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FI:人民网:监管为何接踵而至 炒币风险有多大?

5月,“币圈”吸引无数关注。5月18日,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等三大协会发布公告指出,开展法定货币与虚拟货币兑换及虚拟货币之间的兑换业务,违反有关法律法规并涉嫌犯罪。5月21日,国务院金融委重磅发声,再次阐明了金融监管部门对比特币的严监管态度:“打击比特币挖矿和交易行为,坚决防范个体风险向社会领域传递”。

炒币“热”从何而来?“币圈”乱象何在?“挖矿”如何耗能?区块链如何健康发展?带着这些问题。

在近日强监管的背景下,“币圈”迎来“巨震”。炒币这一行为因此进入更多大众的视野,也让其背后的一系列问题逐渐浮出水面。

炒币“热”从何而来

说起炒币,就不得不提最近大热的比特币。据了解,比特币是一种依据特定算法、通过大量计算产生的点对点的虚拟货币,其核心是去中心化。业内人士表示,本来这一概念只在特定的技术发烧友中引起兴趣,但是随着比特币价格的大涨大跌,其投机属性表现得越来越明显,参与的人也越来越多。

邹传伟:数字人民币在核心系统没有使用区块链技术:近日,万向区块链首席经济学家邹传伟在澎湃新闻的问吧栏目中表示,数字人民币作为人民币现金的“升级”版,会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人民币现金,但不会完全取代。中国人民银行将继续发行和管理人民币现金,因为人民币现金的持有和使用是真正的“零门槛”,不需要依靠智能手机。数字人民币在核心系统没有使用区块链技术,但吸收了区块链技术的关键特征。[2020/10/19]

这个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到底是如何实现价格的暴涨暴跌,引人入场的?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金融科技研究室主任尹振涛表示,比特币本身的设计机制,就会使其价格越来越高。比特币的供给总数量非常有限,具有稀缺性。在供给量一定的情况下,由于比特币的需求价格弹性为负数,即币价越高,市场预期越旺盛,需求会增加。

万向区块链邹传伟:在DC/EP中区块链用于数字货币的确权登记 居于辅助地位:万向区块链首席经济学家邹传伟表示,支付系统(乃至金融基础设施)分为账户范式和Token范式,前者以银行账户体系为代表,后者以区块链为代表。邹传伟分析认为:DC/EP发行登记子系统由中央银行负责维护,是中心化的,不需要运行共识算法,这样就不会受制于区块链的性能瓶颈。在DC/EP中,区块链用于数字货币的确权登记,居于辅助地位,比如网上验钞功能。邹传伟也曾表示,DC/EP和现金的投放路径类似,二元体系设计考虑了商业银行利益,预计会进一步推动商业银行去拓展零售支付和零售业务。(中国经营网)[2020/4/26]

尹振涛介绍说,除了比特币本身的特点,狂热的投机客、煽风点火的宣传、坐享其成的中介……投机炒作的各种角色,都在推动虚拟货币市场走热。

行情 | XTZ领涨市值前20币种:据coinmarketcap数据,XTZ现全球均价为1.6美元,今日涨幅21.68%。据今日消息,Tezos(XTZ)将于下周一上线主网。[2018/9/15]

人民网“强观察”栏目在查找炒币渠道的过程中发现,知乎、微博、微信公众号、QQ等互联网平台,均可搜到大量“小白炒币指南”等“指引”投资者如何炒币的信息、图片广告或视频,而“炒币90后:3个月挣百万身家”等类似标题吹捧炒币暴富的故事,更是多如牛毛。

一位“币圈”业内人士透露说,追捧虚拟货币的机构中介非常擅长用晦涩难懂的科技术语、夸张但看起来很真实的造富故事,来说服投资者入场,从而创造市场盲目投资的“羊群效应”。

如何理解炒币市场的走热,尹振涛作了个形象的比喻:“这种虚拟货币的市场就像是一个密闭的屋子,屋子里有一大批投资者,并且不断有新人入场,这些人受到煽风点火的鼓吹宣传,不断买币,越多人买,这个价格自然就会被抬高。”

万向区块链邹传伟:央行数字货币是现金的一种高级形态:万向区块链首席经济学家邹传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央行数字货币是现金的一种高级形态,它跟现金一样有很好的利民性,可以保证我们在一些合法合规的支付场景对匿名性的需求,这一点是微信和支付宝不具备的。第二,数字货币是央行的货币,它享受的主权信用要高于微信和支付宝。第三,在一些日常支付的环节,使用央行数字货币和用微信、支付宝的用户体验应该是相当的,但是央行数字货币还会用在商业银行之间,以及商业银行和中央银行这些批发的场景,微信和支付宝不可能用在这些批发场景。第四,央行数字货币可以实现双离线支付。(央广网)[2020/4/19]

比特币大热之后,陆续又出现了以太坊、狗狗币等其它虚拟货币,同样受到炒客们的“青睐”。

“从比特币诞生到现在,这几年大大小小出现了多少小币种,数不胜数,大多都是利用名人效应发币,收割一波‘韭菜’,最后发币的创始人潇洒转身离去。”一位“币圈”业内人士表示。

归根结底,在这样虚拟货币的市场中,一面是一夜暴富,一面是“被割韭菜”,首当其冲的便是缺乏辨别能力的投资者们。

监管为何接踵而至

5月18日,金融业三大协会联合发布公告,要求会员机构不得开展虚拟货币交易兑换以及其他相关金融业务。21日,国务院金融委会议明确提出,打击比特币挖矿和交易行为。一系列举措彰显明确的严监管态度。

中国银行法学研究会理事肖飒表示,2013年比特币被定性为“特定的虚拟商品”。长期以来,比特币等虚拟货币一直与投机炒作相挂钩,比特币的炒作和币价跌幅巨大,购买比特币的投资者们的财产受到侵害,可能会导致“个人风险向社会风险传导”。

“特别是在前几年,通过发行代币进行融资的活动大量涌现,投机炒作盛行,涉嫌从事非法金融活动,且多是通过活动进行宣传,严重扰乱了经济金融秩序和社会管理秩序。”肖飒介绍。

除了金融风险,比特币等虚拟货币更是多次触及法律的底线和红线。匿名化、去中心化、跨境流通便利是比特币的显著特点。“借助这些特点,虚拟货币持有人躲过国内的监管,通过境外的交易所、服务商,实现虚拟货币与法币的自由兑换。”尹振涛表示,这样一来,比特币等虚拟货币已成为跨境的新手段,亟须监管手段予以规制。

2020年以来,随着部、央行等多部门联手打击治理跨境资金链行动,借助比特币等虚拟资产进行和资金转移的行为,被监管部门更加密切地关注。

虚拟货币何去何从

比特币近日以暴跌“出圈”,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我国相关部门早已意识到虚拟货币交易炒作带来的风险,对其监管可以溯源至2013年。

2013年,中国人民银行等五部门就联合发布《关于防范比特币风险的通知》,要求各金融机构和支付机构不得开展与比特币相关的业务。2017年央行等七部门叫停各类代币发行融资,并开展专项整治。随后,我国的虚拟货币交易平台和ICO交易平台基本实现无风险退出,人民币交易的比特币全球占比一度降至不足1%。

面对趋严的监管大势,未来的虚拟货币市场何去何从?

“我认为国家对虚拟货币的监管是一个不断增强的过程。三大协会和金融委只是一个信号,旨在提醒广大群众退出这个市场,下一步监管部门会继续收紧政策。”尹振涛说道。

他还提醒广大群众说道,要认清楚比特币等虚拟货币与传统货币之间最本质的区别就是它是一种虚拟商品,而不是货币。从历史上来看,脱离了监管的任何一种数字加密货币,未获得流通权利,操作起来风险很大,势必不能久存。

肖飒认为,目前严格监管已经是普遍共识,但我国还没有专门监管比特币等虚拟货币的法律或行政法规,未来可能会出台相关法律法规或司法解释,明确禁止一切虚拟货币交易行为。

“继续加密代币‘挖矿’就是继续与法律对立。随着虚拟货币对法定货币和金融安全的侵蚀,各国法律和执法只会趋严。无论你愿意还是不愿意,法律都在那里,不枉不纵。”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链链资讯

[0:31ms0-4:307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