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币:诺奖得主:各国应效仿中国禁止加密货币,或至少开始认真监管

据界面新闻报道,200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EricMaskin周二在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举办的第四届“政府与市场经济学”国际研讨会上表示,比特币等加密货币是不能忽视的风险,世界其他国家应效仿中国,禁止比特币等加密货币,即便不能彻底禁止,至少也应开始认真监管。

声音 | 诺奖得主萨金特:在人工智能、数字货币等领域 中国都走在了前面:12月5日,2019南方财经国际论坛上,201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纽约大学经济学教授托马斯·萨金特表示,在人工智能、区块链技术和数字货币等创新领域,目前中国都处于相对领先位置。他指出,从传统经济学的角度上看,中国具备非常大的市场规模和体量,但早前也存在着交通运输、通讯沟通成本高,以及商业交易过程中未能履约的风险。通过区块链技术,可以有效解决沟通、运输成本的问题。如果将这些问题解决,就要鼓励AI、区块链技术。比如货币,要实现安全防盗、防伪,在管理货币体系时,人们往往会制造假币,各国政府也给做出了相应的对策,而区块链技术具备确定性、永久性的特点。托马斯·萨金特表示:“这些技术是没办法改变的,通过独特的密码算法,记录独一无二的事实,没有模糊性,非常准确。”(21世纪经济报道)[2019/12/5]

Maskin指出,在很多方面,传统货币都比比特币等加密货币强得多。比如,央行发行的货币不像比特币和其他私人加密货币那样容易受到巨大投机波动的影响,波动性可能对投机者有利,但对社会不利。比特币和其他加密货币经常被用于非法交易,原因是传统货币受到监管。

声音 | 诺奖得主谈Libra:不应把希望寄托于私人公司:10月18日,由北京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北京市石景山区人民政府、北京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主办的第二届中国银行保险业国际高峰论坛在京召开。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埃里克?马斯金(Eric S. Maskin)在论坛中谈及Facebook及由其发布的加密数字货币Libra时表示,“我个人其实是对私人数字货币持怀疑态度的,我不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想法,脸书如果要做这方面的业务,我个人觉得很失望,它不是有利于我们金融系统的。”

埃里克?马斯金认为,中央银行可以提供数字货币,国家货币也承载着同样的功能。“如果大家都不用国家的货币,只用比特币了,中央银行的调控能力就失去了,这是没有监管的一项私人货币”。(新京报)[2019/10/18]

此外,Maskin表示,加密货币实际可能是有害的,其潜在危害尤其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可能会干扰良好的货币政策。“如果人们使用像比特币这样的私人货币,货币政策的影响会相应变小。”他说,“我们可能会发现走出衰退变得更加困难。”二是比特币等加密货币无法替代银行的关键作用,即评估和向企业家提供贷款。

诺奖得主警告:央行数字货币可能招致大祸:201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Bengt Holmstrom周一称,对受其管理的数字货币安全性作出承诺将为央行埋下祸根。当危机来临时,由央行发行的安全的数字货币将引发银行挤兑。[2018/1/23]

原文链接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链链资讯

[0:15ms0-2:821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