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巴比特专栏 | 监管沙盒证实实行有困难,中国应积极部署产业沙盒

一、监管沙盒因区块链热再度受到重视

2015年11月,英国金融行为监管局首创沙盒概念,并提出监管沙盒、产业沙盒、保护伞沙盒三种模型。FCA还带头启动监管沙盒计划,运行几年后于2017年10月发布报告《监管沙盒经验学习报告》,随后许多国家或地区也学习英国监管沙盒,开始主要在英联邦国家,后来也在非英联邦国家发展,如美国。

自从习总书记2019年10月24号的区块链指示后,中国再度启动区块链研发和部署计划,包括监管沙盒计划,类似英国监管沙盒。在10月24日前,中国还有许多人认为中国非常了解国外区块链发展现况,但习总书记一句话“相关部门及其负责领导同志要注意区块链技术发展现状和趋势”,已经清楚表明中国从业者可能并没有了解现况。今天说要发展区块链技术,多家机构表示要启动监管沙盒,但是对监管沙盒的现况和趋势有多少了解?对国外监管沙盒情况是否有深度研究?不能仅仅因为许多国家实施监管沙盒,我们就也要实施监管沙盒。

我们已就沙盒发表多篇文章,包含沙盒制度、科技、结果、经验及沙盒经济学。特别说明因为竞争力的因素,沙盒项目只会是全球性的,而不会只是地方性项目。在研究沙盒经验报告并参与国外沙盒实现后,笔者发现英国原来监管沙盒制度存在缺陷,并针对性的提出监管沙盒2.0来予以弥补。

在中国就要开启监管沙盒之际,我们再次梳理了国外监管沙盒实施经验和学术报告,特别是最近一年来的报告。在过去几年,笔者一直怀疑监管沙盒的逻辑性和实用性。在2017年贵阳演讲时就提出中国应首先发展产业沙盒,而不是监管沙盒。

这次我们研究发现,英国央行早在2018年就知道监管沙盒存在问题,其时美国批评监管沙盒,英国央行也开始着手弥补,但不肯公开承认。但纸包不住火,终于2019年9月英国承认监管沙盒存在问题。而美国在实验监管沙盒后,已直接开始实践产业沙盒,放弃监管沙盒。在这段时间内,包括香港政府在内的各国监管当局都在实践监管沙盒,批评的声音不绝于耳。问题出现了,英国央行却保持沉默,官方直到今天还在歌功颂德。就好像美国超级账本在2017年被发现是伪链,但2年后才由美国其他机构承认这事。

这次评估英国监管沙盒的都是世界级监管专家。一位是澳洲著名讲座教授,专长监管科技,各国监管机构都在研读他的相关论文。另一位是美国联邦政府高级顾问,是美国监管专家,他负责设计和实践美国版的监管沙盒。

本文研究监管沙盒制度的优缺点及国外现在的发展路线。第2节回顾过去已知的监管沙盒缺点;第3节介绍2019年年底出版的国际合作学术论文,里面提到监管沙盒的用处比宣传的要小的多;第4节谈美国对监管沙盒的批评;第5节指出英国基金承认美国的批评;第6节说明英国监管沙盒测试规则没有遵守软件工程原则;第7节介绍各种产业沙盒,包括联合国国际民航组织的沙盒计划、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医药供应链计划以及中国泰山沙盒;第8节比较监管沙盒和产业沙盒;第9节对本文进行总结。

二、已知的监管沙盒缺点

对英国来说,监管沙盒的主要目的是宣传政府开放的态度,给科技公司特批创新,让政府监管机构学习新科技。另一个重要目的是让监管机构和科技公司可直接交流,如香港政府后来更新的监管沙盒,民间机构可与监管机构直接交流。在过去发表的文章中,已指出目前监管沙盒的一些缺点:

通过沙盒测试后,法律仍然没有更改,监管机构学习科技之后,科技公司仍不能部署系统,浪费公司大量资源和时间。真正得利是政府监管机构,而不是国家经济,也不是参与机构;没有客观、科学、工具化的评估和测试,没有标准,不同监管机构、人员参加可以得出不同评估结果。

2019年10月,英国股票交易所前AIM市场主席MartinGraham来中国介绍国外金融监管经验,就表示一些英国人对现行FCA监管沙盒制度不满,认为其过于保守,且没有使用科学方式来评估,从业者对评估结果不服。

英国从业者认为英国监管机构太过保守,以至于科技和市场进展缓慢,但加拿大认为监管沙盒过于宽松,变成一个行政流程,失去监管新科技和鼓励创新的意义。他们认为“监管沙盒”只是行政机构的“橡皮图章”(RubberStamp)。两国的监管沙盒规则都差不多,但是实行起来却是非常不同,因为规则定的粗,如何实行由当地监管机构决定。加拿大是宽松,英国是严厉,但两国人都不满意。

三、学术研究认为监管沙盒用处不大

2019年底,讨论监管沙盒对产业影响的学术论文出现,结论是监管沙盒不是个好制度。论文名为《构建金融科技生态系统:监管沙盒、创新中心及其他》,作者是RossBuckley,DouglasW.Arner,RobinVerdit,DirkA.Zetzsche。其中RossBuckley是澳洲新南威尔士大学科学学教授,并担任国际金融法讲座教授。他专门研究颠覆性创新与法律的关系,如金融科技、监管科技和区块链,他关注加密货币、央行数字货币。他在金融科技和监管科技领域的文章下载率超过了世界上任何其他社会科学家。

Compound Labs创始人:稳定币作为证券可能成为加密货币的“世界末日”:金色财经报道,美国金融监管机构正在对某些加密货币公司采取协调一致的行动,对此Compound Labs创始人Robert Leshner称这是将“计划中的一系列产品下架”。

SEC指控Paxos的BUSD稳定币是一种未注册证券。Leshner表示,这个案子尤其重要,因为它可能为数十亿美元的稳定币行业开创先例:如果有人争论USDC和Tether是证券,而这最终会在数月和数年内引起争议,如果它没有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我认为对许多加密货币来说,这将是一场世界末日。[2023/2/16 12:11:11]

论文第一作者RossBuckley

这是澳洲、香港、卢森堡合作的研究项目。文中提到,现在世界有50个国家或地区开启监管沙盒计划,还有许多创新中心出现。

学术论文封面

文中提到监管沙盒有三个主要目的:

?宣传政府对新技术的开放;

鼓励技术创新;

给监管人员学习新科技的机会。

但达到这些目的不一定需要采用监管沙盒。事实上,这些目的可以从创新中心(InnovationHub)完成,而非监管沙盒。监管沙盒已实施5年,只有120家公司通过沙盒测试,数量少、流程慢。更严重的是,一些通过监管沙盒的公司后来居然关门了,表示监管沙盒没有提供实质的帮助。这使得美国、德国、卢森堡不再实施监管沙盒。

文中指出监管沙盒成本高,因为需要管理申请、测试,还有法律文本工作。每家参与机构都需要一事一议,工作量大,费用高。

文章批评监管沙盒制度不公平,参与沙盒计划者比外面的拥有更多信息,可以得到更优惠的待遇。在国外,这种不公平现象是不能被接受的。但是,监管沙盒就是设计为让沙盒里的比在外面的拥有更多的信息和优惠,因为沙盒里的团队可以和监管机构直接沟通。这种不公平沟通,给沙盒参与者提供极大市场优势,外面的团队不满这种优势,这可能会引起法律纠纷。

文中对收集数据分析显示,现在没有证据可以证明监管沙盒是金融科技最好的制度。因为监管沙盒耗费资源,他们建议应该受到重视的是创新中心,不是监管沙盒。

文章提出还有其他方式可以达到监管沙盒的目的,比如“集体科技批准”方式,例如认定区块链技术可以使用,监管机构可直接批准某区块链技术在某些领域应用,不需一事一议。“集体科技批准”所需费用低,且公平。

四、美国尝试后批评监管沙盒制度

美国版的监管沙盒和英国差不多。美国只有联邦金融消费者保护局试过监管沙盒,而该局的监管沙盒就是DanQuan领导的。他在实践监管沙盒后,提出尖锐的意见。

美国金融科技监管专家DanQuan

DanQuan是美国金融科技监管著名专家,在美国联邦政府实践监管沙盒,他专长监管政策,特别是高科技监管,是多家知名智库的顾问。他是美国联邦金融消费者保护局局长的高级顾问,专门研究和实践金融科技监管。他也参与英国央行的GFIN项目,在这以前,他在哈佛大学和牛津大学从事研究。

DanQuan在尝试过监管沙盒后,在美国银行家还有斯坦福大学慈善和民生社会研究中心网站发表文章。由于他具有丰富的实际经验,他的意见很多且有参考价值,下面我们分段阐述。

斯坦福大学研究中心的报告

金融监管机构不应该从事科技评估

他指出,支持监管机构与被监管机构公开对话的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委员海丝特?皮尔斯担心,如果监管机构“助力或是主持沙盒计划”,监管机构实际上可能扮演科技守门人(gatekeeper)的角色,而守门人机制会减缓甚至停止创新。这清楚表示SEC认为监管沙盒不一定鼓励创新,反而会降低创业者创新的意愿。

Bitcoin Advisory创始人:比特币是世界上不确定性最小的货币体系:比特币咨询公司Bitcoin Advisory创始人Pierre Rochard今日发推表示,比特币是世界上不确定性最小的货币体系。这与它的汇率波动无关,而是与加密、协议规则和节点验证有关。这就是比特币吸引长期用户的根本原因。[2021/2/15 19:47:07]

“加密货币母亲”HesterPeirce认为监管单位不该做科技评估

监管沙盒主要目的是“金融科技评估”,和传统“金融监管”不同,由传统监管机构来对他们不熟悉的科技进行评估业务是不适合的。科技评估应该由国家科技机构或是民间第三方科技机构评估,金融监管机构应该仅提供监管需求来协助这些机构,而不是自己来评估科技。

监管沙盒犹如儿戏

前纽约金融服务部主管玛丽亚?瓦洛在2018年8月对美国国家财政部推荐在美国实行英式监管沙盒制度的一句名言:“幼儿在沙盒中玩耍,大人遵守规则”?。主管玛丽亚?瓦洛认为所有公司都必须尊守已经定下来的法规,反对监管沙盒制度允许参与公司破例,认为这样的监管犹如儿戏。注意一下,美国纽约州已经建立一些加密货币法规。

MariaVullo反对监管沙盒制度因为这会违反法纪

监管沙盒没有考虑消费者利益

《金融时报》发文称,“金融科技沙盒”对消费者来说是有害的监管方式,消费者团体压倒性地反对监管沙盒。监管沙盒的主要考量在监管机构和被监管机构,消费者权益没有被认真对待。同时,美国消费者团体看到监管沙盒就像任何工具一样,可能被滥用。

消费者反对监管沙盒的态度是明显的,为什么?只要看一下监管沙盒的目的就能明白。监管沙盒的三个目的:宣传政府的开发态度,鼓励创新,向监管人员提供学习新科技的机会。第一关系政府名声,第二针对企业,第三中心是监管人员,其中有哪个和消费者有关?更别提以消费者为中心,最多是边际效应而已。如果这计划与消费者无关,消费者不会愿意买单,如果监管机构想学习新技术,监管机构应该自己买单。

英国经验报告也是从监管机构的眼光来写,没有从消费者角度来评估。读者有时间可以去研究英国《监管沙盒经验学习报告》,看看这是英国监管机构学习新技术的报告,还是从消费者的角度来评估新科技对社会的贡献?

监管沙盒制度空洞没有实际内容

DanQuan认为监管沙盒计划就是闪亮的玩具,虽然大张旗鼓,但没有实质内容。监管沙盒没有科技指标,没有科技内涵,在此情形下,规定还非常宽松,不同人可以做出不同解释,甚至可以有完全相反的解释。

现在英国监管沙盒成功案例少

美国人还发现监管沙盒成功案例远少于失败案例。英国官方媒体只报导成功的故事和案例,但是美国却认为失败的案例比成功的案例多得多。美国人认为精心设计的监管计划可以促进创新和保护消费者,但是由于英国的监管沙盒计划内容空洞,起不了作用。

借监管沙盒之名来学习新科技不是正道

英国提出监管沙盒目的就是让监管机构学习新技术,学习后可以设计新监管方式。但是美国人认为这点也没有效果,为什么?当监管机构明白一个新技术的时候,可能已经有更新的技术出现。监管机构学习赶不上科技发展的脚步。学习新科技不应该是监管沙盒的目的。

监管沙盒注重解决边缘问题

DanQuan指出英国发展监管沙盒的真正原因是“监管不确定性和监管恐惧”,但是他认为监管沙盒计划也无法降低“监管不确定性和监管恐惧”。美国人尝试监管沙盒后,发现监管不确定性的问题非常少。大部分问题其实有确定性。根据这些确定的因素,监管机构早就可以做决定了,其他无法确定的因素就算不明白相关科技,也可以做判断,不需要开启监管沙盒计划。为了这些少数不确定性的因素来开启监管沙盒,这对被监管机构、监管机构和消费者都是不负责任的社会资源浪费。

DanQuan认为如果监管机构如果对快速发展的金融科技市场缺乏扎实的了解,监管沙盒也将无法正常运作,解决不了这些问题。监管沙盒不应该狭隘地专注于发行“弃权书”或不采取行动的信函,现在许多人错误地认为这是监管沙盒唯一该做的事情。

不能盲目跟随潮流上马监管沙盒

因为监管沙盒耗费资源大,启动和运行沙盒应该非常慎重。根据联合国秘书长普惠金融促进发展特别倡导者委托编写的一份报告,“大约四分之一的监管机构在没有首先评估可行性、需求、潜在结果或附带影响的情况下启动了沙盒计划。”

现场 黄连金:区块链将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金色财经现场报道:6月24日,2018年世界中小企业区块链技术高峰论坛在北京召开。前华为著名区块链专家、DBA创始人兼CEO黄连金提到,区块链能够重新构建商业关系,并将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这一趋势毋庸置疑。

他认为,区块链是全球性的,不能局限于某一个区域,要建立联盟区块链,并连接不同的联盟区块链,这代表着未来。[2018/6/24]

应验证监管沙盒科学有效后才进行推广

美国还就英国监管沙盒的科学性提出批评,即英国没有从事任何实验,也就没有数据来证实监管沙盒有效。英国只有经验报告,但“经验报告”不是科学实验或是研究报告。在没有科学实验也没有数据的情况下,英国就推广这制度,这是对全世界不负责任。在美国,如果要推行一种药品或一项制度,必须经过严格实验,有许多数据认定真实有效后,才投入资源大量使用;如果没有办法获得大量数据,也需要长期跟踪这些案例并详细分析。

根本问题在于监管沙盒没有研究出好的规则就开始运作

美国人不仅仅是批评,还提出了解决方案,DanQuan认为“一个灵活的监管制度,但是有明确监管审批的路线”才是正道。如果有明确监管审批的路线,监管机构和被监管机构都可以事先评估能不能通过,并且双方可以事先进行准备。这才能对被监管者提供指导和帮助,才是创新的最佳途径,不是简单粗暴而内容空洞的监管沙盒制度。英国FCA不花时间研究制定这样的制度,而只是开启监管沙盒计划,就是不负责任。毕竟,监管沙盒制度只是一个临时性解决方案,把它当成最佳监管制度是不实际的。

笔者认为美国人提的“一个灵活的监管制度,但是有明确监管审批的路线”非常有意义,值得中国学者研究开发。原因很清楚,科技开发和科技评估不同,科技评估和金融监管也不同。监管机构不需要明白如何开发一个新科技,但需要知道如何监管新金融科技。例如,监管机构可以不明白如何用区块链来进行交易清算,但是可以请科技机构评估科技,实施清算监管,因为清算结果是否正确是非常清楚的,清算流程有没有合规,也是可以知道的。

五、英国基金接受美国的批评

英国Nesta基金承认美国这些批评。

在2019年9月承认监管沙盒有进步空间

在文中,Nesta认为:“虽然FCA沙盒制度取得了成功,但是还是受到一些批评,质疑对通过沙盒的机构所做的评估水平以及之后的发展。这是全世界监管沙盒面临的问题。…在任何地方,对任何此类项目都没有有力的证据或评估。除非与参与机构交谈,就很难发现其中的一些好处或其中的局限性。我们认为这是个大问题。”

“DespitethesuccessoftheFCAsandbox,itisnotimmunefromcriticism,…questionsthelevelofevaluationdoneonfirmsgoingthroughthesandboxandwhathappenstothemafterwards.Butthisisanissueforsandboxesaroundtheworld,hesays….Thereisverylittlerobustevidenceorevaluationthatgetsdoneonanyofthesekindsofprogrammesanywhere.Withoutdoinginterviews,it’sverydifficulttouncoversomeofthebenefitsortheunderlyinglimitations.Andwethinkthat’sabigissue,”saysMr.Armstrong.

仔细读后,就会发现Nesta认为监管沙盒有下面问题:

监管沙盒计划遭到抱怨,并且抱怨背后的问题是真实存在的;

不清楚在英国监管沙盒项目里,对参与机构系统到底进行了什么程度的评估;

不清楚通过监管沙盒测试对参与机构有什么好处,这些机构后来的发展也不清楚。事实上,一些通过沙盒的公司后来倒闭。

英国没有对监管沙盒制度进行系统性的评估,但世界也没有任何机构评估过任何一个监管沙盒制度。。

这些监管沙盒问题是全球性的,不只发生在英国。

英国下一代计划就是和其他国家监管机构合作全球金融创新网络。注意,英国不再用“沙盒”和“监管”这两个词,在新计划里,只重视合作和创新。

中国2017年区块链技术专利申请数量居世界第一:据金融时报报道,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在2017年收到的区块链技术专利申请中,中国申请量最多。汤森路透从该组织收集的数据显示,2017年406项专利中有一半以上来自中国:该国提交了225项区块链专利,其次是美国(91)和澳大利亚(13);区块链专利排名前9位申请人中,中国公司占6位。[2018/3/26]

六、监管沙盒测试计划没有遵守软件工程原则

在英国监管沙盒计划里面的测试,只需要参与机构的系统测试3到6个月,但是测试数据由参与机构提供。这是什么测试?软件工程的测试需要:

独立第三方测试?(IndependentVerification&Validation),第三方必须有软件测试的能力,可以使用任何测试方法;

测试必须有测试覆盖率的保证,而且可以有多个覆盖率指标;

持续测试?(ContinuousTesting),软件测试必须一直进行。

而英国央行的监管沙盒测试:

不是第三方测试,测试数据由被监管的科技公司提供,这就不是软件工程定义的测试,按照软件工程定义,这只是“软件演示”。与之相反,美国波士顿的金融科技沙盒公司是由客户方提供数据来测试在沙盒里的系统。

没有测试覆盖率,例如美国政府NASA使用MC/DC测试覆盖率标准,如果系统测试没有达到这些指标,系统不能通过测试。系统测试如果达到这些指标,表示系统有一定的质量。这些覆盖率标准和系统都没有任何关系,只要是软件,这些覆盖率标准都可以用。FCA可以使用这些已经发布的测试覆盖率。监管沙盒没有指定测试覆盖率,代表系统通过监管沙盒测试不能代表系统有任何质量。

没有持续测试。监管沙盒只有3到6个月,就算在沙盒里有严格测试,一旦参与机构的软件通过沙盒测试,就失去实际效用,因为以后的软件更改都不在沙盒内持续测试。

今天如果一个机构通过监管沙盒测试,拿到英国FCA沙盒证书,这能代表什么?这只代表软件可以演示,不能代表软件质量高。如果以后在市场上运行出了问题,谁来负责?是软件公司吗?但是软件公司会认为以前花了大代价,非常辛苦才通过FCA沙盒,FCA也发证了,如果出事,FCA怎能没有责任?但FCA愿意担当这责任吗?

七、产业沙盒系统

除了研发一个灵活但是路线清楚的监管制度,另一个路线就是直接开发产业沙盒,用高科技和工具来评估。中国泰山沙盒是世界第一个区块链产业沙盒,2017年12月已在青岛部署。联合国国际民航组织的产业沙盒在2018年开启,也已部署上线;美国在2018年完成基于区块链的医药供应链参考架构,包括验证算法,在2019年开启实验,预备在2023年要全面上线。

下图是英国InnovateFinance以前报告展示的现代“产业沙盒”系统?[22],可以看到已经完成的“产业沙盒”并不多,而且上面的没有区块链产业沙盒,只有传统软件系统的产业沙盒。在这里介绍几家区块链产业沙盒系统。

现代产业沙盒系统?来源:英国InnovateFinance报告

联合国国际民航组织沙盒计划

在国外最先采用产业沙盒是国际民航组织,它是联合国专门机构,于1944年设立,总部在加拿大,负责管理《国际民用航空公约》的行政和治理。其宗旨主要为以下几点:

保证全世界国际民用航空安全地、有秩序地发展;

?鼓励为和平用途的航空器的设计和操作艺术;

?鼓励国际民用航空应用的航路、机场和航行设施;

满足世界人民对安全、正常、有效和经济的航空运输的需要;防止因不合理的竞争而造成经济上的浪费;

保证缔约国的权利充分受到尊重,每一缔约国均有经营国际空运企业的公平的机会;

避免缔约各国之间的差别待遇;

促进国际航行的飞行安全

作为制定全球航空法规和标准的组织,国际民航组织让所有成员国、航空组织以及业界最重要的企业和其他领导者参与制定全球和行业议程。为更好服务客户,国际民航组织开启区块链计划,因为参与的国家和航空公司非常多,在2018年开启沙盒计划。下面是该组织关于区块链产业沙盒的网站介绍。

Viant联合世界野生自然基金会用区块链打造鱼类追踪工具:区块链公司Viant和世界野生自然基金会(Natural Wild Fund for Nature)推出的一个新的认证体系,提供了一个循序渐进的方式来验证鱼从海洋到市场到餐盘的整个过程。Viant在Microsoft Azure和布鲁克林孵化器ConsenSys的帮助下构建了基于以太坊的区块链平台,而鱼类追踪工具只是其技术的一个用途。[2018/1/4]

国际民航组织的区块链产业沙盒

国际民航组织区块链沙盒运行在云平台上,使不同的合作伙伴能够在同一平台上处理。它是航空行业的区块链基础设施。它使合作伙伴能够在分散的平台上创建和测试服务、系统或产品。该沙盒接口定义如下:

联合国国际民航组织指定的沙盒系统接口

沙盒主要目的在于下面4个记录:

试点日志?PilotLogbooks

飞机维修?Aircraft?Maintenance

乘客记录?PassengerRecords

金融交易financialTransactions

使用区块链可以消除伪造记录的可能性,并可以实现跨国家记录人员和飞机许可数据的系统。这项目协助各国和民航组织,更好地了解如何在监管领域使用该技术。

通过该沙盒平台,国际民航组织可以:

提供适用、安全、随时可用、可扩展体系结构;

使用最小的物理空间,为相关企业设置一站式解决方案;

在区块链还未部署前,提供一个测试平台来降低部署风险。

2018年国际民航组织开启区块链产业沙盒,8月开始,9月上线,10月航空公司可以有节点。该沙盒只定义接口、验证算法和高层架构,但没有实现细节。在此标准下,仍然允许行业有创新,标准宽松但是严谨,很难做不同解释,验证更严格。

该沙盒系统是国际民航组织的基础设施,提供APP软件模版,使用该平台来治理民航业。另外社区也开放。这也是全球通用平台应用,建立全球标准的民航产业治理方式。

国际民航组织没有启动监管沙盒,直接开启产业沙盒。另外注意一下,该产业沙盒2018年8月启动,10月就上线。如果启动监管沙盒,恐怕前3个月相关机构都还在申请加入沙盒,然后再过6个月后才能从沙盒测试通过。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与供应链金融研究中心合作出医药供应链管理。笔者在2019年已详细分析过其方案。他们先建立参考架构,并且提出验证算法。任何机构都可以使用该框架,开发自己的系统来实现医药供应链管理。下图就是区块链系统验证算法。

美国医药供应链管理区块链验证算法

只计划没有指定区块链标准,但是制定区块链应用标准,包括参考架构和验证算法。这和笔者这几年来的演说一致,即先建立区块链沙盒,再构建区块链应用,然后一起发展。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国际民航组织一样,也没有开启监管沙盒计划,而是直接定义参考架构和接口。只要通过它的算法验证,系统就可以使用。这和监管沙盒存在巨大差距。

中国泰山沙盒

泰山沙盒系统由中国天民国际沙盒出品,于2017年开始开发,现已进入第3代。泰山沙盒主要是为区块链和金融科技服务,可以测试区块链底层协议的能力,例如共识机制、出块机制、加密机制等;另外泰山沙盒也可以测试区块链应用和金融科技应用,例如支付、清算、版权等应用。还可以添加其他应用。

泰山沙盒拥有完备的沙盒准入技术评估指标模型与测试指标分层模型,用于指导沙盒监管测试工作。提供准入与审核平台、自动化测试平台、共识与交易跟踪系统、安全与渗透测试工具集等测试与监管技术手段。例如测试底层共识机制泰山沙盒使用追踪方式来收集数据,查验是不是拜占庭将军协议,并且把收集来的数据可视化来检验协议。

泰山沙盒识和交易跟踪系统

自动化测试平台设计如下:

自动化测试平台

泰山沙盒就是一个核心的区块链产业沙盒,有六个要素。

对于政府而言,产业沙盒是有力的监管利器,因为任何链,都可以在上面实验。完全用科技评估,使用的技术是公开、公平、科学的,而不是靠一个行政流程。

对于地方而言,因为每个地方会有不同的区块链产业,所以每个地方的产业沙盒都不一样。有的想发展汽车产业,有的想发展能源产业,有的想发展金融产业,有的想发展农业产业。如果要发展金融,他们就需要金融区块链沙盒,每个地方有不同的领域发展,需要不同的区块链产业沙盒。

对于一个产业来讲,有产业沙盒后,所有发展都会规范化,不会再是一个乱象,而是会有一个有序的发展。可以给各种应用使用。比如说供应链、交易、清结算、支付、投资管理、共享经济等等,我们可以把这些场景写在沙盒里,这样发展区块链技术,速度会加快,因为大量的产业知识会在上面积累沉淀。

产业沙盒向高校和科研机构开放,这是个重要的出发点,促进学术研究和教育实践。中国科研院所可以借力沙盒,成为世界区块链研究中心,在沙盒中低成本开发区块链应用和区块链底层技术。

产业沙盒有功能测试、可靠性测试、接口测试、安全测试、性能测试。除了做传统测试以外,我们可以实时追踪链的行为。到底是真链、伪链,还是弱链、胡链,都可以用沙盒看清楚。任何人都可以说他有真链,但是否真链,沙盒测试后就知道了。因为沙盒测试是公开、公平、科学的。因此,沙盒系统可以促进整个区块链产业发展。

八、产业沙盒和监管沙盒比较

和监管沙盒相比,产业沙盒有以下特性:

产业沙盒和产业深度结合,鼓励创新

学习美国医药监管和联合国国际民航组织,定义接口和验证算法,鼓励业者在自由发挥创新的空间下开发系统。监管沙盒是通用的,实施时又是针对机构。产业沙盒却是针对产业,成本和影响大不相同。

产业沙盒是全球性的

国际民航组织的沙盒就是全球性的,不是地方性的。

产业沙盒保护政府和基金

监管沙盒只针对单个机构评估,如果以后发生出现问题,被评估机构和监管机构都会有法律纠纷。但产业沙盒却是全产业性,可以避免政府和基金上当。例如2019年,已有美、英、韩、中、西班牙、加拿大、香港政府或是基金使用泰山沙盒来评估区块链项目,而且很快就能了解项目是否创新、是否真实,这样避免政府支持虚假项目。区块链的矛和盾需要一起发展,不能只发展矛,这样又会像过去一样“危险无序”的发展,无法支持习总书记所说的“安全有序”的发展。

中心化管理,没有“去中心化”

产业沙盒没有采用“去中心化”的方式,而是让参与机构自由提供测试数据,反而是中心机构自己定标准、协议、数据,参与机构需要服从。中心化的组织但是使用分布式的机制来管理。

产业沙盒和标准绑定,互相支持

产业沙盒和标准是一致的,互相支持。笔者在2019年提区块链10大研究方向也是同样,沙盒和标准绑在一起。标准没有产业沙盒,只有参考价值,产业沙盒坚持标准必须是“可行动的”(actionable),即可以自动验证的,这和只能参考的标准有巨大差距。

区块链、沙盒、标准最后都金融化

国际民航组织除推出区块链产业沙盒和标准外,还推出金融产品NDC。美国FDA也一样,除了推出参考架构、验证算法外,还允许在区块链网上推金融产品,例如保险和药物的业务。

没有一事一议,没有不同的评估和测试标准

产业沙盒不需要律师参与评估,只有科学和客观评估,任何机构可进行公开测试。产业沙盒也开放社区一起开发。

九、总结

英国监管机构FCA在2015年提出沙盒制度,并且试行监管沙盒,至今已有5年,遇到一些困难。

英国央行是这次区块链金融的领头羊,在这个领域有许多创举,有些方面非常成功,如数字英镑计划。但也有一些项目并不是很成功,例如监管沙盒制度。这制度不科学、不公正、不好用,而且成本高。

综合美国、英国、澳洲、欧洲等研究报告,监管沙盒有以下目的,而这些都可用更低成本的方式来替代。

中国是第一个开发区块链产业沙盒的国家,但美国和联合国却率先大量使用产业沙盒;中国从2017年开始谈监管沙盒。但今天监管沙盒已被多个国家认定存在问题,中国应该当机立断,放弃英式监管沙盒,立刻走向产业沙盒,像美国医药供应链管理和联合国国际民航组织一样。

产业沙盒可以使中国区块链产业领先世界。毕竟,中国是世界第一个完成区块链产业沙盒的国家。

参考文献

.蔡维德,姜晓芳.“数字法币战争:英国仁兄大闹联储,哈佛智库模拟战争”,2019.12.26.

.蔡维德,姜晓芳.?“不破不立?——解读习总书记对区块链的指示”,2019.12.16.

.蔡维德.“区块链10大研究方向”,2019.12.08.

.蔡维德,姜晓芳.?“复兴百年英镑的大计划?——揭开英国央行数字法币计划之谜”,2019.10.29.

.蔡维德,姜晓芳.“基于批发的CBDC数字货币重建全球金融体系”,2019.10.01.

.蔡维德,姜晓芳.“十面埋伏,商业银行真的要四面楚歌?—解读2019年IMF的‘数字货币的兴起’报告”,2019.09.18.

.蔡维德,姜晓芳,“基于批发数字法币(W-CBDC)的支付系统架构:Fnality白皮书解读”,2019.10.06.

.蔡维德,姜晓芳,“批发数字法币重构金融市场:Fnality白皮书解读”,2019.10.08.

.蔡维德,“真伪稳定币!区块链需要可监管性”,2019.05.30.

.蔡维德,姜晓芳.“区块链行业崛起,这次真的,但监管预备好没有?”,2019.04.24.

.蔡维德,姜晓芳.“区块链行业崛起,这次真的,但监管预备好没有?”,2019.04.16.

.蔡维德.“监管沙盒2.0和产业沙盒经济学”,2019.01.10.

.蔡维德.“产业沙盒与区块链技术测评”,2018.09.02.

.蔡维德.“区块链产业沙盒可成金融创新产业最大推动力”,2018.07.27.?

.蔡维德,姜晓芳.“英国的新型金融监管科技有何不同”,2018.03.27.

.全球公链项目技术评估与分析蓝皮书?.

Michelle?Perry,?Takingthenextstepinsandboxevolution?,2019.09.29.

https://www.raconteur.net/finance/fca-sandbox-fintech

https://www.icao.int/about-icao/partnerships/Pages/Blockchain-Sandbox.aspx

https://www.developer.aero/Blockchain/Aviation-Blockchain-Sandbox

?FCA,?Regulatory?sandboxlessonslearnedreport,2017.10.20.

https://www.fca.org.uk/publications/research/regulatory-sandbox-lessons-learned-report

https://www.forbes.com/sites/japan/2019/06/26/japans-blockchain-sandbox-is-paving-the-way-for-the-fintech-future/#2d89d7843279

InnovateFinance(UK),“IndustrySandbox:ADevelopmentinOpenInnovationIndustrySandboxConsultationReport,”2017.

QuanDan,AFewThoughtsonRegulatorySandboxes.

https://pacscenter.stanford.edu/a-few-thoughts-on-regulatory-sandboxes/

?RossBuckley,DouglasW.Arner,RobinVerdit,DirkA.Zetzsche,BuildingFinTechEcosystems:RegulatorySandboxes,InnovationHubsandBeyond,2019.11.5.

QuanDan,?Here’swhattheCFPB’ssandbox?shouldlooklike,2018.9.13.

https://www.americanbanker.com/opinion/heres-what-the-cfpbs-sandbox-should-look-like

蔡维德:北航数字社会与区块链实验室主任,天德科技首席科学家,国家科技部重大项目负责人,中国信息界区块链研究院院长,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区块链互联网实验室主任,天民国际沙盒研究院院长,赛迪区块链研究院名誉院长,中国亚洲经济发展协会区块链产业专业委员会会长,北互金区块链专委会主任

姜晓芳:北航计算机学院博士生,特许金融分析师(CFA),北京金融分析师协会发起会员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链链资讯

[0:15ms0-3:764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