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密货币:拥抱Web3 新加坡后悔了吗

图片来源:由无界版图AI工具生成

新加坡副总理兼财政部长黄循财不开心了。

在过去一个季度里,新加坡政府高层、新加坡金融管理局 (MAS)多次在不同场合释放自身对web3的态度:加密货币没有内在价值,新加坡不看好加密货币。

这种情绪在估值320亿美元的加密货币交易所FTX破产后,迎来高潮。上周,黄循财在国会上强硬表示,新加坡并不计划成为加密货币活动的中心。他强调,对加密货币投机不再容忍。

过去一年里,Web3成为了一种展示“上进心”的手段。包括新加坡、美国、英国、日本、加勒比、阿联酋、迪拜在内的多个国家和地区都在表态,要对Web3高度重视,甚至成为全球加密资产中心。似乎不倾情拥抱web3,就等同于不重视科技创新。

Circle CEO呼吁美国建立拥抱DeFi世界的链上美元系统:8月10日消息,Circle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Jeremy Allaire发布一则宣传片,呼吁美国就数字货币“做出选择”,并重申美元面临的威胁。

Allaire在视频内容提及加密货币“从根本上改变支付方式”的能力,并与九十年代末拨号互联网与如今在智能手机、人工智能等技术下的现代网络状态进行比较,称“唯一没有跟上技术动作的是美元”。

Allaire表示,在当今的全球经济中,美元的强势地位正受到威胁。“让我们建立一个链上美元,它是一个强大的开发者原语,它拥抱多链、动态的DeFi世界,包括小额支付甚至是大规模资本市场。让我们在美国内建设这个系统,让全世界知道美国监管机构正在确保这些系统的安全、透明并受到银行级监管风险管理标准。”[2023/8/10 16:18:17]

而现在,加密货币正让新加坡蒙羞。

在FTX暴雷之后,数据显示,约有24万新加坡人损失了财产,占新加坡人口的4.2%。新加坡政府控股的投资机构淡马锡,对FTX的总计2.75亿美元投资,打了水漂。

彭博分析师:美国将在 2022 年通过适当的监管拥抱加密货币:金色财经报道,彭博资讯(BI)上周发布了 2022 年加密货币前景报告。彭博资讯的分析师 Mike McGlone 分享了他对加密货币市场未来的展望。 McGlone表示,受到中国禁令以及加密美元和NFT等革命性技术扩散的激励,我们预计美国将在 2022 年接受加密货币,并有适当的监管和相关的看涨价格影响,比特币似乎处于 10 万美元的轨道上,我们可能会看到暂停、修正和更新的牛市。法定货币的无限供应应该会维持价格上涨,特别是在供应有限的比特币和以太坊中,我们预计更广泛的采用将占上风并克服大多数波动,比如 2021 年接近 50% 的修正。此外,股市回报的一些正常化和美国国债收益率的持续下降可能会影响投资组合中的比特币和以太坊。

接近 2022 年开始时,比特币面临的关键问题是它是达到顶峰还是继续巩固牛市。我们相信是后者,并且在这样的世界中,基准加密货币正朝着成为全球数字抵押品的方向发展。2022 年的关键支撑位可能在 50,000 美元左右,阻力位在 100,000 美元左右。(news.bitcoin)[2021/12/14 7:37:55]

黄循财表示,对淡马锡的亏损非常失望。新加坡第一夫人、淡马锡前CEO何晶称,这笔投资是“脸上的耻辱”。原因是,他们的投资的FTX是一家管理糟糕,且可能存在欺诈行为的公司。

美国国会候选人:美国政府需要拥抱加密和区块链,以免落后于其他国家:近日,Jonathan Herzog正在竞选纽约州第10选区的国会议员,他希望获得加密社区的支持,以推动他在民主党初选中超过在位近30年的Jerrold Nadler。

Herzog认为,怀俄明州开创了一个伟大的先例,美国政府需要拥抱加密和区块链,以免落后于其他国家。他还认为,纽约的比特许可证(BitLicense)不利于该州加密空间的发展。(Cointelegraph)[2020/6/9]

过去,依靠友好的监管,新加坡在2、3年内,吸引了大量加密货币公司在当地设立办公室,区块链行业活动变得越来越多。以太坊创始人“V神”在2021年9月表示,“很多人都搬到了这里,新加坡成为了加密货币社群的中心之一。”

然而,随着熊市来临,过去半年里,越来越多的加密货币企业暴雷,而他们的名声都不太好,或是管理糟糕,或是存在欺诈问题。

声音 | BANKORUS总裁:应积极拥抱STO:金色财经独家现场报道,金色沙龙?破茧系列“STO能否成为区块链行业强心剂”在四分之三区域全球商业中心举办,在圆桌会议环节,安华国BANKORUS总裁表示,STO是融资手段和融资模式的更新,对于中小企业及创新企业创业有很大助力,应该积极拥抱STO。金色沙龙系列活动由金色财经主办,贝壳公关承办,节点资本联合主办。[2018/10/27]

这些“问题团队”,或多或少都可以和新加坡沾上关系,对国家声誉造成影响。新加坡国立大学法律教授 Kelvin Low在接受《金融时报》采访时说,声誉受损的情况比人们所知道的要严重得多,每当有这类公司出问题时,总可以追溯至新加坡。

面对棘手的局面,新加坡已作出取舍。新加坡副总理兼财政部长黄循财,在最近出席的2场活动上都给出了明确的边界:拒绝加密投机,监管将更严格;聚焦于有责任的数字资产生态系统的创新。

这将决定接下来新加坡Web3生态的走向。

声音 | 聚金资本首席经济学家:要积极拥抱区块链等新科技手段:中国人民银行郑州培训学院教授、聚金资本首席经济学家王勇今日在《上海证券报》撰文表示,在金融科技日益发展的今天,金稳委的监管科技手段也需要及时跟上,积极拥抱区块链、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科技手段,大大推进金融监管的智能化和现代化,提高监管效率。[2018/7/6]

新加坡想要什么样的Web3?

今年6月,新加坡副总理兼经济政策统筹部长王瑞杰重点提及了当下广义的Web3的范围:元宇宙、NFT、DeFi 和 DAO。

加密货币投机被严厉禁止,新加坡政府认为,“记录数字资产所有权和所有权转移的代币化和分布式账本提供了经济潜力。”——这是他们认为的在数字资产创新方面的正确道路。

亚洲某头部加密基金研究总监何信(化名)对36氪表示,新加坡对数字资产的态度没有因为FTX事件而出现重大转向。“新加坡没有不拥抱加密产业,而是新加坡拥抱的加密产业相比大众理解的有偏差。”

他认为,在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近期的发言里,也侧面展示了他们对金融科技的构想。“他们对数字资产行业提出了五大突破点,比如即时汇款、原子结算、可编程货币、通证化资产和可信持续性发展数据,这都是新加坡会积极助力发展的方向。”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局长孟文能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重点解释了可编程货币和通证化资产。

在他看来,可编程货币拥有加密货币、稳定币、通证化银行存款和央行数字货币这四种形式。其中,加密货币是不被看好的,“在区块链网络之外,加密货币除了作为投机工具,没有任何有用功能”。

他认为,加密行业的真正价值来自于对资产进行通证化。比如,将实物资产和金融资产通证化以提高金融交易的效率和降低风险。可以理解为,代币需要和艺术品、房地产、证券,或者碳信用额度等有实际价值的事物进行绑定,才能形成被认可的数字资产。

反之,从事加密货币业务的创业者正迎接来自新加坡的“寒气”。

新加坡并没有完全禁止加密货币相关业务,但他们强调,对想要开展加密货币业务的企业的审批,正变得“严格且漫长”。有创业者感慨,这个流程漫长的令人痛苦。

在国会上,黄循财表示“过去的预测过于乐观”。当下,新加坡对于他们所鼓励的数字资产的界定,变得愈发清晰。欢迎哪类企业,不欢迎哪类,也更具体了。

加密行业的下一站

有学者认为,新加坡通过Web3争夺人才、提升就业的目的已经达到。

实际上,从去年底起,新加坡对加密行业的监管就开始一路收紧,给行业降温。

2021年底,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将全球最大的加密货币交易所“币安”列入“投资者须警惕名单”,禁止其向新加坡居民提供服务。币安新加坡站也彻底关闭。币安亚洲地区主管 Gleb Kostarev 表示,“时代变了”。

今年1月,新加坡禁止加密货币服务商向当地居民宣传他们的产品。不得在网站、广播、广告牌等渠道宣传。

4月,监管提出新规:当地公司即便面向国外提供服务,也需要申请新加坡当地的牌照。

10月,监管表示将继续加大力度阻止散户的参与,拟打算不允许散户使用信用卡和杠杆购买加密货币。以及,试图限制当地稳定币发行。

而很多机构最想要的就是散户市场。

相比之下,香港在鼓励散户交易方面释放的决心,显得更加“激进”与开放。

10月底,香港发布《有关香港虚拟资产发展的政策宣言》,第一次明确将虚拟资产发展落实到文件,明确表示,允许零售投资者合规买卖虚拟资产,放宽散户参与有关交易。

一位Web3创业者过去更青睐新加坡,但他告诉36氪,接下来也打算在香港“试探”一下,设立办公室。

对于他来说,新加坡的监管框架稳定是主要吸引力,为创业者提供了更多安全感。比如,即便是在现行监管框架下不能合规的技术创新,也可以被允许短期内做些试验。

“新加坡的优势体现在稳定、监管架构稳健、营商环境良好、基础设施齐备等方方面面。”欧易OKX研究院对36氪解读道,“新加坡对加密行业的政策是鼓励技术创新的同时,又保持谨慎,但绝不是在阻止这种创新。”

他们认为香港的优势是:“有数年金融科技沉淀、优秀的学术环境、来自世界各地的人才库、健全的法律体系、还可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深化与内地合作,优势也非常明显。”

据上述加密基金研究总监何信观察,政策上,两地对于牌照的态度都较为开放,差别不大,区别会更多体现在营商环境的执行层面,包括基础配套等,比如企业银行开户、人才引进等。

他认为,未来在政策和实际操作上两地都有很强的竞争力,“香港会奋起直追。关于亚洲数字资产中心的地位之争,还未尘埃落定。”

文|苏子华

编辑|乔芊

来源:DeFi之道

DeFi之道

个人专栏

阅读更多

金色早8点

金色财经

去中心化金融社区

CertiK中文社区

虎嗅科技

区块律动BlockBeats

念青

深潮TechFlow

Odaily星球日报

腾讯研究院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链链资讯

[0:0ms0-2:690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