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密货币:新加坡成为加密货币“避风港”:首批交易平台已获“原则性批准”

数年前,各国央行对包括比特币在内的加密货币开始“皱眉”,但未作大动静。然而,近期加密货币或将面临“寒冬”。

对加密货币整个生态圈的打压,已扩展至加密货币交易平台。币安支付在英国已大部分受限,监管同时由伦敦蔓延至布鲁塞尔、香港等地,穿透至吉隆坡。一向在多种议题上不合的美国两党,也难得在加密货币问题上寻找到了共同点,新泽西州等州近期将目标对准了加密货币平台BlockFi,指控其账户构成了未登记的证券发行,要求其立刻停止提供该产品。

坚定的支持者,逐快利的交易者,以及加密货币利益相关者,开始将他们的目光投向宽容地——新加坡。币安、以太坊、Gemini等都在这里。

面对加密货币“移民”,以“金融开放”态度自诩的新加坡,在坚持自我的同时不免两难:允许其发展将与欧美、中国等主要国家态度相悖,未来或将面临全球压力;但若加入后者的阵营,或将错失金融科技机遇。

首批交易平台已获“原则性批准”,走程序中

新加坡似乎已经做出了选择,或者至少是探验。

前SEC互联网执法主任:建立CBDC或许是货币政策史上最荒谬的金融理念:7月4日消息,前SEC互联网执法办公室主任John Reed Stark发推称,建立CBDC或许是货币政策史上最荒谬的金融理念。Stark认为目前已经存在运行良好并值得信赖的数字货币,我们并不需要CBDC;其次,CBDC会造成与全球金融系统稳定有关的许多不必要的风险,并且还会产生全球金融隐私问题、冲突和网络安全问题。

此外,Stark称,CBDC的巨大事业不值得付出成本和风险。[2023/7/4 22:17:33]

当地时间8月2日,澳大利亚加密货币交易所IndependentReserve宣布,已在《支付服务法案》(PaymentServicesAct,PSA)下,获得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onetaryAuthorityofSingapore,MAS)的“原则性批准”,允许其成为受监管的数字支付令牌(DPT)服务提供商。

根据IndependentReserve声明,该公司并不是唯一一家获得批准牌照的机构。“作为MAS原则许可批准的首批加密货币交易所之一,这反映出我们良好的日常运作政策、程序与风控系统,它同样也为行业参与者提供了确定性,为客户提供了安全性。”

声音 | 启迪区块链集团总裁:更愿意把区块链看成是下一代互联网的底层核心技术:金色财经报道,启迪区块链集团总裁石东伟表示,区块链是一个非常有趣的新兴技术,我更愿意把它看成是下一代互联网的底层核心技术,未来它将在实体经济、社会治理、商业贸易、金融等方面发挥巨大作用。经过2019年的酝酿,区块链的未来充满希望。2020年,中国区块链产业体系建设会进一步加强,行业与技术标准将逐渐形成,越来越多的机构将更加理性地看待区块链技术,积极发掘更多适用于区块链的实际应用场景。站在这样一个新风口,乐观展望的同时需要保持创新的思维和务实的行动。[2020/1/22]

数家加密货币交易平台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就全球范围看,新加坡的态度一直算是友好。

欧科云链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王海峰对记者表示,IndependentReserve作为首批获得“原则性批准”的平台,表明和印证了新加坡监管方面一直以来对相关领域积极友好的态度。“事实上,早在2018年11月新加坡便扩大了监管体制,并实行强制性许可制度。长远来看有利于相关企业在合规范内开展创新服务。尤其在全球监管趋严的大环境下,让新加坡成为区块链创新发展的热土。”

声音 | 韩国互联网振兴院:明年可能发生七大网络攻击事件 包括加密挖矿软件攻击:据韩联社消息,韩国互联网振兴院(KISA)称,预计明年将发生七大网络攻击事件,包括利用挖矿软件攻击“僵尸”PC以获取加密货币,此类攻击可能会通过各种途径传播,比如移动设备和物联网。[2018/12/5]

此前,新加坡高级部长、新加坡金融管理局主席尚达曼于?7月26日举行的会议中表示,有几家申请机构正进入最后核查阶段,以获得作为数字支付令牌服务提供商的许可证。

“自2020年1月《支付服务法案》生效以来,约有170家数字代币交易平台申请数字支付服务牌照。”他补充说,“在MAS与他们进一步接触后,30份申请被撤回,2份申请被拒绝。目前约有90家服务提供商在豁免牌照的情况下继续运营。”

2020年1月,《支付服务法案》(PSA)?正式生效,在新加坡运营的所有DPT服务提供商,包括加密交易所,都必须注册和获得许可。新的《支付服务法案》扩大了MAS的监管范围,将数字支付令牌服务等新型支付服务纳入其中,筛选其客户保障机制、交易与合规结构等,以确保支付公司符合反(AML)和反恐怖主义融资(CFT)的要求。

日本互联网巨头GMO已经开采超过900个比特币:据bitcoin.com消息,截至目前,日本互联网巨头GMO的采矿业务已开采超900枚比特币和537个比特币现金,该公司上月的哈希费率大致翻了一番。该公司透露,由于电脑数量的增加,其“哈希率上升”。今年4月,该指数为每秒241PH,高于3月的每秒129PH, 2月为每秒108PH, 1月份为每秒27PH。[2018/5/11]

对此,IndependentReserve表示,为了获得牌照,虚拟资产服务提供商必须实施控制,以确保适当的尽职调查和充分的风险披露。

《支付服务法案》首次明确了数字令牌的牌照。根据服务性质和范围的不同,支付服务提供商需要根据各自的情况,申请“货币兑换”许可证、“标准支付机构”许可证以及主要支付机构许可证。根据该法案,许可证申请的资格要求是,公司的董事中至少有一位是新加坡人或居住在新加坡的永久居民。这意味着,加密货币交易所在新加坡建立服务容易很多。

然而,目前为止,MAS尚未有批准任何加密牌照,DPT服务提供商由此一直在PSA豁免持有牌照的情况下运营。现阶段内,获得豁免许可的实体与公司包括火币、OKCoin、Bitstamp、Coinbase?、Ripple及BitGo等。

新加坡WBF交易所将上线MASK:据官方消息显示,WBF交易所将正式上线MASK,并于2月26日14:00在创新区金板块上线MASK/USDT交易对,充提开放时间待定。

据悉,Mask Network是一个帮助用户从Web2.0无缝过渡到Web3.0的门户。它允许用户在传统社交巨头的平台上,无缝发送加密信息、加密货币,甚至是去中心化应用(比如DeFi 、NFT和DAO);由此,用户们可以创造一个去中心化的应用程序生态。[2021/2/26 17:55:33]

“原则性批准其实就是正式批准。”一位加密货币平台相关人士对记者说,“只待流程与手续走完。”

新加坡逆流而行,金融风险不可小觑

汝之蜜糖,彼之砒霜。新加坡逐步吸纳了另一个亚洲金融中心同伴——香港的部分红利,尽管疫情让大部分经济体承受重压,但对新加坡吸收金融因子的影响并不大。

虽然对加密货币的态度一直友好,MAS也面临着两难境地。加密货币或许是一片科技蓝海,也是新加坡金融进一步发展的契机。资源匮乏的新加坡,旅游与科技金融是其吸引资金的两大关键支柱。如今形式恰好,加密货币平台陆续涌入,速度与规模或将扩大,如果忽略加密货币行业在吸引资金、技术与人员方面的潜力,或将致使新加坡错失机遇。

但另一个现实问题是,若新加坡当局逆流而行,坚持塑造相对友好的监管环境,不仅与中国香港、中国内地与其他主要国家背道而驰,加密货币带来的潜在的违法活动与金融稳定风险不容小觑。

对于全球监管热门对象“币安”,MAS仅表示将进行相关跟进。“我们将按照要求对币安控股有限公司在新加坡的子公司进行跟进。我们了解其他监管机构对币安采取的行动,并将采取适当的跟进行动。”MAS称。

币安CEO赵长鹏已将平台移入新加坡,暂时从一轮又一轮的监管中避避风头,同步在领英发布招聘讯息。而据financialtimes报道,加密货币Ether的创始人VitalikButerin也在这里。

今年6月,美国加密货币交易平台Gemini择新加坡为其亚洲总部,任命JeremyNg?为亚太地区负责人,常驻新加坡。Gemini表示,将根据新加坡2019年《支付服务法》向新加坡金融管理局申请许可证,作为其全球扩张战略的一部分。

“新加坡是亚洲主要的金融中心,拥有大量客户,尤其是私人财富领域的客户。我们与许多财富管理公司进行了对话,大家都需要一个加密货币解决方案。”JeremyNg说,“亚太地区的零售和机构客户可以购买、出售、存储和赚取超过40种加密货币,且支持新币、澳元和港币的法币兑换。”目前Gemini?正与SingPass?合作来简化新加坡居民在Gemini?开设账户的流程,同时确保安全和合规性。

除了成为平台避风港外,MAS友好的态度还体现在,其曾表态将对加密货币投资者受损情况提供援助,与欧元区相比,明显负责任不少。?

“比特币等加密货币完全没有任何价值支撑,投资者需要面临资金大幅甚至全部损失的风险。”这是欧央行官方偏爱的口头话术。它或意味着,一旦加密货币投资者利益受损,央行不太可能提供相应支持。

当地时间5月10日,MAS主席尚达曼在回答“会关于限制散户投资者在加密资产交易和投资中的敞口作何举措”时表示,MAS多次警告称,投资加密货币是有风险的,不适合散户投资者。大多数加密货币的价格都受到投机性波动的影响。“个人在投资或财务损失后负债,他们可能会被引导到新加坡信贷咨询公司,该公司将与他们合作,了解他们的财务状况,并协助他们与债权人达成适当的债务偿还安排。”

“在我看来,新加坡的态度一直算是包容且坚定的。”一位加密货币分析人士说,“但却又不可避免受到一系列外部压力。”

当地时间6月28日,MAS总裁RaviMenon发表“去中心化金融与货币的未来”演讲。他表示,与目前的集中化系统相比,技术正在使一种完全不同的金融基础设施方式成为可能。去中心化金融基础设施,开放的加密网络也可以潜在地增强包容性和创新。当各种规模的公司,甚至个人都可以直接进入金融基础设施后,更多的竞争与包容方可现。

央行背书的数字货币在此次讲话中被提及两次,上述内容更多可被视为对数字货币/虚拟货币的官方表态。

“关于货币未来的关键问题是: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之间的适当分工是什么?”RaviMenon说,“一个极端是一个完全中央集权的系统,即仅有中央银行货币;另一个极端是一个分散的系统,只有私人货币在流通。”在他看来,鉴于各自的文化规范、社会契约和制度结构,每个国家都必须在这统一体中选择不同的立场。

“StefanIngves曾告诉我,归根结底,这甚至不是一个货币问题。货币的未来太重要了,不能完全由央行决定。”他随即补充道。

即便MAS此次对首批牌照申请者开了一道便利,加密货币交易者仍不免担忧,MAS是否会不吝牌照,宽松监管领域是否会继续?

“我们希望政府和监管机构明确数字资产服务提供商能够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有边界且清晰的监管是良好的开端与发展催化剂。”一位加密货币交易平台负责人说。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链链资讯

[0:0ms0-2:609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