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货币:案例分析 | 虚拟货币OTC是否合法?

OTC是虚拟货币流转的常见途径,我国法律在提示风险并否定虚拟货币的法币地位后,

并未在流转环节设定独立的法律规制。

而在近期做法律研究时,今年公布的一则案例引起了我们的关注:犯罪行为人因向特定主体出售加密货币被认定为非法经营罪。我们将在下文结合案例简要分析。

基本案情

2018年2月22日,被告人曾某向被害人余某、洪某1、洪某2等人介绍某虚拟数字货币,并承诺该种虚拟数字货币只涨不跌。余某、洪某1、洪某2等人决定向被告人曾某购买该虚拟数字货币,曾某承诺购买的数字货币需要一百天返还,每天返还1%。

加拿大央行副行长:未看到发行央行数字货币的有力案例:加拿大央行副行长连恩表示,目前没有看到发行央行数字货币的有力案例,但世界发展非常迅速。 (金十)[2021/5/27 22:48:11]

后余某、洪某1、洪某2等人又陆续介绍或帮亲戚从被告人曾某处购买虚拟数字货币。上述总金额664000余元。其中,被告人曾某通过银行给尚某转账242379元用于帮余某等人购买虚拟数字货币,通过微信给尚某转账10000元用于帮余某等人购买虚拟数字货币。

被告人曾某于2018年4月1日,向欧某销售2000个“世联资产"虚拟数字货币,价值23040元。

2018年9月28日,曾某因涉嫌犯罪被金溪县局刑事拘留;2018年11月3日因涉嫌犯非法经营罪经金溪县人民检察院批准逮捕,同日由金溪县局执行逮捕。

郑玉山:要大力宣传区块链赋能实体经济的成功案例:针对当前区块链技术赋能实体产业面临的众多难题,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上海数字经济创造实践基地董事、投资部总经理郑玉山建议,一是需要政府层面更多的鼓励政策,鼓励实体企业尝试将新技术应用于传统业务中;二是加强人才培养,地方高校应增设区块链基础课程,培养各行业从业者的区块链思维;三是要正面引导,一方面向社会普及区块链基础知识,另一方面要大力宣传区块链技术赋能实体经济的成功案例。(经济参考报)[2020/10/15]

案件焦点

本案的争议焦点在于:

1.曾某出售虚拟货币的行为是否违反国家规定,达到严重扰乱市场经济秩序的程度。

现场 | 丹华资本董事总经理:今年将看到资产代币化更多的案例:金色财经现场报道,旧金山时间1月18日,在niTROn SUMMIT 2019区块链峰会有关“熊市投资”的圆桌讨论上,丹华资本董事总经理丁若宇认为,游戏、内容方面的Dapps都是生态系统中早期出现的很好的应用,目前正在处于很好的开发周期中,熊市里的项目开发都可能带来下一波浪潮。很多项目不需要太大的规模,需要很多安全性,能够全球流通是最重要的。今年能够看到资产代币化更多的案例。熊市下不同的领域有不同的赢家,大的公链体系开始布局自己生态体系,开始相互竞争,同时将会有有一些并购出现以整合整个生态。[2019/1/19]

2.虚拟货币场外交易是否符合非法经营罪的构成要件。

判决结果

金溪县人民检察院以金检刑诉66号起诉书,指控被告人曾健康犯非法经营罪,于2019年4月16日向本院提起公诉。

江西省金溪县人民法院依法组成合议庭,于2019年6月10日作出赣1027刑初73号刑事判决。

被告人曾某不服,提出上诉。

江西省抚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于2019年9月24日作出赣10刑终223号刑事裁定,撤销原判,发回重审。

江西省金溪县人民法院于2020年4月9日公开开庭审理了本案,并于2020年5月18日作出(2019)赣1027刑初206号刑事判决书,内容如下:

被告人曾某犯非法经营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四年,并处罚金人民币110000元。

延伸拓展

如前所述,出售虚拟货币的OTC行为本身并不构成犯罪。

但由于虚拟货币OTC具有极强的隐蔽性,往往被某些犯罪行为人所利用,成为滋生犯罪的温床。而出售虚拟货币的一方,由于未尽到注意义务,常常因此构成我国刑法第三百一十二条所规定的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

结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等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规定的情形,如发生OTC交易价格显著低于市场价格;巨额资金分散存放或频繁划转等情形时,在没有相反证据的情况下,虚拟货币的出售人的协助行为会被认定为“明知”,这是我们在OTC交易时需要注意的。

图|场外交易市场(Over-the-Counter)

写在最后

我国曾在区块链技术与虚拟货币的发展上居于领先地位,只是在严格且保守的监管规范与执行之下,

虚拟货币的状况已经从茁壮发展回退到了维持存续即可。但无论如何,作为一种被法律认可的虚拟商品与财产性利益,虚拟货币在私人之间的流通

不宜被认定为犯罪。

?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链链资讯

[0:15ms0-3:440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