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IN:Dragonfly:iBox 兴衰史与中国「数字藏品」之路

原文标题:《TheRiseandFallofiBox》

编译:Hahaho,DAOrayaki

不那么NFT的「NFT」?

因为一些原因,中国在监管层面禁止加密货币,但却有一个充满活力的「数字藏品」市场。这些「数字藏品」与JPEG类似,且与NFT有一个关键区别:不基于去中心化的区块链。

数据显示,中国是对NFT最感兴趣的国家

在以太坊上购买NFT比较繁琐,用户体验较差。首先你要有一个交易所账户,购买ETH,将ETH转移到加密钱包,将加密钱包连接到NFT市场,购买NFT,并确保钱包安全,不受黑客攻击。整个操作可能需要几天时间才能完成,且每一步都存在「管理不善」的风险。

而要购买具有中心化特征的数字藏品,过程要简单的多。下载「数字藏品」平台的APP,随后用信用卡、支付宝或微信进行支付即可。大多「数字藏品」平台有自己的企业链,并在其中运行自有节点,这也意味着这些「数藏」平台并不互通。

购买流程的精简推动了这种模式的大规模普及。据《中国青年报》报道,现有超过500个本土的「数藏」交易平台,包括由一些本土互联网企业支持的平台:阿里巴巴的鲸探、腾讯的幻核、京东的灵稀、小红书的R-space、网易的星球、Bilibili的哔哩哔哩数字藏品。

其中最有趣的平台是小红书的R-space,它将大量用户群吸引到分享和收集AR服装的行列中,推动了时尚NFT行业的发展。同时在4月份,平台与上海时装周展开合作,吸引了众多目光,相关「数字时尚」的话题获得了560多万次浏览。

用户Kira0131的「NFT」连衣裙

时间到了今年5月,正值中国共青团100周年,尽管大环境对加密货币并不提倡,但官方还是在基于杭州顺网科技开发的区块链上,铸造了5.4万枚百年纪念版「数字藏品」,并在一小时内就售罄。

7月15日,《北京青年报》报道了构建自定义「数字藏品」市场的成本报价,包括铸造、转让、上市、销售等功能。目前这个价格是15万人民币,且需求仍在不断增加。

iBox的崛起

iBox二级市场销售页面,按最新列表排序

到目前为止,最大的「数字藏品」平台是iBox。根据分析平台MData的数据,iBox在巅峰时期的DAU达到了惊人的50万,与OpenSea鼎盛时期相当,也是Opensea6月日活的10倍左右。

OpenSea、LooksRare、CoinbaseNFT日活

截至7月20日,iBox的「数字藏品」市值为38亿人民币,约占Nansen计算的以太坊NFT市值的2.2%。

根据AnalyticsMData的数据,iBox的「数字藏品」总市值

OpenSea的日交易量目前为1430万美元,最高收益记录是从YugaLab的Otherdeeds中赚取的4.76亿美元。而据iBox内部人士的说法,在高峰期,iBox平台每天的收益约为1000万人民币;按照4%的交易费计算,可以估算当时交易量为每天2.5亿人民币,其中还不包括「数字藏品」的铸造收入。虽然在此之后,iBox的销量一直在下降,但数字仍令人震惊。

iBox是Huobi在2021年5月孵化的项目,并以海南iBox科技有限公司的名字注册。为了复制OpenSea的成功,Huobi孵化了iBox,并将交易所用户输送到该平台,形成了第一个10万DAU的核心用户群。然而,就在整个NFT市场升温之际,Huobi创始人和最大股东李林受到政府官方的调查,并被迫在2022年1月将平台以1亿人民币的价格出售给宣松涛和唐凌。

iBox的运作方式与OpenSea有本质不同:OpenSea只是交易NFT的平台,而iBox既是平台又是唯一的「数字藏品」发行者。当然,NFT项目方可以选择用OpenSea铸造,但iBox的官方是自发寻找有吸引力的IP并自行推销「数藏」项目。目前iBox最成功的「数字藏品」是《大话西游》系列藏品,相关藏品的铸造价格为99元人民币,最高价曾以10000元成交。iBox声称已经获得了超过500个IP的授权,横跨艺术、街头服饰、名人、动画、影视、体育、中国国家文化遗产和许多其他领域。

大话西游系列藏品

购买「数字藏品」的买家可以将藏品在二级市场上出售。但不能将数字资产转移到其他地方,也不能在其他地方展示,仅对应用程序内的其他用户可见。iBox用这种旧瓶装新酒的方式,为平台提供了除交易费用外,另一个庞大的收入来源。

iBox的IP策展也存在违规情况,例如非法使用歌手陶喆的形象用于其「数藏」系列,在陶喆的法律团队表示要采取法律行动后,平台才将该藏品系列删除。

当时的「数藏」广告

有趣的是,iBox也在采用新「套路」,引入了空投和白名单机制,以更好的激发收藏者的FOMO情绪。

虽然OpenSea的NFT藏品供应标准是10000件,但大多数iBox的「数字藏品」供应量为400个,mint价为100元,功能上与ArtBlocks的生成艺术NFT类似。这使「鲸鱼」的勾结更加容易,大户组成垄断集团,买下大部分供应,然后为这个项目做宣传。

iBox主页

毫无疑问,这导致了大众对iBox的指控:欺诈消费者和操纵市场。据一位内部人士说,这些指控有许多是从iBox团队内部流出的,虽然很难考证这个说法的真实性,但毕竟平台本身就是安排项目更新或宣布空投的人,内幕交易也变得「合理」了。

iBox的惊人发展也引起了团伙的兴趣,许多职业子喜欢经营多层次的「营销计划」,iBox也提供了行的温床。据iBox内部人士的说法,这些人与平台协商购买iBox系列藏品,然后招募大学生和退休阿姨为他们工作,向外推销藏品,按招入的「人头数」支付报酬。

网络上曾流传过这个故事:三个大学生贷款购买了上百个「cybercat」藏品,总价值约为30万人民币。随后,藏品的地板价暴跌,导致一名学生自杀。

iBox否认了故事的真实性,但在6月初,它将其年龄政策更新为21-60岁;同时,iBox在网站上开设了「谣言粉碎板块」,任何人可以将看到的不确定信息发布到论坛,官方账户负责证实真伪。

iBox团队否认指控

总的来说,「数字藏品」市场淡化了交易的成分,侧重通过NFT技术发挥「收藏」和「IP推广」的功能。与iBox不同,阿里巴巴的鲸探只允许在180天后免费转让藏品,且只能转让给用户的朋友;新的所有者在730天后才能再次转让。为了规避这些限制,藏品往往在一些二级平台上,通过中间人的口碑传播进行交易;尽管这类交易的利差相当大,但依然充满活力。

衰退之时

自3月以来,「数字藏品」的交易量一直呈下降趋势,在6月21日,微信平台清理了大量与NFT相关的公众号,包括iBox的官方账户,这对行业造成了打击。

此外,中国互联网的三大协会也出台了更严格的规定。在中国文化产业协会的牵头下,近30家中国企业和机构于6月30日联合发起了《数字藏品行业自律发展倡议书》,参与倡议的各方包括文化旅游行业的专业机构和协会,一些国有企业,以及蚂蚁集团、腾讯、百度和京东等互联网技术公司。其目的是反对二次交易和过度投机,促进整个行业的高质量发展,要求平台必须接受严格的监管,以确保区块链技术的「安全发展」,以及平台对KYC政策的遵守。

这加剧了「数字藏品」市场的低迷,不再有瞬间「抢购一空」的藏品,投机者的「末日」仿佛到来。伴随着一级市场的停滞,二级市场也出现了动荡,一些平台的交易量几乎为零;像HiNFT和iBear这样现金流较少的小型平台被迫关闭,甚至腾讯的幻核也在监管压力下被迫停止「数字藏品」销售,尽管腾讯发布了声明,向用户保证「现有藏品的所有者仍然能够持有、展示或要求退还。」

但VC们似乎仍对「数字藏品」领域感兴趣,也许是不想太落后于他们的全球同行,积极的在「熊市」中布局。

结论

迄今为止,主要有两种记录数据信息的所有方式:存入私人公司的数据库或记录在公链上。因此,当一些人反对使用NFT来记录数字艺术品所有权时,他们的意思或许是:「还是由某个公司来集中管理我们『谁』拥有什么更好。」

NFT的优势在于,把「受管理」从记录过程中剔除。你可以自己控制钱包,自己控制代币,自由购买或出售,自由选择在任何虚拟空间中展示,可以在开放的元宇宙中,与来自全球各地的人互动。但目前在这片「土地」,我们的选择似乎不多。

目前看来,iBox模式并不理想,如果它有一天彻底失败,我也不会惊讶。我们仍然需要NFT,即使在海外,Element和X2Y2这样的平台也还在发展,我们仍然乐观,并想办法融入这个行业。

我想iBox的衰落可以简单归结为:用户对这些「数字藏品」的信任度是有限的,因为他们隐约明白,这些「藏品」只藏在于iBox的服务器上:数字藏品到底是「谁」的?iBox的还是「我」的?

在我看来,毫无疑问的一点是,以太坊等公链将比iBox这些平台存活更久,在监管「黑天鹅」降临之时,「数字藏品」市场近乎崩溃,许多平台倒闭,平台上的「数字藏品」也随即蒸发。

或许它们从未存在过。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链链资讯

[0:0ms0-6:580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