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碳中和首次发行碳资产NFT]金色财经报道,香港上市公司中国碳中和(01372.HK)发布公告,2022年3月23日,集团提供核证碳标准下的碳信用作为底层资产,利用区块链技术全球首次发行碳资产非同质化通证(“NFT”),支持机构、企业或个人通过平台购买碳资产NFT从而抵消相关排放,实现碳中和。
董事局认为,集团发行的碳资产NFT代表已登记注册的具有真实碳资产背书的数字化碳资产。通过链上核销,帮助机构、企业和个人抵消自身碳排放,并通过创建公开透明的碳排放帐簿,追溯相关交易,并以链上方式进行存储。智能合约的多源记录和即时认证,可计算、跟踪和报告碳足迹,有助于构建一个更加绿色,更可持续的碳资产金融体系。在实现良好的商业回报的同时,为应对气候变化做出贡献。
鱼池:中国雨季结束比特币矿商未来一周营收或出现增长:刚刚,鱼池(F2Pool)发推称,周六比特币难度调整创下了19.97 T(BTC.com数据显示为20 T)历史新高。尽管如此,由于最近BTC价格上涨,矿商收入并没有下降。而随着中国雨季的结束,一些公司未来一周的营收可能会出现增长。[2020/10/19]
声音 | 中国银行前行长李礼辉:疫情防控或加快推进数字货币的发行: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区块链工作组组长、中国银行前行长李礼辉表示,在当前防控疫情的情况下,应该可以加快数字货币发行。“不过,我国的现代化新兴电子支付平台已经非常成熟,微信支付和支付宝在线上支付平台在全球已名列第一、第二位,” 李礼辉谈到, “应用于零售业务场景的数字货币的发展前景,在一定程度上将取决于市场的选择,也取决于数字货币的效率、成本和便捷性,以及由此决定的具有商业价值的经济规模。” 中国人民大学未来法治研究院金融科技与区块链研究中心主任杨东谈到,总体看,受疫情影响,数字货币的推出或将进一步加快。“这主要是因为疫情病使得人与人之间直接接触的频率大大下降,现金作为一种交易媒介受到了’排斥’,从而使需要当面进行支付的“纸币”的使用量进一步减少。”(中国日报)[2020/2/16]
中国版权保护中心与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联手推进标识和区块链在数字版权领域的应用:中国信通院官网显示,2018年4月25日,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与中国版权保护中心正式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共同推进基于区块链的标识技术在数字版权保护领域的应用。[2018/4/28]
郑重声明: 中国碳中和首次发行碳资产NFT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