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美国议员提交更改链上交易的法案遭群嘲 有可能实现吗?

作者:Kason

2023年2月9日,美国伊利诺伊州参议员RobertPeters悄悄地提交了一项名为《数字产权保护和法律执行》的法案,该法案要求:对于在州内发生的区块链交易,在收到法院命令后,区块链网络需配合更改区块链交易或者执行智能合约,且该过程无需私钥参与。若区块链网络不予配合,会对区块生产者或网络验证者每天罚款5000到10000美元。

这一法案在佛罗里达律师DrewHinkes将其发到社交网络后引来巨大的争议。

拥有12万粉丝的加密分析师foobar表示,法院无需私钥即可让链上账户进行交易是一件很搞笑的的事。

投资公司DelphiLabs的律师兼总法律顾问GabrielShapiro?直接点明这一法案想改变区块链网络的“不可篡改性”。

欧洲议会通过新的人工智能法监管草案:金色财经报道,随着美国在技术监管方面下定决心,欧盟正在朝着人工智能 (AI) 领域的大型技术监管迈出又一大步。欧洲议会周三以压倒性多数以 499 票赞成、28 票反对、93 票弃权通过了新的人工智能法草案。该法律的最终版本预计将在 2023 年底的某个时候进行投票。

如果获得通过,该法律将对人工智能系统实施全面的基于风险的监管制度。威胁人们安全、生计或人权的人工智能——例如用于生物识别监控的人工智能——被视为构成“不可接受的风险”,将被彻底禁止。[2023/6/17 21:43:17]

Hinkes也表示这一提案难以实现,暴露了立法者对区块链技术的无知。

不可篡改性——区块链技术的核心特征之一

作为脱胎于比特币的技术,区块链的核心思想是将包含交易数据的账本交由全系统的节点而非单个或者少部分节点来维护、保管。

欧洲议会对加密法案MiCA的最终投票预计推迟至4月20日:金色财经报道,据 CoinDesk 援引知情人士报道,欧洲议会对加密法案 MiCA 的最终投票预计推迟至 4 月 20 日。本周三公布的一份文件显示,在关键的最终投票之前,只有一项预期的修正案已经被提交。[2023/4/13 14:02:15]

由于每一个节点都可以参与到账本的维护,不再单纯依赖于某个节点,它具有去中心化的特点。

由于每个节点都保存一份账本,单个节点难以控制或篡改数据,这赋予了链上数据不可篡改、可追溯、公开透明等重要性质。

区块链的“不可篡改”性与哈希函数的应用密不可分。哈希值一种数据摘要,它可以将任意长度的数据映射为固定长度的唯一值。

这意味着任何数据的最小更改都会导致哈希值的改变,因此可以通过比对哈希值来验证数据的完整性和真实性。

欧洲议会通过《数字服务法》 加强网络巨头经营监管:1月21日消息,欧洲议会当地时间20日以530票赞成、78票反对、80票弃权的表决结果通过《数字服务法》。据悉,该法律宗旨是进一步加强对大型互联网公司经营活动的监管。

具体内容包括:限制大型网络公司利用数据优势未经允许向用户定向发送广告,限制对同类型公司的绞杀性兼并,要求这些公司加强对平台上非法内容的自查等。该法律同时授权欧盟委员会对违反相关规定的公司最高处以该公司上一财年全球销售额6%的处罚。《数字服务法》随后将提交欧盟各成员国议会审议,在获得各国批准后生效并实施。[2022/1/21 9:04:13]

中本聪作为比特币的缔造者,将哈希函数应用于区块生成之中。每个区块由区块头与区块体构成,系统会根据区块头的信息运用哈希函数计算出当前区块的哈希值。而区块头是由上一个区块的哈希值、当前区块体的哈希值、时间戳等信息构成,区块体由交易数据构成。

简而言之,如果一个区块的交易信息被改变,那么该区块体、区块的哈希值也将被改变,该区块之后区块的哈希值也将被改变。如果想让后面的区块还能连接到它,后面所有的区块必须全部同时修改,否则被改之后的区块就全部脱离了区块链。但由于哈希值的计算很耗时,同时修改多个区块几乎不可能发生,除非有人掌握了全网51%以上的计算能力,也就是相当于整个系统超过一半的节点达成了改变区块的合谋,这是更难实现的。

正是通过这种联动机制,区块链保证了自身的可靠性,数据一旦写入,就无法被篡改。这就像历史一样,发生了就是发生了,从此再无法改变。

?“杀死”不可篡改性恐难实现

参议员RobertPeters的法案难以落地,因为他在要求区块链的出块节点、验证节点做他们难以做到的事。

由上文可知,如果一个区块中的交易被篡改,那么这个区块以及这个区块之后的区块哈希值将异于其他节点所携带的区块,会被系统自动识别为非法区块,这也意味着这笔交易会被识别为无效交易。即使每天对节点进行高额罚款,那也无济于事。

同时,这一法案还要求无需账户私钥即可对该账户的资金进行交易,这无异于打翻了“我的钱就是我的钱”这一加密世界信仰。

如若成真,那么这么做的区块链网络将会马上被加密社区抛弃。毫不客气的说,这一要求是在“杀死”区块链。

综上,参议员RobertPeters的法案不仅在实践中难以执行,反而会加剧司法实践与区块链技术、社区的冲突,注定难以实现。

区块链在公共服务中的应用场景

参议员RobertPeters的建议虽然离谱,但这不意味着区块链在公共部门中没有用武之地。

政府作为一个特殊的市场主体,其服务对象为公共利益。借助区块链可追溯性、去中心化、不可篡改性等特点,政府可将其应用于投票、公共财产管理、电子证据留存等方面。

以区块链+投票为例,政府可以使用区块链来记录选举结果,从而确保选举的公正性和透明度。由于区块链不允许数据被篡改或删除,所以选举结果可以被保留和验证,从而防止任何欺诈行为和不当的干预,这能有效提升投票工作的效率与公众对政府的信任。

以区块链+公共财产管理为例,政府可以将公共财产的所有权、使用状况、发生的变故等信息记录在区块链中,确保这些信息在动态更新的同时不被篡改或删除,进而保护公众利益不被侵犯,也便于这些财产得到适当的维护与管理。

再以区块链+电子证据留存为例,利用区块链“信息留痕”的特质,司法部门可以将信息向区块链网络的全体节点广播,经过交叉审核、共同记账后,有效的保障了信息安全可控、不可篡改,减少了人为干预因素,提升了电子证据的可采信度。

总的来说,政府可以利用区块链技术从多个方面提升公共服务的效率并降低服务成本,但前提是认识到区块链这一技术“去中心化”这一本质,以及“可追溯性”、“不可篡改性”等重要特征。

敬畏技术与社区——成功落地想法的前提

作为一种新兴技术,区块链已经成功与多个传统业务的场景相结合,创造出新的产品与市场。

区块链+金融促进了DeFi的兴起,使得以token作为底层资产的金融产品成为了人们参与投资、交易、流动性借代的一个可选项。

区块链+艺术品使得NFT市场在过去两年大放异彩,借助于区块链技术的可追溯性、唯一性等特质,艺术品可以实现全球流通,且买家无需担心买到赝品。

除此之外,区块链还能与供应链、保险、身份认证、IOT、分布式存储等场景相结合,并推出相应的产品。

上述结合的前提,便是产品提供商对区块链这一技术+传统业务场景在社区中如何应用有着深刻的了解,而不是提出傲慢、不可行的建议后想通过强硬手段推行这些建议,这么做注定会被社区、技术等多个层面,从多个角度用多种姿势抛弃。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链链资讯

[0:0ms0-3:706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