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币:科技日报:警惕把区块链变“区块乱”

实习记者:代小佩

来源:科技日报

“如今数字经济时代的大幕已被拉开,作为数字经济时代底层技术的区块链,瑞幸绝不会错过。”

乍一看,这一段放在“RXChain瑞幸链”官网首页的文字充满情怀,让人禁不住想给瑞幸咖啡点个赞。有意思的是,瑞幸咖啡近日对外宣称,该“RXChain瑞幸链”与瑞幸咖啡没有任何关系。瑞幸咖啡还将寻求有关部门介入,依法查清事实以追究相关法律责任。截至记者发稿,“RXChain瑞幸链”的官网还可被正常访问。

类似的谜题还有:“阿里巴巴币”是阿里巴巴发行的吗?

“当红辣子鸡”区块链技术掀起一股股科技热潮,原本就被各种“链”搞得头昏脑涨的“吃瓜群众”,面对此情况,更是搞不清楚。

独家 | 肖磊:比特币等数字货币的价值,最终走向博弈均衡和价格的相对稳定:今日,针对金色财经联合火币共同发起的话题:“你还会投资比特币吗?”著名经济评论学者肖磊表示,在供给非常明确的情况下,价格的最终决定因素,一个是市场是否有长期的需求,另一个是计价货币是否可以保证长期的购买力,仅就比特币而言,市场对其分散资产配置的需求将一直存在,而计价货币美元等的购买力本身处在客观和主观的历史性衰减当中,比特币等数字货币的价值,应该经得起剧烈的市场冲击,最后走向博弈均衡和价格的相对稳定。[2020/3/19]

“RXChain瑞幸链”“阿里巴巴币”究竟是什么?面对泥沙俱下的区块链项目,入局者应注意什么?

首次代币发行属非法行为

据“RXChain瑞幸链”官网介绍,今年6月,“RXChain瑞幸链”的虚拟货币“RX”正式上线交易。科技日报记者在数字货币行情MyToken网站上看到,“RX”现已处在停滞交易状态。

声音 | 肖磊:美国等发达国家或直接进入到数字货币时代:财经专栏作家肖磊发文称,美国等发达国家,错过了移动支付的时代,他们开始直接跳过对移动支付的开发,而直接进入到数字货币时代。国内很多人可能还会觉得,发达国家要在移动支付上赶上中国,还需要很长的时间,但发达国家已经不再把心思放在移动支付上,因为数字货币时代是一个全新的时代。肖磊预测,Libra在美国可能不会受到太大追捧,甚至都不会针对美国用户来发行,但在其他国家,尤其是本地货币不稳定的国家,将会出现非常狂热的追逐行为。[2019/6/19]

2018年年初,一家迪拜公司发行了“阿里巴巴币”虚拟货币,众筹金额超过350万美元。由于名称十分相似,阿里巴巴集团指控这家公司侵犯其商标权。直到今年3月,对方终于认错。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赵磊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上述这些让人浮想联翩的“链”和“币”,可能侵害了相关企业的商标权、商号权。只不过,这些“链”和“币”因其与区块链有着天然的联系,因而它们更具迷惑性。

声音 | 肖磊:黄金、比特币、美元代表的是人类对各种永恒和变幻的无止境追求:财经专栏作家肖磊发文提到,据央行刚刚公布的数据,中国黄金储备规模连续4个月上升,中国3月末黄金储备6062万盎司,较2月6026万盎司增加了36万盎司(11.2吨)。就在去年12月份之前,中国央行已经有两年多没有增持黄金,那为什么突然连续四个月增持呢?除此之外,上周二,沉寂了将近一年的比特币,突然出现了神秘买家,买入了2万枚比特币。另外,沙特威胁放弃美元结算的消息,看似见怪不怪,但一方面可以说明美国以强大的成本维持的美元贸易体系,其实并没有获得更多主权国家的最终认同。黄金、比特币、美元,代表的不是一种存在形式,而是人类对各种永恒和变幻的无止境追求,看懂了这些,对财富和时局的认知,对周期的理解,才会更加深入。我们往往用最复杂的自我设计出来的框架,去解释很多变化多端的事情,看上去价值无限,但实际上忽略了最简单的底层操作原理。[2019/4/8]

为何区块链和虚拟加密货币相生相伴?

声音 | 肖磊:IEO的本质是发行有价证券 需要严格的监管体系监管:针对今日互金行业发文提醒警惕IEO一事,财经评论员肖磊表示,严格来说,IEO本身的属性还是一种发行有价证券的行为,从监管的层面讲,这个是需要严格的监管框架才能发行,所以如果在现有法律框架下,IEO确实是一种不在监管框架之下的法外行为,如果是针对国内的用户,国内是有监管责任的,但目前的问题是IEO这种发行,大部分发行主体在国外,投资者也很少用现金进行购买,而是使用了比特币等各类数字资产,这就无法定义其是否是一种公开募资行为,如果比特币是一种政府认可的资产,这种行为就会直接遭遇监管的追责,但目前国内对比特币的定义和交易都还处在一个十分模糊的阶段,所以IEO正是在这种灰色地带野蛮生长起来的,类似的数字货币发行方式也都存在这样一个问题,但如果规模扩大,参与人数增多,影响扩散较快,监管可能会有很多禁令或措施出台。[2019/3/22]

2008年,物理学家中本聪发表了名为《比特币:一种点对点的电子现金系统》的文章,2009年一种虚拟加密货币——比特币诞生,成为区块链技术的第一个应用。虚拟加密货币也因此与区块链技术的关系开始变得难舍难分。

“区块链与比特币之间,是不能画等号的。”多位业内人士向记者强调,区块链是一种底层技术,依托于这种技术诞生了比特币等一众数字货币,但不能因此就混淆在一起。

多位专家对记者表示,没有实际价值的虚拟加密货币,不应是区块链技术的应用方向。“区块链是未来数字经济的基础设施,应警惕各类假借区块链名义的局,让本该产生更大价值的底层技术成为子的幌子。”赵磊表示。

火币大学校长、中国通信工业协会区块链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于佳宁告诉科技日报记者,国内也对代币发行融资严加管控。2017年9月4日,中国人民银行等七部委发布《关于防范代币发行融资风险的公告》将首次代币发行定性为未经批准的非法公开融资行为,其涉嫌非法发行证券、非法集资、金融、等违法犯罪活动,各类代币发行融资活动应当立即停止。

低门槛发行增加监管压力

“区块链上的数字资产与传统资产依托的基础设施不同。”于佳宁说,传统资产的确权、流转和交易依托于银行、登记公司、清算公司、证券交易所、证券公司等基础设施,交易过程相对复杂,透明度相对较低,导致资产的交易、流转成本相对较高,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资产的流动性。

但在数字金融时代,数字资产交易使用的是一种点对点的数字支付系统,基于区块链基础网络,无需中间机构。资产的确权、清算也将由多方见证,办理成本更低、速度更快、效率更高,能为资产创造更多的流动性。

“也正是由于这个特点,相对而言,数字资产的发行门槛比传统资产发行门槛要低一些。”于佳宁坦言,低门槛使得投资者的风险也相应增加。“过去,一家公司若要准备上市,一般需耗费较高成本,一旦被查出材料造假,将付出巨大的代价。但在数字金融领域,目前的监管体系尚不完善,这显然给未来全球金融体系带来了全新的挑战。”

因此,数字金融系统亟须建立与之配套的、完善的监管体系。

“美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已经针对区块链进行相关立法,但还没有哪个国家在这方面建立起成熟的监管体系。立法和监管,将是各国在数字金融时代一个重要的竞争点。”于佳宁介绍道。

利用科技手段“以链治链”

由于早期的区块链项目鱼龙混杂,于佳宁建议入局者应加强学习。“数字金融系统不是老树发新芽的系统,它是一个全新的系统。不论是区块链信息服务提供者、使用者还是投资者,都需要全面了解数字资产的底层运作机制、基本原理、资产特点和价值来源等信息。”于佳宁表示。

面对尚不成熟的区块链项目,相关机构应该采取哪些措施加以规范?

对此,于佳宁表示,一要逐步将数字金融纳入法制轨道,尽快启动立法进程;二要借助科技监管手段,实现“以链治链”;三要加强区块链技术方面的教育宣传,提升使用者、投资者的辨别能力;四要加强应用方面的引导。“要为好项目营造适宜的发展环境,让有技术实力、有应用水平的团队,加快推进区块链技术相关应用的落地,进而利用溢出效应,淘汰掉含有水分的项目,让子没有立足之地。”于佳宁说。

对此,赵磊持有相同观点。“区块链技术只有被应用到具体场景中,才可能涉及社会利益或公共利益。准确理解、合理利用区块链技术,才是正道。”他说。

此外,赵磊表示,在各种各样的区块链应用场景中,要区分哪些是真的利用了区块链技术,哪些又是挂羊头卖狗肉。

“建立统一、规范的技术标准,是目前区块链技术发展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同时,由于区块链这种颠覆性技术尚未被纳入任何现有监管框架中,因此需要相关部门尽快出台国家标准,为监管工作提供依据。”赵磊强调道。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链链资讯

[0:31ms0-2:553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