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宇宙:豆瓣十年前的“阿尔法城”是Decentraland的初级版!它为什么死了?

来源:果壳

作者:来福Raihuku

谁还记得豆瓣的阿尔法城?

捱过了2021,不少人已经“元宇宙PTSD”了。这时候,有人回想起了2010年底上线的“阿尔法城”,后知后觉这个十多年前的虚拟社区竟然有着如此浓重的元宇宙色彩。

阿尔法城社区一览丨www.homuralovelive.com以现在的眼光看,阿尔法城非常“简陋”,像是迷你版的谷歌地图,或者地图版的摩尔庄园。但就是这么一个在视觉上欠缺空间感的“城市”,用户在里面抢占街道,抱团结社,串门联谊,开店卖货,用代币交易等等。他们通过“版聊”进行这一系列活动。这个实验性质浓烈的社区,由豆瓣创造。一开始,阿尔法城采用邀请制,有少数用户会收到豆瓣官方邀请,或许是想先让“精英用户”开荒。据豆瓣老用户A君回忆,站内到处“求邀请”的盛况,像极了2021年初Clubhouse的火热。“这才多久,不管是阿尔法城还是Clubhouse,已经NBCS了。”

运营四年后,阿尔法城“陷落”,2015年5月,社区关停。那一年,社区“居民”有78817人。那一年,还有人类学家对这座遗迹做了“抢救性的挖掘”。?这条街,都是自己人??最初上线时,阿尔法城的城市结构非常简单,只有上下两层,以A~F的字母命名大区,每个区下有四五条街道。后续经过一次改版,改成了上、中、下三层,上层为一、二、三、四;中层以“数字+天干”命名,比如二甲坊、三乙坊;下层为具体街道,比如“三体街”。

Binance高管将担任俄罗斯银行协会加密专家中心负责人:2月18日消息,周四,币安宣布加入俄罗斯银行协会,旨在促进与地方当局、议员和加密货币行业专家的对话。该协会成立于1990年,包括俄罗斯300多家银行和金融机构,覆盖了该国近90%的银行业基础设施。该协会理事会已批准币安成为其会员,并启动了一个专门的数字金融资产和数字货币专家中心。该专家中心的任务是编写关于俄罗斯数字资产流通的专业审查报告,并向协会及其代表提供这一主题的专家数据,以及处理加密资产的国际经验报告。

该专家中心由币安在俄罗斯和独联体(CIS)的主管Olga Goncharova领导。Goncharova于今年1月加入币安,以推动俄罗斯和独联体的合规工作。在加入币安之前,她曾在俄罗斯银行担任部门主管。(Cointelegraph)[2022/2/18 10:01:19]

F区内有“三体街”和“飞面神教街”|zhangjingwei.blog.caixin.com/archives/83503换个更好理解的说法,最初的阿尔法城像北京市,下属有朝阳区、海淀区,朝阳区又有建国路、大望路等等;改版后的阿尔法城,更像中国,下属有北京市、上海市,中层有朝阳区、静安区,再下面是建国路、西藏北路。最有意思的来了,豆瓣设定了一个规则:全部街道的命名,完全由居民投票确定。于是,用户在无序的环境里自行聚集,同好们开始抢占街道,为自己的地盘起名。

动态 | 俄罗斯议员新提交案或将屏蔽涉及虚假ICO的网站:据Cointelegraph报道,本周二,一群俄罗斯议员提交了一份关于屏蔽可疑金融网站的草案。俄罗斯加密媒体Forklog认为,该法案的覆盖范围可能包含虚假ICO项目。根据该文件,一旦网站不符合现行法律,央行将有权叫停这些网站。此外,央行可以在审前结算的基础上,向法院申请屏蔽页面。[2018/12/13]

我们可以看到很多“谐音梗”:有用了物理概念的“小孔成巷”,用了文学名词的“朝闻道”,用了神话名词的“四不巷”,还有最早的“躺平党”聚集地“不知道”,早期中文GitHub“超链接”,甚至还有用了英文谐音梗的“Rock&Road”。还有一些街道名,直接取材自当年网络热梗,比如“技校精英大道”。这个梗应该来自于彼时兴起的名校绰号,清华是“五道口职业技术学校”,北大是“圆明园职业技术学院”,北师大是“积水潭师专”等等。当时还很流行调侃非主流,于是就有了“杀马特一条街”、“乡村名媛步行街”此类街道名。当然,在豆瓣永远是雅俗共赏。很多来自经典文艺作品的地标也映射在了阿尔法城街道中:《哈利·波特》里的“对角巷”,《查令十字街84号》的“查令十字街”,《银魂》的“万事屋一番街”,《海贼王》的“伟大航道”等等。你只需要看一眼,就知道这条街里有没有自己人。再小众的爱好,都有聚集地。在喜欢巴赫、热衷汉服Cosplay的三坊中,就有一群米兰球迷建的街道;懒得起名的四乙坊三街里,基督徒和尤文图斯球迷比邻而居;五甲一街因为迟迟没有名字,居民表示愿意住在“投票你妹街”。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太子的愉快木造街”。这个梗来自当时刚开始在国内流行的搞笑漫画日和及其中配版——《圣德太子的愉快木造建筑》,其中更是带火了“坑爹”这个词。而中配版的团队CUCN201,有两位成员已经功成名就。他们就是后来为人熟知的白客和宝木中阳。

俄罗斯代表团团长:区块链属于俄罗斯:据Cryptonews消息,爆出去年俄罗斯代表团团长Grigory Marshalko在东京会议上说:“互联网属于美国,区块链将属于俄罗斯”。区块链项目的相关律师Emma Channing表示,对区块链技术更加重视的国家可以成功创建后门,从而监视区块链活动。在软件方面,它是完美的木马。[2018/5/1]

搞笑漫画日和丨网络在阿尔法城,每一个名字就代表着一群认可同一种文化的人。据统计,阿尔法城“临终”时一共有126条街道。这说明,126个小圈子在这里自在生活过。阿尔法城的存在,把散乱抽象的互联网文化轻轻地拢在一起,给它们一个小小的房子。那里存放着的,都是人们的记忆。我觉得,像天涯、猫扑、饭否这些“过气网红”,都很难给人像阿尔法城这样的归属感。博客、饭否账号属于个人,没有圈子文化;天涯、猫扑的帖子和梗图会被顶掉,且会越来越难以检索。但即便这么多年过去了,我想起阿尔法城,就会联想到“太子的愉快木造街”,连同那些看日和漫画嘎嘎傻笑的日子。

据知情豆瓣用户透露,当年为了街道命名,可没少“撕”丨截图?卖任何东西的小店??除了划分好分区和街坊,阿尔法城也构建了经济系统。阿尔法城前期使用豆瓣的虚拟货币“小豆”,小豆的获取渠道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活跃度、发帖等等隐性数据,由官方不定期、不定量发放,另一种是在阿尔法城中逛街,会随机捡到小豆。

ConstitutionDAO宣布将再次参加苏富比美国宪法副本的拍卖:12月7日消息,ConstitutionDAO宣布将再次参加苏富比美国宪法副本的拍卖,同时将吸取上次因公开资金总额而导致拍卖失败的教训,本次筹款方式将分为公开捐赠和私人捐赠两种。捐赠0.1 ETH可铸造1 NFT,用作投标失败后退款的凭证。[2022/12/7 21:27:54]

街道命名大战中让人震惊的小豆余额丨网络交易方面,居民可以支付小豆开设“小店”,与淘宝、京东等购物网站不同的是,阿尔法城小店五花八门,比如各种婚恋交友店铺,记录菜谱的“深夜食堂”,供人进修提升的阿尔法城大学;小店也可以“出售”任何东西,比如胆大的居民甚至可以在深夜买“都市未详事件档案室”里的恐怖故事。后期,小豆被替换成了“阿圆”,同时,获取阿圆的方式也变成了只能通过捡和参与工作、买卖货品、证券等交易获得。如果说街道是一些标签,那么小店可以说代表着阿尔法城的生命力,这里不仅“搬运”了现实生活里的婚丧嫁娶,还有从灵魂到肉体的花样娱乐,连都有。早期阿尔法城已经有了类似组织,可能不太符合豆瓣多数用户的口味,乃至受众较少,没有形成组织,只停留在“口嗨”阶段:

后期改版之后,在五甲坊16号,一个名叫“阿尔法城”的组织成立了,宗旨是聚众,口号是小怡情,本质是从其他玩家身上榨点油水,来消解每天只能捡2个阿圆的心酸。虽说是,但玩票性质居多。所谓下注,也就是投投票,比如看奥运会中国能得多少奖牌。

Galaxy Digital创始人:去杠杆化进程已完成90%:7月7日消息,知名加密投资机构 Galaxy Digital 创始人 Mike Novogratz 在接受 CNBC 采访时表示,针对加密的去杠杆化进程感觉已完成 90%,但问题是价格的上涨需要更大的叙事和新的资本。[2022/7/7 1:58:16]

不得不说,阿尔法城是少数服务一条龙,且逻辑说得通的“个体户”。它分为大小,还设有公告栏、酒水间以及走势图。分区清楚,规矩严明,服务到位,让人不得不感叹,如果不是小店都统一房间规格,这位所有者会把它装修得更到位。除了娱乐,城内甚至还有“医院”和“缅怀”服务。三庚街6号开着一家“服务豆民”的医院,它的理想是集结平台上各个科室的医生,在线为大家解决身心问题,但回帖和提问寥寥。现在看来,阿尔法城的居民非常分散、兴趣广泛,只有互联网还在角落里存放着一群医生的伟大理想。这种分散,几乎是豆瓣的特质。有一位在豆瓣上几乎没有社交圈的用户,曾经单方面宣布“阿尔法城墓地开张”:“即使像我这样一个关注和被关注人数都不到三位数的人,也常常会在右侧的头像中见到‘已注销’的字样和一张空白的面孔。有时候,我想办法去搜索这些人的痕迹,但他们曾经留下的东西往往已经随着鼠标左键的一个点击完全消失。”

就因为这个充满感性的理由,他成立了一个墓地小店,在这里留下一些曾经有过交集的人的痕迹,以示纪念。当然,绝大多数小店“生意”,都更偏向活泼、单纯、浪漫。有的小店可以用小豆领养一颗天上的星星,“南疯家的愿望小铺”是提供平台为豆友们互相实现愿望,有的小店仅仅是一群想要逃离地球的人隔空相拥……值得一提的是,豆瓣最初有将小店拿来变现的想法,当年风靡全国的凡客,开起了阿尔法城内的第一家品牌店铺。与今天的广告投放类似,所谓凡客的小店,也就是凡客在城内投放了广告位。阿尔法城关停已经7年,我们只能通过观察居民的行为痕迹,一窥当年社区里真实的生活状态。在我们收集到的碎片里,仍旧能看到阿尔法城鼎盛时期欣欣向荣的社区生态。有意思的是,小店里兜售的“商品”,也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着豆瓣核心用户的属性。阿尔法城仅仅用“城市”和“经济”两个概念,靠用户UGC就成功地在虚拟环境里搭建起了一个有趣的、凝聚力强的社区。从这个层面上看,这个实验项目成功了。?是否生不逢时???阿尔法城之所以能重回人们视野,是因为元宇宙相关话题爆红,记忆力好的老豆瓣开始“招魂”,称阿尔法城就是中文互联网初代元宇宙。因为有话题热度加成,加上许多留存下来的有趣UGC内容,让现在的人觉得:阿尔法城好像有点意思。但据早期用户所言,阿尔法城只是看起来有意思。他们对这个实验项目的发展并不乐观,一是认为阿尔法城设定与小组、小站高度重合,没有形成差异化;二是2010年至2015年,中国互联网重心从PC端转移到移动端,每一个手机应用都包含社交和兴趣圈子,这时候的豆瓣不仅没赶上移动端的快车,阿尔法城的社交只能在web上版聊,相比其它应用既不够快捷,又不够深度。甚至连电商这条路,豆瓣也不明原因地没走下去。有人感慨阿法尔城“生不逢时”,所谓生不逢时,就是它如果放在现在,和元宇宙搁一起,没准儿有戏。什么是元宇宙?比较主流的解释是:元宇宙是下一代互联网形态。简单来说,我们现在是通过浏览各种平面屏幕参与互联网生活,未来我们将以虚拟化身“进入”虚拟世界。原本摸不着的各种互联网产品,我们可以在虚拟世界里“摸到”了——用我们的虚拟化身去摸。元宇宙构建的核心,也是现在让各个行业为之兴奋的原因之一,就是它将是当今各种发展中科技的大融合,最终搭建起上文描述的那个“可摸可感”的虚拟世界。阿尔法城作为一个地图形态示人的社区,即便包含一些元宇宙的理念,最终还是停留在平面。从这个角度来讲,阿尔法城即便诞生在当下,也不会是“首个元宇宙”产品。有观点称,如今火热的元宇宙概念并非起源于30年前的科幻小说《雪崩》,而是去年三月Roblox递交的招股书。换句话说,这是投资Roblox的资本方的需要,他们希望支持“元宇宙”概念以获得积极反馈。同时,互联网形态发展到了平台期,诸如VR/AR、区块链等新技术的拥趸,需要新的形态作为切入点去“游说”。所以,他们需要煽起“元宇宙”这把火。

去年三月,Roblox在纽交所上市。这家在中国没什么知名度的公司,当天市值逼近400亿美元,相比一年前涨了10倍。在上市之前,人们描述它为“给小学生做游戏的平台”和“满是乐高小人的4399”无论如何,把阿尔法城与元宇宙联系起来未免有些牵强。在我看来,阿尔法城存在的意义和豆瓣一样,为当年许多小众文化爱好者、愿意寄情在虚拟世界的居民,提供一个“精神角落”。2008年,阿尔法城上线的前两年,豆瓣的创始人阿北在站内翻译了一篇文章,来自《黑客与画家》的作者PaulGraham,标题是“城市与志向”:“你在剑桥能看到那种人不是赶巧。住那儿得牺牲。又贵又脏,天气也差。所以你在剑桥碰到的人是那种宁愿住又贵又脏天气又差的地方,也要和聪明人住一起的人。可能有一天互联网能让我们更进一步。可能有一天你真正属于的社区是虚拟的,住哪儿不重要。但我看不一定。真实世界的带宽很高,城市传递信息的有些方式非常微妙。”

阿北写道:“好文章能看得人心花怒放,手舞足蹈……也稍微有点茅塞顿开的意思。”有读者在底下留了这么一句话,“虚拟社区帮助城市这样的高带宽社区分担一部分带宽,这个价值就蛮大的。”

参考文献《消失的虚拟城市:豆瓣“阿尔法城”首次考古发掘报告》,作者:张经纬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314256阿尔法城地图,作者:故食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17526803/?_dtcc=1&_i=3047168mpvNwBq《谈谈阿尔法城的小豆》,作者:小满少尉https://site.douban.com/widget/notes/7258347/note/210869929/《十年后再谈阿尔法城——一座消失的虚拟城市》,作者:莫里https://www.gameres.com/871545.html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链链资讯

[0:0ms0-3:487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