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N:详解 Babylon Chain 新思路:借用 BTC 安全性

Babylon可能会给Cosmos生态带来应用链的新叙事,以及带来BTC应用扩展的新方法。

由“借用安全性”所带来的启示:BabylonChain

当下多链生态中,模块化带来的可组合性,正在以更多创新案例的方式展示出来。

一个值得关注的叙事是“共享安全性”及“借用安全性”的发展,这些案例正在变多。在各类公链中,共识机制决定了整个网络的L1的安全性、可扩展性及去中心化程度等诸多核心因素,头部公链所带来的强大共识与安全,是其它生态所难以比拟的。

而在模块化区块链的结构下,能够让这样的安全性被“借用”并进行重组,延续公链生态的又一大看点。

借用安全性的思路,前段时间热度较高的EigenLayer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Eigenlayer提出的再质押方案,创建了一个可选择加入的中间层,允许用户将质押的ETH存入智能合约进行二次质押,以成为公链、预言机、桥等提供节点服务并获得验证奖励。

这样的网络可视为自愿选择加入Re-staking的以太坊的验证者子集,与以太坊共享安全性,并大大降低验证服务的成本。

通过这种“借用ETH共识层安全性”的方式,以太坊的安全性被借用至EigenLayer下游。

从模块化区块链及可组合性的角度来看,围绕“借助其他区块链的安全性,来增强自身安全性”是一个值得观察与讨论的方向。

国雄资本姚尚坤:年轻人对比特币投资应“多点远观、少点近摸”:1月12日消息,国雄资本有限公司董事长姚尚坤最近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投资者尤其是年轻投资者,对于比特币投资应“多点远观、少点近摸”。他称,比特币本身是一个风险性较高的投资产品,风险到底有多大谁都很难准确预料。很明显,数字资产依然是风险较高的投资资产,资产价格的涨跌幅度和速度都与传统资产有显著差异,对其投资策略也应区别于传统金融产品。(证券日报网)[2021/1/12 15:57:46]

如果说Eigenlayer带来的是ETH的原生安全性,那么这种思路能够应用于BTC链上吗?比特币是世界上最安全区块链以及最强大的共识,这可能会是一个利用BTCmining算力提供外部安全性”的优质案例。

斯诺登:比特币最大的问题在于隐私而非可扩展性:近期,斯诺登在柏林举办的Blockstack活动中发表看法称,比特币最大的缺陷是公共账本,而非普遍认为的有限的交易速率。公共账本是与可持续的交易机制不兼容的,你不可能了解每个人一生的交易历史,且这种历史要让其他人了解,这项大规模的工作才能够完成。此外,斯诺登表示他很看好拥有良好加密与安全措施的数字货币,如Zcash。[2018/3/26]

BabylonChain就利用了这样的思路,以期达到“借用BTC安全性”,来增强已有链的安全性。其想法本质在于:旨在作为一个中间件,将比特币的安全借用至其它POS链。

Babylon基于CosmosSDK开发,其架构是这样的:

1)BTC链,作为时间戳服务

2)Babylon链,作为中间层

3)其他Cosmos生态,安全服务的使用/消费者

Babylon主要由两个模块构成:

1)Babylon链

2)BE模块。

BE模块主要负责以下几个方向的作用:

2.1)BE模块通过Babylon客户端连接Babylonchain,全节点将协议相关信息的commitments发布至Babylon链上,并检查消息是否可用,并根据commitments在Babylon链中的位置为消息提供时间戳,向PoS节点公开这些数据。

2.2)连结Tendermint网络模块,PoS节点能够了解每条数据首次公开的时间和顺序,PoS节点可以将该数据的时间戳与原PoS协议的共识逻辑结合使用,以解决安全冲突,识别违反者、进行罚没等

2.3)BE模块同时协助其他规则执行,包括PoS链信息监控、协助共识引擎验证交易、与治理模块进行沟通等。

简单来讲,倘若将该模块视为黑盒子,即输入“PoS交易”,并输出包含这些交易的最终PoS区块。

通过这种设置,Babylon使用比特币PoW作为时间戳及数据可用性层,来为Cosmos生态引入基于BTC的安全:

这种模式同样解决了Cosmos较长的质押解锁期的问题:

Babylon作为单独的一条链聚合PoS链向BTC发送了聚合的checkpoint(即需要被时间戳记录的交易事件),并代表它们发布到BTC,基于BTC的安全性处理了交易。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当BTC网络作为PoS链的时间戳服务,验证节点质押的时间长短将被改变,在这个案例中,Cosmoszone原本需要的3周时间,可被大大缩短到以小时计。

Babylon可能会给Cosmos生态带来应用链的新叙事,以及带来BTC应用扩展的新方法。作为长期占据Crypto总市值60%的BTC而言,市场仍在期待BTC能够以更加trustless的方式被引入至其他生态,这种“借用安全性”的思路,或带来更多启示。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链链资讯

[0:0ms0-4:346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