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O:你用对了吗?十年年度“十大语文差错”,超实用

每年由《咬文嚼字》杂志发布的“年度十大语文差错”是文字工作者非常关心的事。从中,我们可以学到很多避免文字差错的知识。我们收集汇总了2012年-2021年以来的“年度十大语文差错”资料,收供大家学习借鉴。一定要记得收藏哟!

年度十大语文差错汇总内容

2021年版

1.“六安”的“六”误读为liù。

2.“蔓延”误为“曼延”。

3.“接种疫苗”的“种”误读为zhǒng。

4.“途经”误为“途径”。

5.“必需品”误为“必须品”。

6.“赓续”误为“庚续”。

7.“失之偏颇”误为“有失偏颇”。

8.“血脉偾张”误为“血脉喷张”。

9.“情结”误为“情节”。

10.“行拘”误为“刑拘”。

2020年版

1.“新冠”的“冠”误读为guàn。

2.“戴口罩”误写为“带口罩”。

3.“共渡难关”误写为“共度难关”。

4.“杏林”误为“杏坛”。

5.“宵禁”误为“霄禁”。

6.“挤兑”误为“挤对”。

7.“副作用”误为“负作用”。

8.误用“叹为观止”形容疫情失控。

9.“科创板”误为“科创版”。

10.“螺蛳粉”误为“螺丝粉”。

2019年版

1.足协致歉声明中的成语误用:以“差强人意”表示让人不满意。

2.明星微博中的知识差错:把“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当成孔子的话。

3.干支纪年中的用字错误:“己亥”误为“已亥”。

4.科技新闻中的词形错误:“挖墙脚”误为“挖墙角”。

5.影视新闻中的用字错误:“主旋律”误为“主弦律”。

6.经贸新闻中的不规范用字:“鲇鱼”误为“鲶鱼”。

7.司法新闻中的词语误用:“不以为意”误为“不以为然”。

8.环保新闻中的用字错误:“禁渔”误为“禁鱼”。

9.波音坠机事件中的用语错误:“令人堪忧”是病态结构。

10.相关新闻中的词语误用:“令人不齿”误为“令人不耻”。

2018年版

1.重庆公交车坠江报道中的读音错误:“口角”的“角”误读为jiǎo。

2.高校校庆演讲中的读音错误:“鸿鹄”的“鹄”误读为hào。

3.“进口博览会”报道中的用字错误:“青睐”误为“亲睐”。

4.演艺圈风波报道中的用字错误:“捅娄子”误为“捅篓子”。

5.范冰冰逃税报道中的用字错误:“不知所终”误为“不知所踪”。

6.世界杯赛事报道中的不当表达:“争夺冠亚军”。

7.中美贸易争端报道中的词语误用:“反击”误为“反戈一击”。

8.沙特记者遇害报道中的词形错误:“籍籍无名”。

9.国际关系报道中的修辞错误:“360度”大转弯。

10.社交用语中的用词错误:赠人物品用“惠赠”。

2017年版

1.电视中的人名误读:老舍的“舍”误读为shè。

2.“双十一”宣传中的用字错误:“蘋”误作“萍”。

3.热播电视剧中的读音错误:“参商”的“参”误读为cān。

4.“虐童”事件报道中的用词错误:“非营利”误为“非盈利”。

5.灾害报道中的概念混淆:“飓风”误为“台风”。

6.社会新闻报道中的法律词语误用:“起诉状”误为“起诉书”。

7.影视演职员表中的词语误用:“领衔主演”。

8.不得体的礼貌用语:“敬请期待”。

9.社会管理报道中用词错误:“城乡接合部”误为“城乡结合部”。

10.商业广告中的用词错误:“一诺千金”误为“一言九鼎”。

2016年版

1.航天新闻报道中的读音错误:“载人飞行”的“载”误读为zǎi。

2.经济新闻报道中的用词错误:“一篮子货币”误为“一揽子货币”。

3.美国总统大选报道中的量词混淆:“任”误为“届”。

4.英国脱欧公投报道中的概念错误:“脱离欧盟”误为“脱离欧洲”。

5.韩国“亲信门”事件报道中的词形错误:“手足无措”误为“举足无措”。

6.娱乐新闻报道中的用字错误:“凭借”误作“凭藉”。

7.娱乐明星的用字错误:“令人髮指”误为“令人發指”。

8.体育明星的词形错误:“作为”误为“做为”。

9.广告宣传中常见的用字错误:“绅士”误为“绅仕”。

10.常见的食品名用字错误:“黏豆包”误为“粘豆包”。

2015年版

1.诺贝尔奖报道中的用字错误:“生理学或医学奖”误为“生理学和医学奖”。

2.“九三”阅兵式报道中的概念错误:“抗战胜利纪念日”误为“日本投降日”。

3.“抗战”纪念活动中的用字错误:“罄竹难书”误为“磬竹难书”。

4.APEC会议报道中的概念错误:“亚太经合组织成员”误为“亚太经合组织成员国”。

5.“反腐倡廉”新闻报道中的文字错误:“严惩不贷”误为“严惩不怠”。

6.《通用规范汉字表》公布后的常见用字错误:“勠力同心”误为“戮力同心”。

7.名人报道中容易混淆的词:身价/身家。

8.足球赛事报道中的概念错误:“发角球”误为“罚角球”。

9.医学报道中的用词错误:“综合征”误为“综合症”。

10.电影片名中的表达错误:《失孤》。

2014年版

1.“议案”“提案”混淆。

2.“入驻”误为“入住”。

3.“单独二孩”误为“单独二胎”。

4.“国际间”。

5.“通信”误为“通讯”。

6.“拘留”误为“逮捕”。

7.阿拉伯数字和“几”连用。

8.“碑文”误为“墓志铭”。

9.“松树”误为“鬆树”。

10.“折桂”误为“折桂冠”。

2013年版

1.央视比赛节目中的出题错误:“鸡

菌”误为“鸡枞菌”。

2.浙江高考作文命题中的知识差错:“英国作家戈尔丁”误为“美国作家菲尔丁”。

3.“王立军叛逃”案报道中的用词错误:“服法”误为“伏法”。

4.“棱镜门”报道中的用词错误:“泄密”误为“泄秘”。

5.“胡蜂蜇人”事件报道中的用字错误:“蜇人”误为“蛰人”。

6.文化新闻报道中的称谓错误:“文职干部”误称“文职将军”。

7.刑事案件新闻报道中误用的一个词:“弑”。

8.汉字书写中经常写错的字:“冒”。

9.律师公文中的用词错误:“受权”误为“授权”。

10.街头店招中的常见差错:“羊蝎子”误为“羊羯子”。

2012年版

1.“发酵”被误读为“faxiao”。

2.在报道黄岩岛事件时,媒体多次把“潟湖”误为“泻湖”。

3.莫言的《天堂蒜薹之歌》常被误为《天堂蒜苔之歌》。

4.在使用繁体字的场合,“皇后”的“后”常被误成“前後”的“後”。

5.在报道抓捕周克华的新闻时,某些媒体很不得体地把周克华称作“爆头哥”。

6.女明星错用“贱内”。

7.在法制新闻报道中,“囹圄”一词常被误为“囫囵”。

8.在交通安全新闻报道中,“酒驾”“醉驾”纠缠不清。

9.在谈论中日钓鱼岛争端时,网络上常常把“兄弟阋于墙”误成“兄弟隙于墙”。

10.在使用汉字数字时,“零”和“〇”常被弄混

2021年版1.“六安”的“六”误读为liù

菌”误为“鸡枞菌”。2013年央视《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总决赛冠军争夺战中,主考官李梓萌出题jīcōngjūn,荧屏公布的答案为“鸡枞菌”。其实,正确的写法是“鸡

菌”,“”应读“zōng”。鸡

菌,食用菌的一种,由于生长在泥土中,所以字从“土”。味美如鸡,俗称“鸡”。后来为表示生物类别写成了“鸡

菌”。“枞”有两读。读“cōng”,木名,冷杉;读“zōng”,地名用字,安徽省有“枞阳县”。二者都与食用菌无关。2.浙江高考作文命题中的知识差错:“英国作家戈尔丁”误为“美国作家菲尔丁”。浙江省2013年高考作文题给出的材料里有一句名言:“世界正在失去伟大的孩提王国。一旦失去这一王国,那是真正的沉沦。”试题把说这句名言的“英国作家戈尔丁”错成了“美国作家菲尔丁”。浙江省教育考试院知悉这一情况后,迅即召开高考情况通报会,承认了这一差错,并向全体考生道歉。威廉·戈尔丁是英国的小说家、诗人,198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3.“王立军叛逃”案报道中的用词错误:“服法”误为“伏法”。2013年,王立军、薄谷开来因涉嫌犯罪被公开审判,有媒体在报道中说:“王立军被判处15年有期徒刑后,认罪伏法,不上诉”,“涉嫌杀人被公开审判,薄谷开来认罪伏法”。其中的“伏法”均是“服法”之误。“伏法”指犯人被执行死刑,是一种客观事实;“服法”指犯人服从判决,是一种主观态度。4.“棱镜门”报道中的用词错误:“泄密”误为“泄秘”。在“棱镜门”事件报道中,“泄密”是一个高频用词,但多家媒体把“泄密”误为“泄秘”。“秘”和“密”都有秘密的意思,但侧重点不同。“秘”强调内容隐蔽,客观上不为人所知,如“秘方”“秘史”“揭秘”等;“密”强调隐蔽内容,主观上不让人知道,如“密谈”“机密”“泄密”等。二者不宜搞混。5.“胡蜂蜇人”事件报道中的用字错误:“蜇人”误为“蛰人”。2013年陕西南部秦岭等地,曾发生严重的胡蜂蜇人事件,导致数十人死亡。有媒体在报道这一事件时,把“蜇人”的“蜇”误写为“蛰”。“蜇”和“蛰”字形相近,但音、义皆不同。“蜇”读zhē时,指蜂等用刺刺人或动物;“蛰”读zhé,是蛰伏的意思。6.文化新闻报道中的称谓错误:“文职干部”误称“文职将军”。文化新闻报道中常出现“文职将军”一词,比如在提到著名歌唱家李双江时,不少媒体就常用到这个称谓。在我国军队中,专业技术三级以上文职干部享受将官相应的工资标准、生活待遇,但并没有授予相应的军衔。在我军法规条例中,并无“文职将军”这一名称。2013年8月,解放军总部颁发了《关于规范大型文艺演出、加强文艺队伍教育管理的规定》,其中明确规定:军队中“专业技术三级以上文职干部不得称将军或者文职将军”。7.刑事案件新闻报道中误用的一个词:“弑”。2013年10月浙江温岭市某医院三名医生被患者持刀捅伤,其中一位医生不幸遇难。多家媒体在报道时称之为“弑医案”,有篇新闻标题就是:《温岭弑医案,医患调解机制为何“失灵”》。“弑”是古语词,指臣子杀死君主或子女杀死父母。医生与患者之间不存在这种关系,不能用“弑”字。8.汉字书写中经常写错的字:“冒”。“冒”人人都认识,但很可能落笔即错,有人说是汉字中的“第一易错字”。“冒”上面部分下不封口,两短横与左右竖不相连,不少人误写作“曰”或“日”。汉字中还有一些以此作部件的汉字,如“日冕”的“冕”、“玳瑁”的“瑁”等,《汉字听写大会》的参赛选手在书写时都出现了错误。9.律师公文中的用词错误:“受权”误为“授权”。为了解决纠纷,企业或个人有时委托律师全权处理。接受委托后,律师常为当事人发布“律师受权声明”,但“受权”常被误成“授权”。“授权”即把权力授予他人,“受权”即接受他人赋予的权力。律师接受企业或个人委托发表声明,是“受权声明”,而非“授权声明”。10.街头店招中的常见差错:“羊蝎子”误为“羊羯子”。羊蝎子是一种常见的大众美食,指羊的脊椎骨,因形状像蝎子,俗称“羊蝎子”。因蝎、羯形似,不少街头饮食店的店招中,将“蝎”写成了“羯”。“羯”读jié,有两个意思:一指羯羊,即阉割了的公羊;二指我国古代的一个民族,匈奴的一个别支。“羊羯子”说不通。

2012年版

1.“发酵被误读为“faxiao”。“发酵”的“酵”往往误读成xiao。自1985年发布《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后,“酵”字统读为jiao,不再读xiao。但几十年来,该字一再被念错。  2.在报道黄岩岛事件时,媒体多次把“潟湖”误为“泻湖”。去年日本大地震时,曾把日本地名“新潟”误为“新泻”;今年又把“潟湖”误为“泻湖”。“潟”音xi,义为咸水浸渍的土地;“潟湖”是浅水海湾因湾口被淤积的泥沙封堵阻泻而形成的湖,也指珊瑚礁围成的水域。黄岩岛的潟湖,属于后一种情况。因为“泻”的繁体字“瀉”与“潟”形近,导致误读误用。  3.莫言的《天堂蒜薹之歌》常被误为《天堂蒜苔之歌》。“薹”,是蒜、韭菜、油菜等生长到一定阶段时在中央部分长出的细长的茎;“苔”,是指一类苔藓植物。有人误以为“苔”是“薹”的简化字,以致把“蒜薹”写作“蒜苔”。  4.在使用繁体字的场合,“皇后”的“后”常被误成“前後”的“後”。这一差错,在以往的书法作品和商品广告中多次出现。今年中国书画艺术研究院名誉院长赵清海将写有“影後”二字的立轴现场送给影星归亚蕾。由于这一场面曾由电视报道,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影响。  5.在报道抓捕周克华的新闻时,某些媒体很不得体地把周克华称作“爆头哥”。称周克华为“爆头哥”,无疑是化残忍为一笑。  6.女明星错用“贱内”。2012年7月,大S发布一条微博说:“老公的餐饮服务业能往这样美好的方向发展,贱内与有荣焉!”网友一时议论纷纷。“贱内”是一个谦辞,旧时是男人对别人称说自己的妻子,大S显然错了。犯类似错误的还有主持人朱军的“家父”一例,2007年他曾在节目中对嘉宾毛新宇说:“不久前,毛岸青去世了。首先,向家父的过世表示哀悼。”而“家父”应是称自己父亲时的谦辞。  7.在法制新闻报道中,“囹圄”一词常被误为“囫囵”。今年影星张国立在一份因儿子张默吸而代其道歉的声明中说儿子“目前又身陷囫囵,暂不能对公众有一个交代”。“囹圄”读作lingyu,意思是监狱。“囫囵”读作hulun,意思是完整、整个儿的。  8.在交通安全新闻报道中,“酒驾”“醉驾”纠缠不清。2012年10月,王志文在上海街头酒驾被查,不少媒体在报道时,都把“酒驾”误说成“醉驾”。“酒驾”是酒后驾驶,每100毫升的血液中酒精含量超过20毫克但不到80毫克;“醉驾”是醉酒驾驶,指每100毫升血液中酒精含量等于或大于80毫克。两者的法律后果不一样。  9.在谈论中日钓鱼岛争端时,网络上常常把“兄弟阋于墙”误成“兄弟隙于墙”。2012年,针对钓鱼岛事件,与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很多人喜欢引用“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来说明当下的情势,但不少人不会写“阋”字,有人误成“隙”,还有人误成“嬉”。“阋”音xi,意为争吵。  10.在使用汉字数字时,“零”和“〇”常被弄混。阿拉伯数字“0”有“零”和“〇”两种汉字书写形式。2011年开始正式实施的《出版物上数字用法》规定:一个数字用作计量时,其中“0”的汉字书写形式为“零”;用作编号时,“0”的汉字书写形式为“零”。许多人在涉及编号的场合,错误地以“零”代“〇”。比如,“二零一二年”是错误写法,应该是“二〇一二年”。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链链资讯

[0:0ms0-4:352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