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T:链上数据受关注,但草率得出结论并非事实

本文来自Haotian,Odaily星球日报经授权转载自FTX暴雷事件之后,我发现大家对链上数据敏感起来了,诸如项目方链上地址资金异动,大户资产流入交易所,机构地址资金异动等被当成BreakNews来FUD。但链上数据只能反映客观链上动态,并不能100%匹配链下人为动机。科普下标记Labels的技术逻辑。先贴几个FUD事实:1)Dragonfly转入BinancePERP要出货,高点买,低点卖被解读为机构被割韭菜,但事实没有人能证明Dragonfly的买单价同步于二级市场;2)Amberco-founderTTK接收公司5000ETH,被指中饱私囊,但其实地址标签可能存在错误。类似的消息,每天有很多,链上数据真能佐证FUD的事实吗?事实上链上数据的每一次TransferEvent是客观存在的,但涉及到交易所地址标签,大户个人标签,机构地址标签等链下Entity标签却未必100%精确。因为地址标签都是链下属性,交易所等真实的地址标签并没有完全披露。\n要完全挖掘需要用算法推演,线下证实等社会化工程,只能接近事实,但难真正划等号。先来说Addresslables,现在各大浏览器和数据服务平台,基于UTXO特性的CommonSpending和One-Time-Change等技术原理来追溯,搜集了数以亿级的Entity地址标签。此外,交易所地址、矿池地址、Mixer地址、地址等都有不同的业务特性,可区别建模甄别,比如,矿工地址收款没有input来源。何为CommonSpending:简单来说,如果一笔(BTC)交易同时有多个输入地址,那么就可以认定这些输入地址是由同一个Entity控制。我们可以通过提取交易所用户的充值种子地址不断辐射,通过上下层追溯挖掘更多的关联新地址,再根据地址之间的互动,归类冷、热等钱包,进而囤积越来越多的labels。无论如何这些标签都是第三方通过技术手段推算而来,如果交易所高频率更换种子地址,或者有意用混币mixer手段遮掩地址,这样已有的地址标签也会失效。CommonSpending推论地址标签的准确性取决于Entity的种子地址数和其更换频率,可以反侦察。只是因为交易所也要在各地搞合规,没必要这样做。而且交易所的业务场景很复杂,单纯看链上数据很难揣测背后意图:1)交易所冷热钱包大额转账,可能是钱包归集整理;2)交易所Entity之间大额互转,可能只是大户提币;3)交易所地址资金流入未知地址,可能是提币也可能是同一主体钱包整理;这些动态可辅佐分析,但推论跑路、砸盘等人为原因不够严谨。其实,安全和数据公司一开始搜集地址标签的本意,主要为了服务AML资产追踪业务,在黑客时能够第一时间协助警察,进行技术取证,让赃款能被有效封堵。由于黑客大都会采用干净的新地址,且黑客需要依赖CEX的交易深度,链上数据异动在资产追踪业务场景下的预警意义才最大。现在很多链上Alert机器人每天都会发送各类大额转账和涉及Entity的转账交易,大家能及时捕捉并响应,是会避开一些风险。但不排除个别数据被错误或扩大解读,这带来的市场Fomo和挤兑影响,也会真实波及每个人的资产。\n\n如何客观理性解读数据,对数据预警公司、媒体、以及FUD中的每个人都是挑战。

消息人士:推特据悉考虑出售用户名以增加收入:金色财经报道,两名消息人士表示,推特考虑出售用户名以增加新收入,相关讨论至少从去年12月就开始了,对用户名开展在线拍卖是方式之一。用户名是@符号后面的单词、数字或一串字符,比如,马斯克的用户名是@elonmusk。知情人士说,目前还不清楚该项目是否会继续推进,也不清楚该计划是会影响所有用户名还是只影响一部分用户名。但马斯克上个月表示希望开始清除推特上不活跃的账户,释放15亿个用户名。只有某些特定的用户名可能有价值,比如知名人士、品牌和流行的名字。[2023/1/12 11:07:07]

曼哈顿检察官正在主导美国司法部对FTX崩盘的调查:金色财经报道,市场消息,FTX破产团队据悉将在纽约与联邦检察官会面,此外,FTX首席执行官John Ray本周参加了在曼哈顿举行的会议。曼哈顿检察官正在主导美国司法部对FTX崩盘的调查。[2022/12/9 21:32:13]

Doodles系列NFT近24小时交易额增幅超1500%:金色财经消息,OpenSea数据显示,Doodles系列NFT近24小时交易额为831 ETH,24小时交易额增幅达1544%。近24小时交易额排名位列OpenSea第2。[2022/9/14 13:27:43]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链链资讯

[0:15ms0-6:694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