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币化:香港金管局总裁余伟文:代币化债券潜力无限

来源:香港金融管理局官网

注:本文发表于2月16日。

金管局今日(2月16日)协助政府发行代币化绿色债券。这是第一只循香港法律制度发行的代币化债券,亦是全球首只由政府发行的代币化绿色债券。

这只代币化绿色债券以分布式分类帐技术(DLT)发行。DLT具有防篡改、不可变及透明度高等优点。目前,市场和公众对DLT应用的焦点多集中在比特币和非同质化代币(NFT)等虚拟资产以及央行数码货币(CBDC),但DLT的应用远不限于此。将DLT应用到金融市场的现有产品与流程,例如债券发行及交易,就是很好的例子。

简单而言,债券代币化就是在DLT分类帐上记录有关债券的实益权益,而非采用传统的电脑记帐方法。这不只是改变证券记帐的方式,其突破在于将债券以至其他与交易相关的金融工具、参与方及活动汇聚于单一数码平台,从而促进彼此间的互动,大幅度减低相关成本及促进全过程自动化,长远而言,更可能令现有的市场运作方式出现根本性的变化,并让投资者掌握更大的主导权。

香港金管局:正在跟内地合作测试数字人民币:香港金管局总裁余伟文今日对外表示, 金管局正与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研究使用数字人民币进行跨境支付的技术测试,并做相应的技术准备。同时,下半年有望推出债券南向通、理财通等。(财联社)[2021/3/15 18:46:24]

让我们看看这次代币化发行如何体现DLT的好处。

按照传统的发行模式,每只债券均有纸本票据作为「出世纸」,该纸本票据会存放于中央证券托管机构(CSD),在香港即是债务工具中央结算系统(CMU)。债券的持有及转让均经过CSD的记帐作纪录。与此同时,债券交易的款项经由另一个渠道——即时支付结算系统——进行。现金及债券的转帐要同步进行,才能顺利交收,确保任何一方都不会因另一方不履行债务而蒙受损失。这一过程称之为货银两讫(DvP)。流程颇为复杂,对运作系统有很高要求。

香港金管局官员:将积极配合数字人民币发展,探讨完善跨境人民币资金流通渠道:香港金管局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局长许正宇今日书面答复议员提问时表示,人民银行数字人民币的试点目前主要应用范围为内地的零售支付,而央行亦正在内地一些城市开展数字人民币试点。如果央行有意就数字人民币在内地以外地区(包括在香港)的使用作出探讨,政府及金管局会积极回应及配合,并会继续与业界和内地当局探讨完善及扩大跨境人民币资金双向流通的渠道。他表示,央行数字人民币若能应用于跨境支付,将可进一步促进香港与内地(包括粤港澳大湾区)互联互通。政府及金管局会继续与人行保持联系,探讨合作的可能性。此外,香港金融发展局已筹组一个工作小组,研究香港如何把握数字人民币发展的机遇。(香港特区政府官网)[2020/10/21]

代币化发行可省却上述大部分步骤。在所谓「数码原生」的发行中,债券「出生」于相关平台。同样道理,现金亦以CBDC等现金代币的形式存放于平台。交易只是简单涉及DLT平台上买方与卖方的钱包之间交换债券与现金代币,更可即时同步进行,消除任何交收延误及交收风险。

香港金管局:减发外汇基金票据以增加港元流动性:香港金管局表示,计划于2020年4月21日、4月28日、5月5日及5月12日举行的四次外汇基金票据投标中,每次减少发行50亿港元91日期票据。如四次投标中的计划减发量全部执行,票据总减发量将为200亿港元。香港金管局指出,在实际执行上述减发计划时,金管局会注意市场情况及每次减发后的效果,并保留不全部执行四次减发的可能性。(上证报)[2020/4/9]

今次发行的代币化债券保留了传统发行模式的部分元素。例如债券首先存放于CMU并以传统方式诞生,然后才在数码平台进行代币化。此举是为审慎起见,同时亦因为全面实行数码原生发行的若干环节尚未具备条件。即便如此,我们仍然显著提升了整个流程的效率,将传统债券发行一般需时5个营业日(T+5)的交收程序大幅缩短至1个营业日。如非市场惯例的需要,例如让买方有时间安排资金以完成交易,交收程序还可以进一步缩短。

声音 | 香港金管局总裁:香港首家虚拟银行年底有望试营业:金色财经报道,近日,中国香港金融管理局新任总裁余伟文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目前香港金管局已经发放8家虚拟银行牌照,香港首家虚拟银行有望年底试营业。除银行服务之外,区块链技术在贸易融资、跨境支付等方面的应用以及监管科技等,也是香港金融科技今后发展的重点。区块链在香港应用场景的落地是香港金融科技发展的一大亮点。余伟文表示,未来将会继续加强区块链技术在贸易融资和跨境支付方面的运用。他表示,区块链技术能够有效保证贸易文件的真实性、企业信息的有效性,从而方便银行等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进行风险识别,更好地帮助优质中小企业拿到相应的贸易融资。而在跨境支付方面,余伟文指出,当前跨境支付存在费用高、效率低的问题,区块链技术和中央银行数字货币将有助于解决这一问题。[2019/12/17]

这种运作上的改进并不只限于发行环节。世界其他地方此前进行的个别数码发行基本上针对一级发行部分。香港这次发行的代币化债券则更进一步:涵盖整个债券的生命周期,包括二级市场买卖的交收、息票派付以至期满赎回都在平台上处理,并有潜力使用可自动执行的智能合约进行,进一步提升效益。

声音 | 香港金管局总裁:香港和内地的合作在区块链的应用上有所体现:中国香港金管局总裁余伟文最近接受采访时表示,香港和内地的合作在区块链的应用上有所体现,今年11月,香港银行同业结算有限公司旗下附属公司与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下属机构签署《谅解备忘录》,明年第一季度将就两地贸易融资平台对接进行概念验证。(第一财经)[2019/12/9]

细心的读者会留意到,效益提升及自动化的关键在于将所有程序都集中在平台上进行。因此除了将债券代币化外,支付环节(即现金)亦需要代币化。

这次发行中,银行提供法定现金,以换取由金管局「铸造」的港元现金代币,方便在平台上进行一级发行及二级市场交易的交收,以及息票派付与期满赎回。

这些现金代币与批发层面的CBDC类似。目前,金管局在跨境CBDC支付平台「mBridge」与国际结算银行创新枢纽(BISIH),以及中国内地、泰国及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的中央银行合作,在这次交易中,现金代币的发行与赎回与金管局在「mBridge」中所采用的机制相若。未来,资产代币化与金管局在CBDC方面的举措之间可产生巨大的协同效应。例如,我们将在下一阶段进一步研究,在代币化资产平台与「mBridge」平台之间建立联系,或可促进跨境债券交收与投资。

既然代币化有诸多好处,大家自然会问:为何业界仍未踊跃采用?

原因之一是基建方面需要不少投入。建立及管理DLT节点成本高昂,在技术上亦有一定程度的要求。其二是标准与兼容性方面亦存在尚待解决的问题:近年一些商用代币化平台面世,这些平台在其各自(通常是私有性质)的DLT网络上运作,容易令产品市场与资金池都出现割裂的情况。

最后还有运作或制度安排等非技术环节的问题。举例说,作为代理人的银行可能需要在平台上为发行人提供前所未有的支援。另外,除非终端投资者基本上都能接入平台,否则行之多时的托管安排可能需要更新,让托管机构可代表投资者持有数码证券。由此可见,要代币化普及,投资者需要采取行动,为迎接DLT这项新技术做好准备。

这些问题并非无法解决;应用程式界面(API)等具成本效益的方案已经出现,可以解决某些问题。不过,与许多其他新科技的应用一样,要有足够多的人转用有关科技,才能充分发挥其效益。因此,包括金管局在内的公营机构或可发挥示范、协调作用,鼓励业界使用。

面对种种挑战,我们将如何开拓DLT的巨大潜力?

金管局的代币化之旅始于2021年的「Project Genesis」,这是我们与BISIH辖下香港中心合作进行的一项概念验证研究。这次发行在该项目的基础上迈出一大步,将有关科技应用到实际交易中。展望未来,我们将继续与业界合作,测试其他可提高绿色和可持续金融市场以至整体资本市场的效率及透明度的创新功能。其中一个可能是实时追踪及汇报投资项目的环境影响,从募集资金所支持的资产直接收集数据加以整理并传送至DLT平台,让投资者可随时容易获取有关资料。另一个可能是在平台上甚至跨平台进行二级市场交易。

我们亦希望鼓励其他发行人考虑进行代币化发行。我们正撰写白皮书,总结这次发行的经验,希望为其他感兴趣的发行人提供参考。

同时,我们必须确保香港的生态圈能配合代币化的更广泛运用。这次试点发行证明香港的整体法律及监管制度具有弹性,能配合支持代币化债券。然而,我们似有空间做得更多更好。部分海外地区已为DLT上数码原生的证券,以至在非传统CSD上创设的数码证券提供法律确定性。我们会研究这些发展,并在白皮书中详细说明我们下一步的工作计划。

金色早8点

金色财经

Odaily星球日报

欧科云链

Arcane Labs

深潮TechFlow

MarsBit

澎湃新闻

BTCStudy

链得得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链链资讯

[0:15ms0-2:701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