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定币:USDC事件反思:完美的稳定币是不是伪命题

3 月 16 日,Circle 发文宣布已经基本上清除了所有积压的 USDC 铸造和赎回请求。这也意味着,USDC 已基本渡过了本次因硅谷银行“暴雷”而引发的脱锚危机。

回顾本次事件,自 Circle 披露在硅谷银行存有 33 亿美元储备资金起,到美国财政部、美联储、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宣布储户可支取所有资金止,USDC 这一曾被视作合规标杆的稳定币因市场恐慌而大幅脱锚,最低一度折价至 0.877 美元。

此外,由于采用了 USDC 作为主要抵押资产,当前市面上发行规模最大的两大去中心化稳定币 DAI、FRAX 也迅速受到波及,前者所依仗的超额抵押机制以及后者所骄傲的 AMO 模块均未起到预期中的“维稳”效果,二者的脱锚曲线与折价幅度与 USDC 几乎没有区别。

欧易OKX 金融市场总监:Web3将无可避免地对互联网盈利模式产生影响:7月14日消息,欧易OKX金融市场总监Lennix在7月14日举办的全球Web3生态创新峰会中表示,Web3暂时不会全面取代Web2的互联网盈利模式,但却会对其产生不可避免的巨大影响。

Lennix认为,如果企业有方法说服用户继续通过授权个人隐私数据来换取更精准的产品服务以及资讯,仍可以实现Web2.0式的创收。但用户在个人数据层面上的私权观念意识是无法被扭转的。

据了解,出席本次活动的有SUSS校长Cheong Hee Kiat、新跃社科大学教授李国权、华为云亚太地区高管等。[2022/7/14 2:12:34]

“持有稳定币也会亏损?”

这是许多圈内投资者从未考虑过的事情。虽然随着 USDC、DAI、FRAX 的回锚,本次危机最终只是虚惊一场,但关于什么样的稳定币才能保证“稳定”已成为了行业级的关注焦点。

印度公务员考试涉及Web3和NFT:6月9日消息,印度今年的公务员考试包含什么是Web3和什么是NFT的试题。据悉,印度公务员考试需要两年的准备时间,有100万考生参加。(trustnodes)[2022/6/10 4:15:16]

在过去几天里,我们已看到了许多相关话题的讨论。部分讨论把目光聚焦在了本次危机中未受波及的一些稳定币种(比如 USDT、TUSD、LUSD,sUSD),试图借此找到“完美稳定币”的方向。

但只需稍微细看,你便能发现这些稳定币均存在着不同类型的风险。

USDT 的情况已是老生常谈了。虽然作为本次事件的间接受益者,其发行规模已进一步增长至 750 亿美元左右,但不透明的储备状况始终是悬在 USDT 头上的一把利剑。

BKEX Global将于11月2日12:00上线FILUSDT永续合约:据BKEX Global官方公告,BKEX Global 将于2020年11月2日12:00(UTC+8)上线FILUSDT永续合约,合约乘数0.1FIL;最小变动单位0.01;杠杆倍数为1-50。

此前BKEX已上线正反向永续合约,且已涵盖BTC、ETH、EOS、DOT等在内的多个主流币种。详情点击原文链接。[2020/11/1 11:22:10]

TUSD 在机制上与 USDC 一样均为储备状况透明的中心化稳定币,因此理论上来看发生在 USDC 身上的事情完全有可能在 TUSD 的身上重现,只不过这次刚好是 USDC 选择了硅谷银行出了问题(TUSD 的储备资金主要在巴哈马的 Capital Union Bank)。

万卉:USDT等稳定币很早就在代码当中植入冻款后门:7月13日消息,Primitive Ventures 创始合伙人万卉在其新浪微博账号中指出,多重稳定币很早就在代码当中植入冻款后门。

她援引6月份的推特内容,推文指出USDT (ERC20)代码里有addBlacklist和destroyBlackFunds两个参数,USDC有blacklist,PAX有lawEnforcementRole(铁拳特权)和wipeFrozenAddress(冻结地址抹杀)两个参数。[2020/7/13]

LUSD、sUSD 的情况值得进一步细说。作为完全由原生加密资产(前者 ETH、后者 SNX)超额抵押而生成的去中心化稳定币,二者很好的避开了本次滋生自银行系统的风险,但这一抵押机制却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资金效率低下(比如 sUSD 的抵押率要求为 400% )以及发行扩张速度较慢等问题。

动态 | 美元兑人民币汇率再次下跌 USDT场外价格报6.94元:今日美元兑人民币汇率再次下跌,最低跌至6.7326元,而USDT价格在火币OTC交易区的价格仍稳定在6.94元。[2019/1/14]

只从安全方面考虑,LUSD、sUSD 等类型的稳定币也并非全无风险 —— 在极端行情下,抵押资产的清算效率将会直接影响协议的健康状况。曾几何时,DAI 也走过这条路子,但却在 312 的历史级行情波动中因清算不及时而产生了约 400 万美元的坏账,在此之后 Maker 才逐渐加深了与看起来足够透明的 USDC 的绑定。

综合来看,似乎没有任何一个稳定币能够完美地隔离所有风险,做到“风险千万重,我自岿然不动”。这不禁让我们开始反思,所谓“完美稳定币”究竟是不是一个伪命题?

回归到稳定币的起源上来。

加密货币是个小众行业,它对弱需求的人门槛高,对强需求的人风险高。稳定币的出现正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即为弱需求人提供出入金通道,为强需求人提供交换媒介。

稳定币的脆弱性表现在,作为连接加密世界与现实世界的桥梁,其必须承受双边风险 —— 在加密世界一端这可能表现为抵押资产波动、黑客攻击等等,在现实世界一端则可能表现为储备缺口、流动性紧缩等等。

当前,市面上既有的稳定币均需要承受来自加密世界与现实世界两端的风险,只不过各自的风险构成完全不同。

以本次脱锚的 USDC 为例,其所承担主要的风险来自于现实世界一端。

至于另一个脱锚稳定币 DAI。受 USDC 的风险传导,DAI 也要承担一定的现实世界风险,但由于敞口上限的存在,这一风险状况整体上相对 USDC 会稍低一些;不过,由于 DAI 的另一部分抵押品主要是 ETH 等原生加密资产,所以它同时也需承受一定的加密世界风险。

至于 LUSD、sUSD,其所承担主要的风险来自于加密世界一端。

由此,我们可以简单的做一个数学模型,假设来自现实世界与加密世界两端的风险系数均为 1 。USDC 的风险构成或许是 0.9 + 0.1 ;DAI 或许是 0.7 + 0.3 ;LUSD 和 sUSD 或许是 0.1 + 0.9 ;至于 USDT 和一些无抵押的算法稳定币,前后两端的数字或许会超过 1 ……

(Odaily 星球日报注:这些数字只是为了更具象的陈述,不同稳定币之间的风险状况并不能被精准量化。)

基于这一评估体系,我们也重新思考了稳定币赛道的未来发展趋势。相较于寻找某种“完美稳定币”,我们更倾向认为,未来仍会有多种风险结构截然不同的稳定币共存,且可互相作为对方的避险选择。

加密货币一直以来都是个高风险行业,层出不穷、多样百出的外界“事故”决定了“险”和“避险”的定义持续在变,这也使得在不同的情况下“风险资产”和“避险资产”的角色甚至可以互换。在这次的银行业危机中,LUSD、sUSD 成为了 USDC 的“避险资产”,但在极端行情之下,USDC 或许也可能成为前者们的“避险资产”。

易卜生说过这么一句话:“活着总是有风险的,你活得越久,风险就越大。”

对于加密货币行业而言同样如此。随着行业的进一步发展,更多不可预期的风险将会持续出现。我们需要做的,是正视风险,并更好地管理风险。

来源:星球日报

Odaily星球日报

媒体专栏

阅读更多

金色财经 善欧巴

金色早8点

白话区块链

Arcane Labs

MarsBit

欧科云链

深潮TechFlow

BTCStudy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链链资讯

[0:15ms0-2:899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