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币:注意力管理:你和富人的差距在这里拉开

为什么说贫穷会限制人们的想象力?

为什么在一场心理学试验中,所有人都和100英镑近在咫尺却最终无缘?

什么是视网膜效应?

01<<

相信你一定看过这个新闻:一个骑着共享单车逆行的程序员大晚上被杭州西湖区域执勤交警同志拦下。交警还没开口说话,却没想到程序员突然情绪崩溃,猛摔手机,紧接着哭喊,要跳湖自杀。

为什么呢?

原来他被老板逼着加班赶项目,家里的女朋友又没带钥匙,催他回去开门。

长期的压力,加上当晚一边是公司里的顶头上司,一边又是家里的女王,两边都给他压力,两边都不能得罪。然后现在又多了个警察叔叔把他半途栏下。骆驼背上的最后一根稻草落下,终于把他压垮了,崩溃了。

很多网友看了后纷纷表示同情,而且感同身受,舆情热度一时无二。

可是,如果我们理性地代入角色,难道就没有其他办法了吗?

既然已经那么疲劳;而且仅仅骑一辆共享单车就能到达,意味着公司和家的距离并不太远,为什么不能花上几十块钱,在网约车里舒舒服服地一去一回,闭目养个神,从容地送个钥匙呢?

事实上,在杭州这个新一线城市中,程序员的月薪少说8k,多则2万+。区区几十元钱可能仅仅是程序员小哥1小时左右的收入,用在处理这种低频小概率事件中可以说完全是花钱花在了刀刃上;然而,即使在身心已经如此疲惫的情况下,这位程序员小哥哥依旧选择只花1元钱去逆向行驶共享单车,然后紧接着上演了这出。

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02<<

有一个答案很可能接近真相:为了省钱。

是的,“勤俭持家”已经在我们中国人的心中根深蒂固,当然也是我们的良好传统,但你一定听过这句话:“贫穷限制了人们的想象”。

因为“心穷”是一种习惯,“心穷”的人自然而然就会把有限的注意力耗散在如何“省钱”这件事情上,然后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甚至把自己搞得疲惫不堪,却不见得获得太妙的结果。

比如你是否曾经停留在便利商店的冰柜前,比较饮料的价格?然后犹豫着在自己“想喝”和“活动优惠”的饮料中作出选择,最后打开冰柜的门,然后选择了有“活动优惠”的饮料。

又比方说,你一直无法下定决心,舍不得花更多的钱去购买内存更大的手机,以至于在一定的时候,陷入总是要花费额外的注意力去清理手机内存的死循环。

而且有时还可能不小心把重要的资料误删,接着又不得不花时间去恢复,并且很多时候还可能根本无法找回那些资料?

没错,当我们陷入“心穷”思维陷阱的时候,我们每天都把太多的注意力放在了本该更有产出的地方。

而只有当我们开始注意到要去保护和掌控“注意力”,我们才相当于开始停止继续扩大和富人之间的差距。

诚如中国比特币首付李笑来所述:“与注意力相比,钱不是最重要的,因为它可以再生。”而注意力如果没有妥善的被保护好,或者说如果你把它放在了错误的聚焦点或事情上,那么虽然你不至于变成情绪崩溃的程序员小哥,但却很可能浪费了生命而不自知,又或者事后总是懊悔自己没有把握住机会、白白把精力和时间做了错误的投入。

03<<

畅销书《正能量2·幸运的方法》的作者,现任英国赫特福特大学教授,理查德·怀斯曼曾经邀请受试者们做过一项有趣的实验。他给参与实验的被试对象各发一张报纸,然后请他们浏览一遍,并要求他们在浏览完毕后告诉怀斯曼教授,这张报纸里到底有多少张图片。

你可能会说,这算什么实验?也太简单了吧。是的,参与实验的人也都认为这只是小菜一碟,因为大多数人的确只用一两分钟就能数出报纸里图片的数量;虽然少数更仔细的人为了复查一遍,可能会用时稍长。

然而,实验并没有到此结束,因为事实上,这张报纸的第二页其实使用了3.8厘米的超大字号刊登着一条消息:别数了,这张报纸里面共有四十三张图片。而且这条消息几乎占了半个版面。但在这场心理学实验中,居然没有一个人发现。

这还没完,这些受试者还错失了一次获得100英镑的机会,因为怀斯曼教授还在报纸中间刊登了另一条显而易见的信息,同样占半个版面,同样3.8厘米大的字号:别数了,告诉实验者你看到了这条信息,你就能赢得一百英镑。

实验结束后,当怀斯曼教授为这些受试者们指出这两条信息时,有些被试对象哈哈大笑,惊讶自己怎么会如此“睁眼瞎”,另一些则垂头丧气,懊恼自己为什么和100英镑无缘。

04<<

这个实验很有趣,同时也揭示了“注意力”的特点:当你全神贯注于此,就无暇顾及于彼。当你家里有个小孩,你就更容易注意到别人的小孩;当你拥有一个LV包包,你也更容易注意到更多的LV包包;当你的身边有孕妇,你就会发现满大街都是孕妇。当你的注意力在哪里,你就更关注哪里,这就是心理学中的“孕妇效应”,也被称之为“视网膜效应”。

了解了注意力的这一特点,我们就有必要有意识地关注自己注意力的使用,同时提醒自己有没有把宝贵的注意力陷入低效的事务当中,并且应该开始考虑:我是否有其他的选择,来应对当前的困境?

一旦你养成了这样的好习惯,你就会发现自己的选择面瞬间变大了!

倘若此时再把你放到文章开头,让你代入骑共享单车逆向行驶的程序员小哥,除了花几十元人民币来回坐一次网约车送钥匙,你会发现,自己的选择就会变得特别多。

第一种选择:是否能把钥匙包包好,叫一个夜间加急“同城快递”把东西送过去?

第二种选择:实在叫不到“同城快递”,能否叫个“某团外卖”,然后给快递小哥20元,让他把东西送给女友?

第三种选择:这么晚了,叫不到“某团外卖”,能否和女友商量,帮她叫个“网约车”,请她亲自过来取一次?

第四种选择:觉得“网约车”对女性不安全,能否请个同事帮忙跑一次,然后请他吃一顿好吃的?

第五种选择:同事也在忙?能不能说服安排自己加班的老板,要么让自己跑一趟,要么请老板代劳或者干脆请老板帮忙找个解决方法?

……

我们经常听到说,“方法总比问题多”的原因在于:一旦一个人学会了开始保护和控制自己的注意力,他的注意力就已经站在了更高的地方了。

05<<

最后,我们来做一个总结:

今天我们从程序员小哥情绪崩溃的事件说起,理解了贫穷的思维是如何限制我们想象的;

第二,我们还认识到注意力资源在一定的时间内不可再生,它的价值比金钱更重要;

第三,我们人类注意力的特点总是全神贯注于此,就无暇顾及于彼,所以,这就要求我们跳出问题的框架,站在更高维度审视眼前的问题,继而增加决策选项,从而解决眼前的问题。

凡夫为果,菩萨畏因。注意力管理是每天决定我们成为谁的因。看完这篇文章,对你是否有所触动和改变也同样会决定你明天变成谁。欢迎你关注我,让你的每一次阅读,都能成为种下决定你未来的善因。

想要不断精进的读者,加个好友吧!,请备注:“百家号读者”哦~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链链资讯

[0:0ms0-4:503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