分布式存储、去中心化理念、非对称加密技术等,都与Web3概念吻合度较高。因此,成为最有希望能具体落地Web3场景的领域之。NFT的火热,也算是Web3发展的标志之。

对风口嗅觉最敏锐的投资人,早有所感知。红杉资本、高盛等国际知名的风投机构,早就开始重金布局。Web3,成为当下VC圈最火热的概念,一笔笔巨额融资不断诞生。

“业内早前便已经在关注Web3,但热度一直没有起来。不过,我们也是从去年年底才重点关注这一赛道。”一位美元基金投资人对连线Insight坦言,"?Web3时代一定会到来,虽然目前仍非常稚嫩,但发展趋势是不可逆的。只不过距离实现这一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远未实现的目标并不能阻挡外界对它的探讨。百度指数显示,早在2011年,便存在Web3的探讨,但直到今年年初,才迎来搜索量大爆发,此后热度一直居高不下。

Web3点燃了VC的投资热情,也走进了创业者的视线。

不少企业、创业者纷纷加入这一火爆赛道,甚至包括此前未对Web3有过了解的极客主义者。

Web3概念的爆火,无不掩饰的反映了科技行业的魔幻。在一众Web3支持者们的眼中,一个全新的互联网时代,正在资本的厮杀中慢慢拉开帷幕。

彭博社:美证监会可能通过首只BTC期货ETF:10月15日消息,彭博社援引知情人士消息指出,美国证监会可能会通过首只美国BTC期货 ETF,这将成为 cryptocurrency 行业的转折点。匿名知情人士表示,监管者不太可能阻拦该产品在下周开始交易。不同于此前被拒绝的BTC ETF,Proshares 和 Invesco Ltd.是基于期货的ETF,遵循共同基金法律,符合SEC主席盖瑞·根斯勒所说的“能够提供重要的投资者保护”。

截至彭博社发稿,SEC和ProShares的发言人拒绝了置评请求,Invesco Ltd. 尚未回复。[2021/10/15 20:30:57]

就像元宇宙概念出来时,科技、资本大佬们上演了一场场“口水战”随后引发了一场发生在资本领域的轰动论战。听证会内容流出后,同样的情节再度走到台前。

推特创始人杰克多西在Twiter公开指责,Web3被风投机构所控制,并将矛头指向了著名的风投机构a16z,后者是Web3领域的主导者之一,创始人为马克·安德森。

随后,特斯拉董事长埃隆马斯克也加入了杰克·多西的战队,直言“我不认为Web3是真实的﹣现在看起来更多是营销口而不是现实。”甚至公开嘲讽,“有人看过Web3吗?我没有找到。”

值得玩味的是,这场争论中的其中两位主角﹣﹣马克安德森和杰克多西,算是Web1.0和Web2.0时代的两位代表型人物。前者之前创办的网景浏览器,让为了打压它而进行市场恶性竞争的微软,被反垄断而元气大伤;后者创建的Twitter让“更多人有了自己的声音”。

如今两人再次针锋相对,无不指向一件事:越来越多风投资金正不断涌入Web3。其中,A16Z或许称得上是Web3领域的投资神话。

“加密之母”Hester Peirce:美证监会很早就应该批准比特币ETF了:周五,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委员、有“加密之母”之称的Hester Peirce表示,SEC很早就应该批准比特币ETF了。她指出,10年前对潜在的市场操纵和流动性的担忧可能是有道理的,但事情已经发生了变化。“我以为,如果我们像对其他产品那样应用我们的标准,我们已经批准了其中的一个或多个产品,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过去用于不批准的理由似乎越来越弱。”(智通财经)[2021/7/3 0:24:38]

创立于2009年的a16z虽成立时间不长,但投资历程却贯穿了整个移动互联网时代。其曾投过Facebook、Twiter、Instagram、Github等多家明星企业,赚得盆满钵满。并且早在十年前,已经开始在Web3领域布局。

2013年,a16z以每股1美元的价格,买入Coinbase公司的股票,并随后参与了Coinbase后续8轮融资。

也是在开始了对Coinbase的投资之后,a16z对于Web3领域的押注更加激进。

继2018年筹集了首个加密基金以来,a16z推出了四支加密基金。另外,其又在近日新成立了6亿美元的专注于Web3.0/区块链领域游戏基金"GAMESFUNDONE",进一步扩大了其在Web3.0领域的投资版。

这些总价值超70亿美元的基金,参与过除Coinbase之外的其他70多个项目。其中,囊括知名度极高的全球第一大NFT交易平台OpenSea、去中心化内容发布平台Mirror等项目。

可以说a16z在Web3的生猛布局,几乎超越了所有传统VC?。一位谷歌高管忍不住用“他们就像一个疯子,霸气地在每一个交易中都插上一脚”来总结a16z的做派。

美证券交易委员会拟提交信函动议以撤销Ripple证词传票: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对Ripple及其高管提起的诉讼最近出现反复,根据律师 James Filan透露的最新消息,“SEC宣布打算在 2021年6月24日,星期四提交一封信函动议,以撤销Ripple向一名前SEC官员发出的证词传票。”(AMBcrypto)[2021/6/23 0:01:18]

资本都在用敏锐的嗅觉,寻找着撬动旧世界的杠杆。不过其他风险投资巨头都比A16Z慢了半拍,比如红杉资本。

早前,红杉资本对加密货币/Web3的兴趣保持相对沉默,或许是过去几年它在互联网领域方面的布局比较充分。但眼下传统互联网领域的创新加速度在逐步递减。于是,如外界所看,红杉近期开启了一大波密集的Web3领域投资。

虽然不如a16z,但仅在2022年1月到4月,红杉资本几乎以每周一家的投资速度,疯狂参投了17家Web3公司。

其中引人注意的一个案例是,投资Web3基础设施公司、电子协议签署平台EthSign时,红杉VC的三个部门﹣红杉资本、红杉资本印度和红杉资本中国都支持了这轮融资。这是红杉资本的所有三个部门首次同时参与一项融资。

还有很多美元VC选择下注。国外调研机构Crunchbase报告指出,在2021年已经有152家风险投资公司投资了Web3.0独角兽企业。其中CoinbaseVentures(19笔)、DigitalCurrencyGroup(14笔)、AndreessenHorowitz(12笔)、RibbitCapital和PanteraCapital,居于排名前五。

除了顶级VC,中小VC机构也紧随其后。

声音 | 美美证券董事长温向东:百倍币只是历史的重演:美美证券董事长温向东在参加金融科技区块链峰会上表示,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一切都只是历史的重演,从郁金香时代开始,百倍产品,无论是枸杞还是邮票,一切都在重演。梳理过去的民间金融产品、从外汇交易、现货商品交易、贵金属、邮币卡字画到现在以比特币代表的百倍币,其交易额从最初的千亿即便到现在的数十万亿,被人的学历也从小学/初中学历上升到本科及以上的学历。[2019/9/8]

“很多跟进TMT领域的同行,不少转去看Web3领域了。”一位VC机构投资人对连线Insight感慨。在去年元宇宙爆火后,他开始频繁与相关概念公司接触,“当时想寻找好的标的,但最终无果,便暂且放缓了研究进度。”

元宇宙中的核心要素“数字身份”“经济体系”都与Web3.0息息相关,对于Web3,上述投资人认为距离真正到来,也需要很长的路要走。但外界关于评价Web3并不重要,若能通过Web3概念能够刺激更多企业实现创新,也不算坏事。

尽管预测一两年后投资趋势的情况,有些为时过早,但作为产业前哨的资本势力,正在争分夺秒进行布局。VC之间的“Web3.0战争”愈发白热化。新一波创业潮来了“刚刚裸辞了,准备开始AllinWeb3.0,大家有什么建议吗?”

一位刚刚从互联网大厂辞职的产品经理,刚办理完辞职手续,立刻兴致勃勃在社交媒体分享自己进入新领域的喜悦。这并非个例。

“在Web3领域,我为参与这些具有时代意义的工作内容而感到自豪。”另一位在互联网大厂工作十多年的中层员工对连线Insight感慨。

房补、车补、餐补以及变着花样的福利待遇,也抵挡不住越来越多互联网大厂员工离开互联网,奔向Web3。就连美团的联合创始人王慧文,也把自己的即刻签名改为“正在学习Crypto”。

声音 | 北美证券管理协会:针对加密货币欺诈的调查日益增多:据Financefeeds消息,北美证券管理协会(NASAA)今日发布了基于2017年数据的年度执行报告。报告显示,2017年针对未注册个人或公司的执法行动多于经过注册的成员。根据报告,2015年至2017年间,针对个人的调查案例数量增长了近40%。这一现象主要归因于加密货币市值猛涨,欺诈活动日益引起关注。NASAA警告称,鉴于最近该国对涉及加密货币欺诈活动的执法努力,未来几个月对未登记的个人和公司进行持续高水平的调查并采取行动就不足为奇了。[2018/10/11]

国内人才市场尚且如此,国外更是轰轰烈烈。在Web3概念下涌现的产品、技术、平台公司等,也瞄准了这些人才。更重要的是,愈发火热的投资热度进一步推高了这股浪潮。

一个明显的变量是,如当年移动互联网兴起时,曾出现创业浪潮、诞生诸多独角兽一样。如今,新一轮创业周期已经开启。

有些嗅觉敏锐的创业者已经找到商机。“我们正在与国内一家头部经纪公司联手开发NFT-Web3项目。”一位社区电商联合创始人向连线Insight解释,“到时候会以抽盲盒的形式,在淘宝进行售卖。价格也不高,几十块钱一个。”

最成功的相似案例是,周杰伦的潮流品牌PHANTACi便曾与NFT发行平台Ezek合作发布了首个NFT项目PhantaBear,在1月1日当天一售而空。

相比于个人工作室的“小打小闹”,几大明星公司已经走在引领潮流的前沿。

每一位币圈爱好者应该都听过“Coinbase效应”。即某个代币一旦上线Coinbase,在二级市场便会出现惊人的涨幅,这足以说明Coinbase在行业内的影响力。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加密货币交易所之一,Coinbase的模式右些像传统金融服务公司.诵讨经纪商和交易所的角色赚钱,还充当一部分“银行”的作用。

从2012年旧金山小公寓里起草的一份项目PPT,到2021年在纳斯达克上市,这家创办十年的公司,一上市市值就大涨冲破1100亿美元。

如今,它不仅是加密货币拥护者们的“信仰之地”,也是最吸引老牌大厂员工的“当红炸子鸡”。它的员工人数在近一年内增加了将近两倍,目前已经有将近4000人。今年产品、工程和设计部门,还将继续吸纳2000多名员工。

相比于Coinbase,大众对于NFT的了解更多。随着NFT项目如火如茶,成立仅4年的OpenSea成为了全球家喻户晓的NFT交易平台,它控制着NFT市场至少95%以上的交易。

OpenSea的模式很像淘宝﹣﹣人人都可以开店,人人都可以上架自己的NFT,因此越来越多的名人、品牌以及各大公司上架自己的NFT?。余文乐在OpenSea拍卖“僵尸头像”,仅两分钟便赚了一个亿,直接把NFT大风吹出了圈。

当下最火的NFT无疑是,无聊猿游艇俱乐部(BAYC),NFT行业的重磅新闻都与无聊猿有关。就连a16z也将官方推特的头像换成了无聊猿NFT。

很多品牌也看上了无聊猿的营销和传播价值,比如中国李宁、阿迪达斯等一线运动品牌曾与其联名合作。

而创造这一大名鼎鼎的“无聊猿”IP的母公司,正是在OpenSea交易量一直居高不下的YugaLabs。说说你的看法.

今年3月,YugaLabs从LarvaLabs拿到了CryptoPunks和Meebits两大NFT项目的知识产权,把NFT市场最大的三个IP完成了整合,YugaLabs可谓是一“购”成名。

YugaLabs的野心不仅是NFT,而是更希望建立一个Universe,而BAYC是该宇宙的中心,YugaLabs可以成为一家Web3生活方式的公司。

但相较美国这场互联网大迁徙,国内还是相对有些静悄悄了。目前,国内VC能看上眼的Web3.0项目少之又少。一位美元基金投资人告诉连线Insight,“国内目前几乎没有好的标的,我们主要关注海外企业。”

不论哪个时代,只要技术出现新的变化,就有诞生出新巨头的可能,何况Web3刚开始。巨头也在研究Web3真正的Web3时代远未到来,但巨头们早已在这一牌桌再次相遇了。

今年3月,腾讯和新加坡淡马锡领投等多家资本机构,完成了对澳大利亚NFT游戏公司Immutable的新一轮融资。这是一家Web3.0技术的游戏公司。

这是腾讯首次对于Web3领域的投资。作为国内互联网巨头,腾讯的投资风向转变也代表了风口的变化。一位腾讯员工接受36氪采访时,曾透露腾讯现在已经几乎不投资国内ToC创业项目,Web3或许能给其带来新的可能。

腾讯与Immutable的渊源其实也颇久了。早在2019年9月,?Immutable的1500万美元A轮融资,就是腾讯最大的股东Naspers旗下投资公司NaspersVentures领投。

与腾讯的投资动作相比,字节跳动的布局并不明显。

TikTok作为字节跳动的全球化利器,必然把其作为Web3的抓手。去年10月,TikTok推出首个NFT作品TikTokTopMoments,也就是六个“具有文化意义的TikTok视频”。该作品是由平台上最受欢迎的六位创作者以及多位知名NFT艺术家合作完成。

不难发现,字节、腾讯在对于Web3的布局都是建立在原有的业务上,且均集中于海外市场,阿里选择新辟路径,尝试Web3中国化。

去年7月,阿里巴巴旗下的香港报纸南华早报,启动名为“ARTIFACT”的FT平台计划,该项目可以将事实叙述或真实的历史资产NFT化,生成的NFT作品可通过自己的NFT平台“ARTIFACT”发行。

此外,阿里还参照国外的NFT产品,借助“蚂蚁链”推出了鲸探NFT发行平台。

新兴强敌环伺,Twiter、Google等Web2.0老巨头也不得不下场了。而和这些海外巨头相比,国内阿里、腾讯、字节三大互联网巨头只能算是谨慎试水。

不久后,Google等多家社交平台宣布,加入Web3产品的研发。

2022年5月,谷歌云在这一月成立了首个Web3团队。都柏林圣三一大学的LoryKehoe教授对此的理解是,Web3项目被谷歌列为了优先事项。

谷歌对Web3的热情和决心,一部分或来源于谷歌人才向Web3公司的流失过于严重。

如何留住员工,不让他们流向加密公司的话题,已经成为CEO桑达尔皮查伊和副手经常讨论的议题。另外,市场的需求也刺激了谷歌向Web3领域伸出一只手。“许多客户要求我们增加对Web3和加密相关技术的支持”,谷歌云副总裁AmitZavery在成立新部门后发出的内部邮件中解释。

的确,Web3领域对云服务有需求,比如数据与资产的存储都需要使用相关服务。因此,谷歌试图将Web3新领域纳入其商业版图。

最后总结

不能否认,当下外界释放的Web3.0大势将至的讯号,或存在一定程度的泡沫化。但互联网公司与Web3的融合,已经成为一个不可逆的发展趋势,甚至在以不易察觉的方式改变人们的网络生活方式。涌入的参与者,都在一个美好的未来,现在不怕泡沫,而是怕自己入场慢了。

来源:金色财经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链链资讯

[0:0ms0-16:278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