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观点 | 区块链系统面临的风险和防范措施

区块链是涉及多方的开放系统,早期的应用又与虚拟加密货币相关,由此使得区块链系统所内含的和面对的风险得以暴露,同时各种安全措施也得以被及时使用和验证。但区块链在真实世界的大规模应用尚未展开,因此区块链所内含以及面临的风险暴露尚不完全,预防措施也不完善。

观点:印度2022年预算应考虑投资人工智能主导的创新、区块链等:1月23日消息,印度行业专家指出,该国2022年预算预计将鼓励创造一个创业环境,这将促进金融科技行业、生命科学和医疗保健、人工智能、游戏、教育技术、机器人技术和网络安全等。

政府应该考虑投资发展设计思维,人工智能主导的创新,文科、区块链等,且应该通过颁发奖学金来促进创造性学习,建立新的项目来认可创新,设立专门的机构,资助优秀和有抱负的学习者。政府的这种审慎举措可能有助于印度实现可持续经济生态系统的目标。(Firstpost)[2022/1/23 9:07:25]

区块链系统是构建在互联网架构之上的系统,互联网存在的风险,区块链系统同样存在。此外,区块链系统还存在一系列自身所独有的技术上的风险,比如智能合约的漏洞,比如对共识机制的攻击,比如对跨链和预言机数据的攻击……再此外,还有一点是我们和部分专家不一致的观点,区块链系统节点从功能到数据高度同质化,在受到病及类似攻击的时候,这种同质化既会简化攻击的复杂程度,也会强化这种攻击给区块链系统带来的可能危害,而不是像部分专家所说的区块链是多节点同质化系统,攻击需要突破每一个节点才有可能对系统造成危害。

观点:让用户能够真正理解隐私的重要性,才能推进产业发展:7月13日19:00,LatticeX中国区大使Jason、Oasis Network中国社区技术顾问Vic、Secret Network中国营销经理Kelvin、Findora内容负责人James参与了由ULink主办的“区块链技术不断前行的当下隐私充当着怎样的角色呢?”线上圆桌论坛。

Jason表示,区块链技术的公开、透明、不可篡改特性是把双刃剑,如果这个行业只有Token,隐私保护就是一个炒作的噱头,但如果区块链想要实现大规模使用,它承载的信息只会越来越多,数据之间的关联性会越来越多,这时数据的主权和保护问题便不可忽视,

Vic表示,滴滴事件给整个隐私行业带来了利好,从而推动用户对于整个隐私行业和数据保护意识的提升,让更多人意识到数据安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也让更多的企业意识到数据获取需要在合法的范围内进行。

Kelvin表示,在DeFi世界中存在着抢先交易的问题,大型的抢购活动之前一些公司或个人就可以获取到大众的矿工费,从而利用机器人矿工费抢先完成交易,获取相应的利益,但这个隐私的暴露问题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不公平的。

James表示,我们需要通过现有案例分析、立法监管不断推进、大数据行业的自觉性、隐私从业者的推进与教育让用户能够真正理解隐私的重要性,才能推进产业发展。[2021/7/14 0:50:37]

区块链在具体应用方面临的风险,与区块链自身的技术特点、区块链的应用领域和具体的应用场景直接相关。从技术特点来说,区块链的链上数据全网同步传输、高度冗余存储和去中心化运营,这些特点使得监管机构对区块链系统难以做到有效管控;链上数据和合约代码难以修改,这样就使得即使发现错误,错误也难以被更正。此外一些区块链系统,比如公链普遍实施了匿名,这无疑更加大了对区块链系统的管控难度。

观点:KLAY代币推动韩国加密交易所交易量增加:Cointelegrph发文称,数据表明,韩国交易所Coinone在6月份上线聊天应用程序科技巨头Kakao的klaytn(KLAY)代币后,其用户群每月增加了约10,000人。此外,KLAY的价值激增(在过去三个月中增长了两倍多)也导致其他交易所的交易量增加。[2020/9/12]

在应用方面,区块链系统经常被应用于暗网交易、等一些非合规领域,这对社会的整体秩序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对社会的整体利益也带来了损害。区块链系统在具体应用上有可能带来经济方面的风险和社会方面的风险。在经济方面,比如比特币等虚拟加密货币对现有货币体系的挑战,ICO、IEO、IMO等非法融资行为对金融秩序的冲击;在社会风险方面,比如非法或不良信息通过区块链系统进行传播,由此给整个社会秩序带来的危害。此外,由于区块链系统落地必然要与其他技术相结合和融合,从技术层面来看,区块链系统与其他技术的结合融合,也有可能会带来潜在的技术层面的风险。

在对区块链系统风险和应用风险的防范方面,除了制定技术标准,构建针对区块链系统和应用的事前、事中和事后监测监管监控技术体系;完善法律法规,针对区块链在不同行业应用可能面临的风险在法律法规层面进行规范外,我们认为还有一个极其重要的方向是群防群治。区块链是一个多方协同合作的系统,因此有必要充分挖掘去中心化运营和系统集体维护机制所内含的潜在力量,形成高效的共识机制,激励各方从风险防范角度共同维护系统的正常运营,防范各种风险的发生。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链链资讯

[0:15ms0-3:510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