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OK:名医互联网直播中心丨中国医生平均年薪19.7万,你达标了吗?

前段时间,丁香园丁香人才发布了《2021年度中国医院薪酬调研报告》,让公众得以一窥中国医生的薪酬情况,以做参考。

据了解,这份报告历时将近一年,针对包括京沪多所一流医院在内的全国190家医院,每家医院收集19个热门科室、4个职称级别的薪酬信息,力求完整、全面的呈现医生薪酬与福利水平。

医院科室薪酬分布

报告显示,2020年中国医院员工薪酬平均约19.7万元,其中公立医院整体薪酬水平较民营医院高出约三成。而医疗界平均收入最高的五个科室为肿瘤科、普通内科、心血管内科、内分泌科、神经外科。

数据显示,肿瘤科以正高职称年薪28.8万、副高24.2万、中级19.5万、初级16.7万、平均年薪22.1万名列榜首;普通内科平均年薪21.2万位居第二;心血管内科平均年薪21.1万元;内分泌科20.7万元;神经外科20.5万元。而超声科以19.1万的平均年薪位列被调查科室的最后一位。

中国医生薪酬排名前五

肿瘤科22.1万

普通内科21.2万

心血管内科平均年薪21.1万元

内分泌科20.7万元

神经外科20.5万元

美国医生年收入排名前五

骨科51.1万美元

整形外科47.9万美元

耳鼻喉科45.5万美元

心脏科43.8万美元

放射科42.7万美元

疫情影响医生薪酬

疫情对于医生薪酬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无论是中国还是美国。《2021年度中国医院薪酬调研报告》透露,新冠疫情后公立医院地位备受重视,多方面因素叠加,民营医院发展空间受到影响,薪酬普遍下降。

另一方面,由于高职级医生往往收入渠道相对多元,小幅度薪酬下调对其总收入影响不大,在疫情大背景下,医院薪酬总盘子不变,部分医院对职称最高的医生收入下调,同时提升年轻医生的薪酬,希望以此鼓励奋斗在抗疫一线的年轻医护积极性。

而对于美国医生来说,据报道,自疫情暴发以来,美国医疗机构营业额下降了55%,患者量下降了50%~90%,大量医疗机构通过裁员、强制休假、降薪等方式缓解经营压力。2020年3月,美国4.3万名医护人员被裁员。9%独立执业的医生也关闭了自己的诊所。

一位内科医生透露,所在医院决定借1.5亿美元来发放医生和其他医务人员5月15日之前的工资,“至于5月15日之后是什么情况,仍是未知数”。

另一位内科医生表示,所在医院给医生的工资支付基准将降至2019年月平均水平的70%。

你的薪酬达标吗?

抛开国内外医生收入差距不谈,公众号《温柔医刀》的作者春哥曾描述过自己的无奈:

“20多年前,我临床医学本科毕业,到上海一家县级医院工作,一个月拿2000多块钱,父母劝我,回老家吧,开诊所、开药店一个月都一两万,你老家的同学都又买房又盖房了。

我没听,说大城市发展空间大,以后考上研究生就好了。

16年前,我博士研究生毕业,在省级大医院工作,父母又问我一个月拿多少钱?我说还是2000多一点,父母再劝我,赶紧回来吧,你老家的同学都当老板了,小孩也生了两个。

我又没听,说低年资医生收入低是正常现象,过几年晋升了职称就好了。

一晃十几年过去,物价不知道涨了多少,房价也不知道翻了几倍,但是我的收入连20多年前老家同学的水平都还没赶上。

以前读书的时候,坊间盛传当医生收入很高,一个月有好几万,虽然当年学医不完全是冲收入,但是希望学医后过上好一点的生活也是原因之一。现在,亲戚朋友看到我们,也总把我们当成功人士的榜样训诫后辈要向我们学习,只有我们自己心里明白,我们所谓的成功跟银行卡上的数字无关!”

在中国,培养医生的成本高昂。一名医科学生成为执业医师,通常需要七至八年,成为主任医师需要约二十年。但医生所能得到的物质回报却不一定尽如人意。

然而国内医疗服务定价很低。通常来讲,门诊挂号费、医生护士的诊疗费都只有几元到几十元不等。医生没有高薪。

“不同职称的基本工资相差不多。我作为主治医师的底薪是每月一千元,主任医师也就比我多两三千块钱。剩下的都是靠奖金,奖金就是临床工作的提成、手术的提成,按照比例分配。”

“我工作的医院科室,刚毕业的‘小大夫’,一个月总收入八千到一万,住院总医师有一万出头。主治医师按年资分低年主治和高年主治,收入分别是一万五六和两万左右。副主任、主任差不多能拿到三、四万。基本上,收入的绝大部分都是奖金。”

“我们科室有一位六十岁的‘大牛’,我有一次看到他的工资单,那个月他总收入是五万。”

“你想想,一个属于全国顶尖、‘TopTen’的大夫,算上奖金,他一个月工资也就五万块钱。”

随着生活成本的不断高涨,作为“三高”人群——执业成本高、风险高、工作强度高,医生真的还能轻松实现职业的“养老自由”吗?

《医师法》时代,中国医生多点执业迎来新规定

由于职业的特殊性,医生增加额外收入的渠道非常有限。目前来说,多点执业作为一个合法渠道,能有效增加医生阳光收入。

然而今年的8月20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医师法》,它的出台标志着我国执业医师进入《医师法》时代。

而关于医师多点执业,过去都是政策规定,这次是真正入法,在法律上被允许,这也是一个突破。《医师法》继续沿用了《执业医师法》有关内容,如国家实行医师执业注册制度,医师必须经注册后,才可以在医疗卫生机构中,从事相应的医疗卫生服务。

如何理解这些规定?

《医师法》第十五条规定,医师在二个以上医疗卫生机构定期执业的,应当以一个医疗卫生机构为主,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相关手续。国家鼓励医师定期定点到县级以下医疗卫生机构,包括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提供医疗卫生服务,主执业机构应当支持并提供便利。

这一规定实际上是延续了十多年来有关多点执业的政策。

医师多点执业,指在两个以上的医疗机构内执业,新医改文件就提及过这一规定,而且也是新医改的任务。

推进医师多点执业的原因:促进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缓解基层群众看病难等。

在新医改推进的过程中,也在不断推进多点执业,从2009年开始,国家陆续出台了多项政策。

2009年9月,原卫生部发布了关于医师多点执业有关问题的通知。

2011年7月,原卫生部再次发文,提出扩大医师多点执业范围。

2014年,五部委联合印发《关于推进和规范医师多点执业的若干意见》,提出探索备案管理、实行区域注册。此后,包括2017年在内的相关文件,对此也有提及。

2017年2月,《医师执业注册管理办法》公布以后,做出了三点规定,可以向卫生行政部门备案,医师变更执业注册信息进行网上办理,这都为多点执业提供了很多方便。

在放开医师多点执业方面,深圳走在了前列,早在2015年7月就全面放开了医师多点执业。

虽然国家政策层面在逐步放宽医师多点执业,但落地实施却并非想象中那般容易。医师多点执业为什么推进难?一方面是公立医疗机构院长不太愿意,另一方面跟医师自身有关,医师不愿意多点执业或自身能力不够等都是影响因素。

被收入“困住”的医生,如何寻找出口?

据丁香人才求职就业调研报告,超31%的医生拥有副业。

除了多点执业,火热的网络问诊、投稿写作和自媒体发展,也为医师施展专业能力提供了更多的渠道与观众,不局限于体制,尝试更多可能性,未尝不是医师提升个人价值的机遇。

最后问个扎心的问题:您的年薪拖大部队后腿了吗?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链链资讯

[0:15ms0-3:533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