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一(3月9日),美国国会众议员 Paul Gosar正式提出了《2020 加密货币法案》(Crypto-Currency Act of 2020)。该法案旨在明确相应的监管机构来监管一系列加密资产,为美国的加密资产提供明确性和合法性。
在该法案中,Paul Gosar 提议将数字资产分为三类:加密商品、加密货币和加密证券。这三类资产机构分别由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 (CFTC)、金融犯罪执法网络 (FinCEN) 和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 (SEC) 监管。
根据该法案中的定义,比特币等数字资产似乎更加接近于数字商品而非数字货币。其中 “加密货币”被定义为“美国货币或衍生品的表现形式”,这比较容易让人联想到 Tether (USDT)等美元稳定币。而对加密证券的定义则是:“依赖于区块链或去中心化加密账本的债务、股权和衍生工具。”该法案中没有提及非同质代币的情况。
美国国会 / 图源网络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于以往在国会草案惯例,Gosar 是在没有共同提案人的情况下提出该法案。Gosar的立法助理Will Stechschulte表示:“提案将会是Gosar议员来完成……但是在这之后,我们希望能得到一些认真的支持。”
在解释单独提案的原因时,Gosar 的媒体总监 Ben Goldey 表达了其对行业参与的重视, “由于这是一个非常小众的问题,我们与利益相关方和外部团体及专家合作以很好地了解行业所需的明确度。在选择共同发起者之前,我们选择获得利益相关方的支持。”
著名比比特币早期投资者Erik Finman就是参与起草该法案的行业人士之一。他在接受Cointelegraph采访时表示自己较先与Gosar团队取得联系和研究这项法案,是因为“喜欢他们的勇敢和坚强”。
关于该法案自2019年12月发布初稿以来,Finman表示有许多从业者参与了进来:“针对最早披露出来的法案,我们做了一些尝试,即起草了第二份草案。而在这之后还有32个版本。”
该法案最早于去年12月由PaulGosar提出。当时的加密市场的参与者和立法者一直在等待明确、清楚的监管法规。顺应民意,来自美国亚利桑那州共和党国会议员Paul Gosar,在众议院提出法案草案,期待提高加密货币领域的监管透明度。该法案被称为《2020年加密货币法案》(Crypto-Currency Act of 2020)。
该法案将加密货币分为「加密商品」、「加密货币」和「加密证券」三个部分,并针对每个类别都指派了一个联邦加密监管机构(federal crypto regulator)进行监督。保证任何相关讯息能够及时通知大众、并在需要许可证和注册等条件时进行提醒。
而去年该法案的提出,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Facebook Libra计划的反向推动。随着Libra项目在国会上被质询、引发讨论,加密货币也开始进一步受到美国立法者的重视,并且开始采取行动更加有效且制度化的方式对加密领域进行监管。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 (SEC) / 图源网络
上述被指定分别为三类加密资产进行监管的负责机关 CFTC、FinCEN 和 SEC 还在2019年 10 月发表了联合声明,提醒从事涉及数字资产活动的人士进行反活动并根据《银行保密法》(BSA)打击及资助恐怖主义(AML / CFT)的义务;他们在声明中强调,加密货币行业也必须遵守各种银行业务和美国的金融服务法,并在其中指出,数字资产包括:可能有资格作为证券、商品以及基于证券或商品的工具–如期货或掉期交易(swaps)。
在此前的相关法案中,与Gosar的新法案最接近的是Warren Davidson提出的《代币分类法案》(Token Taxonomy Act)。该法案最初于2018年推出,后于2019年4月更新后提交。强调代币分类是解锁美国区块链技术的关键,力图使加密货币在美国具有更清晰的法律地位。
但参与起草新法案的Erik Finman认为《通证分类法法案》已经停滞不前了,对于新《加密货币法案》则表示“我认为(这个法案的)覆盖范围要大一些”。
因此,2020年新法案扩大了“分布式加密账本”和“智能合约”等术语的定义——这些概念一度让美国立法者难以妥善处理。
而据cointelegraph报道,另外更重要的是新法案明确地规定了“主要”而非“唯一”的监管责任。虽然具体的结果还有待观察,但这一变化可能会削弱加密企业的法律地位,即他们曾辩称SEC无权对其进行监管。
加密货币的出现挑战了传统金融秩序的规则,也出现许多过去立法者不曾见过的案例和类型。而为了持续保护消费者、并促进市场的稳定发展,建立一个清楚明确的监管法规,不再让业者无所适从、也让消费者可以获得保障是一件刻不容缓的任务。
尤其在比特币和加密市场目前面临大幅下跌行情的情况下,通过完善的法案为加密资产提供明确性和合法性,能够很大程度地提振投资者和消费者对加密资产的信心,对市场可以说是一大利好消息。因此,该法案对行业和市场的后续影响也值得持续关注。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