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M:货币政策四季报再谈通胀:预计通胀水平总体保持温和,但消费复苏存在不确定性

本报记者刘佳北京报道

作为市场走势重要风向标的货币政策四季报出炉。

近日,央行对外发布了《2022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对通胀压力、居民消费等热点话题做了详谈,并从五个方面总结了去年全年我国货币政策实施成效以及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所取得的成果。

对于我国通胀形势,《报告》判断,预计通胀水平总体保持温和,也要警惕未来通胀反弹压力。

在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看来,总体上央行对全球经济的研判仍不乐观,对于国内经济则更有信心,但储蓄向消费转化、房地产、地方财政等领域的不确定仍强,货币政策还未到调整阶段。

央行货币政策司司长:扎实稳妥推进数字人民币试点测试:7月13日消息,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邹澜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今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今年上半年,人民银行继续会同各参研机构,扎实稳妥推进数字人民币试点测试。

一是圆满完成了北京冬奥会的场景试点,使数字人民币作为科技名片在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上完成了精彩亮相。

二是稳步扩大试点测试范围。经报国务院同意,数字人民币试点从原来的「10+1」试点地区拓展到 15 个省市的 23 个地区,深圳市、苏州市、雄安新区、成都市 4 个地方取消了白名单限制,吸收兴业银行作为新的指定运营机构。

三是持续创新特色应用场景,延伸数字人民币服务触角。围绕稳经济大盘这个大局,通过智能合约等特色功能,在保民生、促消费、扩内需、稳增长中积极发挥作用。

四是积极参与国际交流合作,拓展数字人民币「朋友圈」。截至今年 5 月 31 日,15 个省市的试点地区通过数字人民币累计交易笔数大约是 2.64 亿笔,金额大约是 830 亿人民币,支持数字人民币支付的商户门店数量达到 456.7 万个。

邹澜介绍,下一步,人民银行将稳妥有序扩大试点范围,加强场景建设和应用创新,开展重大问题研究,深化国际交流合作。(人民网)[2022/7/13 2:10:32]

“助力提振信心、扩内需仍是当前主线,促消费、扩投资、稳地产为政策主要发力点。但随着疫情冲击边际消退、经济恢复向好、融资环境改变,后续货币政策进一步宽松的空间也在逐渐收窄。”温彬认为。

美联储货币政策正受到前所未有的紧缩压力:4月1日消息,金十期货特约国泰君安期货点评美国非农数据:本次非农就业数据刻画出美国劳动力市场仍然保持强劲状态,同时薪资压力依旧不减,通胀预期-薪资螺旋上升正在逐步酝酿。结合3月31日发布的美国2月PCE物价指数同比上涨6.4%(1982年以来最高水平),种种信号皆预示着通胀正朝愈演愈烈的方向发展,同时也意味着美联储货币政策正受到前所未有的紧缩压力。目前市场对5月加息50bp的预期达到了77%、6月继续加50bp的预期超过60%。加息对于黄金的影响路径可能不是从名义利率上行、影响实际利率上行这条逻辑线传导,而是美联储的举措到底能不能成功在经济软着陆的情况下抑制通胀。只有在经济软着陆和通胀显著回落两个条件同时满足,黄金的价格重心才可能显著下移。(金十)[2022/4/1 14:31:55]

通胀水平总体保持温和

中国社科院程炼:数字人民币对货币政策影响不会很大: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金融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国家与金融实验室学术委员会秘书长程炼认为,零售型数字货币除了作为传统的支付工具外,还可承担一些其他功能。例如,可根据不同使用主体设置不同份额、不同的使用期限,从而更好地实现相关政策意图。这是数字货币相对传统现金的亮点,但相对于现有的银行支付系统与第三方支付而言,优势并不大,因为后者实现这些功能也不存在技术上的本质困难。数字人民币意图取代的现金通常不被认为是货币政策操作的工具,因此它的数字化对货币政策影响不会很大,除非数字人民币的推出导致了比较大的金融结构变化。(第一财经)[2020/11/19 21:18:04]

“2022年我国CPI同比上涨2.0%,PPI涨幅逐季下行,全年同比上涨4.1%。过去五年、十年我国CPI的年均涨幅维持在2%左右,在内外部挑战中实现了难能可贵的物价稳定局面。”央行表示。

地区货币政策监管机构总裁:对虚拟货币作为支付工具存疑:地区货币政策监管机构总裁杨金龙:对虚拟货币作为支付工具存疑。货币政策主管机关2013年就定调,比特币等虚拟货币是商品,虚拟货币和法定货币是要区分的。此前,杨金龙表示,区块链技术是改善银行业务的一种很好的方式,将有助于当前的金融体系的发展,银行将考虑利用区块链提高电子支付系统的安全性和效率。[2018/3/15]

不过《报告》指出,短期看通胀压力总体可控,当前我国经济还处于恢复发展过程中,有效需求不足仍是主要矛盾,产业链、供应链运转通畅,PPI涨幅预计将总体维持低位。中长期看,物价水平具备保持基本稳定的有利条件,我国经济供需大体平衡,货币政策保持稳健,居民通胀预期平稳。

《报告》同时提出,对未来国内物价走势的不确定性也需关注。

“通胀方面,本次《报告》基本表述与三季报类近。”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称,此次《报告》对潜在通胀压力的措辞较为缓和,但对潜在通胀风险继续保持警惕。“主要是国内需求处于恢复阶段,有效需求不足仍是主要矛盾;粮食连年丰收,储备充足,生猪产能基本恢复常年水平,国内物流运输畅通,工业产能恢复等,物价稳定基础坚实。”

周茂华认为,在国内物价温和可控情况下,货币政策重心仍是稳增长、稳就业,物价对政策影响有限。但在海外通胀继续维持高位,地缘冲突干扰供应,能源、原材料等商品价格仍远高于常年水平,加之国内需求复苏等,需要对潜在通胀压力保持警惕。

对于后续通胀上行的风险,中信期货固收组张菁在研报中指出,央行主要关注一则疫情防控优化后消费动能可能逐步升温;二则劳动力市场加速回暖可能对未来工资变化产生影响;三则各方面政策累积效果还在逐步显现;四则主要发达经济体通胀较为顽固,海外高通胀也可能通过生产、流通等环节向国内传导。

“要加强监测研判,持续关注通胀反弹压力。”央行强调。

消费复苏不确定依然存在

与三季报相比,在四季度《报告》中,央行对今年的消费表现进行了展望。

央行认为,在今年制约居民部门消费回暖的因素有望缓解,包括随着疫情防控优化,消费场景将得到拓展;前期积累的预防性储蓄也能够逐步释放为实际消费;另外各地的促消费政策效果或将逐步显现。

不过央行也表示,消费复苏的不确定依然存在。

“疫情三年居民收入放缓,资产负债表受到一定程度冲击,居民存款能否更多转化为消费尚待观察,未来疫情演进的复杂性也需关注。”央行称。

“近三年来受疫情影响,我国消费动能进一步放缓,导致‘不便消费’、‘不愿消费’、‘不敢消费’,居民预防性储蓄需求上升,叠加资本市场波动加大、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居民存款高增,消费、地产等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明显减弱。”温彬表示。

数据显示,2022年居民存款增加26.26万亿元,同比多增6.59万亿元;2023年1月,人民币存款增加6.87万亿元,同比多增3.05万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6.2万亿元,仍处于高位。

由此可知,如何促进高额储蓄最大化向消费转化,并保持房地产、地方财政等关键领域的平稳运行,仍是当前经济修复的重中之重。

“此次央行设立专栏分析消费,指出2023年需要短长结合、综合施策,进一步改善社会心理预期、提振发展信心,推动一系列促消费政策出台,并加快完善新市民和农民工的社保覆盖、失业和社会保险的全国调剂统筹等影响居民消费的中长期因素。”温彬称。

中信证券研报则认为,中长期看,我国居民消费要通过提高中低收入群体消费倾向和完善收入分配格局来进一步挖掘消费潜能。

“当前还处于经济回暖初期,不确定性犹存,央行大概率不会主动收紧,货币政策还未到调整阶段,助力提信心、扩内需仍是主线。”温彬坦言。

王青认为,《报告》强调“消费复苏存在不确定性”,未再强调“一段时间以来M2增速处于相对高位”,这表明央行对消费需求大幅反弹和货币供应量较快增长等因素推升通胀的担心有所缓和,同时也意味着今年促消费政策还有较大空间。

“另外,经历上年大规模退税、理财产品大规模赎回等特殊因素推高M2增速后,今年该指标有望走出温和回落势头。”王青补充道。

责任编辑:孟俊莲主编:张志伟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链链资讯

[0:15ms0-4:469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