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V:香港,是否正在走向黄昏?

香港,全球第三大金融中心,一座高度繁荣的自由港和国际大都市,与纽约、伦敦并称为“纽伦港”。

但是如今,这个全球最自由经济体和最具竞争力城市之一,这个在世界上享有极高声誉的“东方之珠”却似乎正在走向衰落。

香港特区政府8月16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第二季度香港本地生产总值按年仅轻微增长0.5%,为2009年以来最差,按季则下跌0.4%。

香港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在8月15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香港经济陷入衰退的风险正在显著上升,将2019年经济实质增长率预测由此前的2%-3%,下调至0%-1%。

2018年,香港GDP只比广州高5%,而广州上半年增长率为7.1%,名义增速达到了10.35%。所以,今年广州经济总量超过香港,已经成为定局。

梁凤仪:香港证监会聚焦虚拟资产等范畴,Web3和生成式AI等是重大机遇:6月5日消息,6月5日,香港证监会行政总裁梁凤仪在香港投资基金公会的年会上,发表题为“重新思考、整备和部署:香港作为资产管理中心的发展路向”的演讲。梁凤仪表示:“香港证监会以推动增长为己任。我们了解市场上的投资产品要推陈出新,才能与时并进,迎合投资者不断变化的需求。我们目前聚焦于三大范畴:环境、社会及管治(environmental,socialandgovernance,简称ESG),虚拟资产,以及人民币计价产品。”

针对虚拟资产,梁凤仪表示,这些产品的需求近年不断上升,我们推出措施来鼓励负责任的科技创新和支持金融科技业界。我们认可了首批虚拟资产期货ETF,而这些ETF主要投资于在芝加哥商品交易所买卖的虚拟资产期货,当中包括全球首只以太币期货ETF及亚洲首只比特币期货ETF。两周前,我们发布了适用于持牌虚拟资产交易平台营运者的指引。与虚拟资产期货ETF一样,我们采取了多项保障投资者利益的措施,例如就可供零售投资者买卖的代币的纳入准则订明要求。

此外,尽管梁凤仪指出投资环境仍见严峻,但她表示:“我们不忘危中有机,‘机’有中国经济重启、数码化转型、第三代互联网(Web3)及生成式人工智能(generative AI)等,都正是推动创新和可持续投资的重大机遇。”[2023/6/5 21:16:10]

这意味着,香港的经济总量在“中国五大顶级城市”里,将首次排到倒数第一。

行业人士:虚拟资产公司在香港面临的首要难题是银行开户难:金色财经报道,香港计划建成国际虚拟资产中心,但银行开户难仍然是虚拟资产公司在香港面临的首要难题。虚拟资产行业相关人事表示,预计6月1日更多监管细则落地之后将会进一步打开局面。香港金融管理局副总裁阮国恒指出,没有监管要求禁止香港的银行向虚拟资产相关机构提供银行服务。虚拟资产公司CEO韩珊珊表示,过去虚拟资产不符合传统银行对抵押物的认证,财务审计等因素影响,香港银行对初创公司不算友好。香港新发布制度将于6月1日生效,所有在香港经营业务的虚拟知产公司将需要取得香港证监会发牌。虚拟资产公司纷维国际创始人尤立表示,目前香港明确了要发展虚拟资产的方向,也敦促本地银行跟随特区政府发展虚拟资产行业的步伐。[2023/5/21 15:17:13]

而在1990年,香港GDP总量相当于“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的3.36倍。

更糟糕的是,如今的香港,正在陷入前所未有的混乱之中。

Kaiko CEO:美国的打击将把加密货币的“重心”推向香港:金色财经报道,机构加密市场数据提供商Kaiko首席执行官Ambre Soubiran表示,美国政府对加密货币监管的冷淡态度最终可能会导致该行业的“重心”转移到香港。如今,美国对加密货币的监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严格,而香港的监管也更加有利,这显然将使加密货币资产交易和投资的重心更多地转向香港。[2023/4/2 13:40:29]

所以坊间开始出现了这样一种说法:上海、深圳终将取代暮气沉沉的香港。

那么,真的会这样吗?东方之珠,是不是真的会渐行渐远?

时间拉回到上世纪60年代,西方世界开始向第三世界转移低端制造业,亚洲四小龙接到了这一波行情,并迅速崛起。

那时的香港一度跟一样,大力发展那种劳动密集型产业。直到上个世纪80年代,香港还是全球最大的半导体加工城市,和全球第二大的服装城市。

香港艺术地标K11 MUSEA举办大型NFT艺术展示会:4月29日消息,香港艺术行和设计地标K11 MUSEA于2022年4月29日至6月19日举办大型NFT艺术展示,展出的所有艺术品合计估价超过26,000ETH(约8,200万美元)。2021年,K11 MUSEA还曾与苏富比合作,推出了王家卫广受欢迎的NFT发布会,他们还与日本艺术家空山基(Hajime Sorayama)合作展示了一系列NFT和实体雕塑收藏品。(blockchain.news)[2022/4/29 2:40:20]

不过,随着的改革开放,香港迎来了历史上最大的一波红利。

其实上世纪70年代末,在经历了制造业和贸易业的繁荣之后,香港也出现了员工工资太高,以至于继续生产衣服等低端产业也不再赚钱的问题。但是正在纠结之际,大陆开放了,于是香港资本家开始把大批厂子都搬到了珠三角。

而且刚刚开放那时候,天量的产品进出口都走的是香港,涉及海量的订单结算业务和金融业务,香港顺利从制造业转到了服务业。

历史上的今天 | 香港金融监管机构禁止交易“证券型”加密货币:1.2018年2月9日,A股上市公司2345发布区块链白皮书,将利用区块链技术建立2345星球联盟计划。

2.2018年2月9日,日本最大的比特币和区块链公司bitFlyer获得在伊利诺伊州经营的官方许可,可以在美国44个州及其海外领土开展业务。

3.2018年2月9日,香港证监会先后致函七家位于香港或与香港有连系的加密货币交易所,警告它们不应在未领有牌照的情况下买卖属于“证券”的加密货币。[2019/2/10]

不过这种状态持续到中国加入WTO之后,也开始慢慢起了变化。因为中国不再只依靠一个香港了。

实际上,从鸦片战争之后,英国人要求清政府搞“五口通商”的那个时代起,上海就一直是远东最具潜力的核心城市,大家可以拿上海和纽约去对比,非常非常像。而且在“二战”之前,上海其实就是远东最大的城市,远远超过东京。

等到中国加入WTO之后,上海这只巨兽也终于加入到了舞池,整个格局立刻就变了。如今,上海重回远东最大的金融和商业中心这一趋势已经变得势不可挡。

再加上以惊人速度崛起的深圳,香港最大的两项业务,金融和港口贸易,都遭受到了内地的激烈竞争。

而且,香港近一段时间发生的事情,也肯定会让高层从战略角度重新审视全国的城市布局,尤其是参与国际竞争的,发挥国家门户枢纽功能的城市。

以中国的经济之大、人口之多,本身就需要多个面向世界的金融、航运、商贸、科技和经济中心。

但是,上海和深圳地位、功能的提升,对香港未必一定是坏事,也并不一定就意味着香港将走向黄昏。

一方面,因为适度的竞争,反而可以激发城市的创造力、内生动力。而另一方面,香港由于其法律体系、社会制度等跟内地不同,未来仍然有足够的空间,扮演“中国内地经济和外部世界之间”的“超级联络人”角色。

事实上,在过去几十年里,香港就是靠这个身份“安身立命”的。

下面给大家看一组数据。它来自商务部官网,是2009年以来,香港对内地投资占内地实际利用外资的比重:

上述表格清晰地告诉我们,境外资金投资中国内地,主要是通过香港来进行的。而且在过去10年,这个比例还在趋势性上涨,今年上半年比2009年全年上升了10个百分点。

虽然内地经济发展很快,体量越来越大,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升,但香港的“超级联络人”角色不仅没有淡化,反而不断加强。

此外,商务部的另外一组数据也值得我们关注:截至2018年末,中国内地对外的“非金融类投资”存量达到了11818亿美元,其中对香港的投资占了52.7%。2018年当年,中国内地对外投资为1205亿美元,其中对香港投资为701亿美元,占比上升到了58.1%。

这说明:不仅外部世界对中国内地的投资,主要通过香港进行;中国内地对外部世界的投资,也主要是通过香港进行的。

正因为拥有内地经济“超级联络人”的身份,香港才获得了全球第三大金融中心的地位,成为全球重要的航运中心、商贸中心。

如果强行拿走香港的“超级联络人”地位,首先获益的一定不是上海和深圳,而是新加坡,甚至东京和曼谷。

因为中国太大了,不仅面积大、经济体量大,人口还非常多。外资在进入中国内地之前,习惯了找一个地方“缓冲”一下。在历史,澳门、上海、天津都扮演过这种角色,现在轮到了香港,而香港在这一点上的“备份”是新加坡,并不是上海和深圳。

所以,即便从交易量、资产管理金额、投行利润的绝对数量上,上海在现在或未来超过了香港,但也不能仅就此就认为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会被上海取代。

实际上,香港和上海在金融领域的互补性要远远大过竞争性。和香港真正同质化竞争的是新加坡,而不是上海。未来“上海-香港”的关系,会越来越类似于“纽约-伦敦”,即:分别为某种世界级货币的在岸-离岸市场。

改革开放初期,连上海都“让着”香港。后来上海获得了充分的发展空间,但深圳还要“让着”香港,包括港口、机场,甚至城市规模等,都一度受到限制。

而如今,其他城市在发展中需要“避让香港”的时代已经结束了。

以香港700万人和1100平方公里的体量,它已经带不动全国,甚至无法带动大湾区。

深圳和广州的实际生活人口,目前都达到了香港的3倍,就连东莞、佛山实际生活人口也超过了香港。随着香港“四大家族”投资热点从内地、香港转向欧美,香港对内地的经济外溢能力越来越弱。

所以,某种程度上来说,上海、深圳在未来和香港发挥的作用将大不相同,上海、深圳将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量,是核心引擎,是未来的“大块头”。而香港可能将逐步变成一个小而美的城市,很难、也没有必要去追求规模、增长速度,但依然可以继续充当中国内地跟外部世界的“超级联络人”。

所以香港能做的,其实就是走差异化之路,充分发挥“一国两制”的优势,继续充当内地高质量的“对外联络人”。就如同澳门,是内地跟葡语国家之间的“联络人”一样。

但未来的香港仍然会是全球的东方之珠,中国的掌上明珠。它不仅对于大湾区非常重要,对于全国也非常重要,只是主要不体现在“经济总量”和“带动能力”上。

正如港交所总裁李小加说的那样:中国已很富强,她并不需要再多一个上海、深圳或广州,她需要一个与众不同的香港。

当然,“与众不同”的前提是:这个香港是有利于祖国的香港,是懂得“一国两制”真正内涵的香港。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链链资讯

[0:15ms0-3:878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