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TT:DID 是钱包吗?聊聊 Web3 身份迷思

作者:WeiDuan,Next.ID开源社区经理?

最近DID话题特别火,融资新闻也一个接一个。关于DID这个概念要如何理清却颇有争议,尽管处于这样的发展早期,很多理念并未完全明晰,不过对于一些已经出现的比较明显的困惑,我们有必要罗列出来,一起尝试看看,拨开Web3身份的技术迷雾。

本文邀请大家讨论:

用户到底需要什么样的DID,或者说什么样的DID体系;

Web2的用户迁往Web3面临着什么样的迁移成本;

Web3DID能给用户带来什么在Web2中无法获得的东西。

MetaMask钱包是DID?

据不完全披露,钱包领头羊MetaMask目前的月活用户数,起码是3千万以上的级别。这导致了大部分的dApp,很自然的希望通过MetaMask来做身份层。而这个想法显然有非常多的挑战,毕竟MetaMask只是想做一个钱包而已。

先不论MetaMask有没有动机和动力,愿意维护这样海量级别的公共API来给dApp调用。一个始终绕不过去的,横亘在用户面前的大难题是:作为EOA类钱包,只要我的私钥或者助记词丢失,我将丢失我对应账户里的所有资产。

慢雾创始人通过其推特向跨链DID .bit成功申领slowmist.bit:9月14日消息,慢雾创始人通过其推特向跨链 DID .bit 申领了保留账户 slowmist.bit。据悉,.bit 通过引用第三方数据源保留的账户,在规定时间内成功发起申领就可以按注册费获得该账户。

此前报道,8月15日,跨链DID .bit宣布完成1300万美元A轮融资,CMB International领投,HashKey Capita、QingSong Fund、GSR Ventures、GGV Capital、SNZ 与 SevenX 参投。[2022/9/14 13:29:33]

只要MetaMask类的钱包无法解决这个巨大痛点,Web2用户很难突然有勇气跳入Web3的兔子洞。

那Web2的用户目前是什么样的体验呢?

如果我们做一个简单比喻,把Web2里的姓名和身份证号这样的唯一ID,分别对应于Web3的公钥地址和私钥。

可以发现,第一个问题:一个Web2用户即使丢失了身份证,即类比于私钥,Ta依然可以通过中心化的认证机构之一国家机关,来重新申请一个身份证。Ta的对应资产不会丢失。

adidas Originals与Ready Player Me达成合作,推出头像创建平台:4月5日消息,据官方报道,adidas adidas Originals 与 Ready Player Me 达成合作,推出基于个性且由 AI 生成的头像创建平台 Ozworld,以支持用户创建独特的数字自我。据悉,将于 4 月 8 日推出一个由品牌和社区共同创造的新游乐场,adiClub 会员和阿迪达斯 NFT 持有者拥有独家早期访问权限,第一批头像将于 4 月 28 日在元宇宙中生成。

据 NFTGo.io 数据显示,adidas Originals Into the Metaverse 地板价 24 小时涨幅 10.07%,交易量涨幅 22.01%。[2022/4/5 14:04:57]

以此类推,Web3同样需要做到:私钥丢失后,我能不能通过去中心化的认证网络,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来恢复对这个账户的控制呢?如果这个目标达成,在这一点上,Web2用户迁移Web3的成本为零。

那么第二个问题:我有MetaMask钱包,我有币安等各类交易所的钱包,我还有各种dApp服务给我默认生成的钱包。这么多私钥,这么多助记词,我们是不是要等Web3重造一个去中心化版本的1Password或者LastPass来进行托管呢?用户成本大大增加,要去添加、管理所有的可能未来长到没有尽头的账户列表。简直要命。

adidas Originals NFT总交易总额突破1亿美元:3月26日消息,据NFTGo数据显示,NFT项目adidas Originals(IMT)总交易额达1.02亿美元,24小时交易额为194万美元,增幅达387.60%,当前地板价为1.59ETH,24小时涨幅为28.24%。[2022/3/26 14:19:19]

所以问题出在哪里呢?让我们一起回到Web2世界想一想,就清楚了。

MetaMask这样的钱包,本质上是一个银行户头,就好像我们在中国工商银行、花旗银行等等的账户,从而可以进行金融交易。我们只能使用身份证号这样的唯一ID,去开一个新的银行开户。那如果我们持有中国工商银行的户头,去中国建设银行要求开户,可想而知一定会被工作人员请出去。

因为“身份”与“银行户头”,并不能直接画上等号。

并不止Next.ID社区持有这个观点,很多社区和DID产品也都这样认为,比如以太坊社区通过提案EIP-2938,正式提出抽象账户,以此开发智能合约钱包。另一个很受欢迎的DID新产品UniPass也是采取类似思路。

Mask Network发布2022年路线图,计划推出 DID 系统 Next.ID与生态基金:3月2日消息,Web3.0门户项目Mask Network正式发布2022年路线图,计划集成Instagram、推出自主开发的 DID 系统 Next.ID、与战略投资者共同发起 Mask Network 生态基金、改进和进一步发现社交图谱、添加更多链支持,以创造尊重人们隐私、保护人们数据和资金安全、将释放自由还给典型互联网用户的公共产品。[2022/3/2 13:31:25]

也就是说,通过身份与银行户头的解耦,尝试建立一些全新的机制,我们得到前述难题的解法:

私钥丢失不代表资产丢失,我可以用新的私钥去绑定已经丢失私钥的资产。

方式一,社交恢复,通过过去已建立联系、链上留下高质量互动记录的好朋友们,给你进行担保的方式;

方式二,可以使用一系列等价于私钥级别的隐私安全问题,来辅助恢复账号。比如我小时候的宠物叫什么名字/我高中的英文老师是谁等等;

IoTeX密码学负责人范博士:DID去中心化身份认证对物联网未来发展影响深远:官方消息,IoTeX密码学负责人Xinxin Fan博士在”维也纳数字身份会议 (Vienna Digital Identity Meetup)“上主题演讲了 IoTeX 最新的“DID去中心化身份认证”研究报告,阐述了IoTeX如何通过区块链和物联网技术实现去中心化身份创建和身份访问管理,以及DID去中心化身份认证对未来物联网的影响和作用。

IoTeX作为硅谷开源项目成立于2017年,以链接现实世界和数字世界为发展目标,是与以太坊全兼容的高性能公有区块链。[2021/10/6 20:09:33]

所有相关抽象账户的管理,可以直接绑定、收归到某一个数字身份进行管理,在Next.ID里我们称之为数字化身Avatar。神作电影《阿凡达》记得吧?半身不遂的人类Jake通过神经连接,控制着一个纳美星男性健全的身躯。是不是很像我们未来控制一个元宇宙里的数字化身?如示意图:

好的,到这里为止,我们算是把「定义DID身份的最底层是公私钥对」这一层说了个大概。当然了,作为DID的私钥管理问题,仍然有待整个Web3社区一起去探索,在未来通过社交恢复以及等同于密钥等级的个人隐私问答等等方案,一起来降低使用门槛。

我们有没有从第一性原理出发考虑DID?

前一阵,TornadoCash所带来的监管风暴,让很多Web3从业者感到后怕。直接查封地址,甚至还会连带封杀所有与之有过交易记录的地址,这种“满门抄斩株连九族”的做法令人不禁对Web3的抗审查性产生怀疑,信仰动摇。

与此同时,市面上很多DID项目做的就是粗暴的聚合服务,也不管是否链上链下账户,会不会有泄漏个人信息的风险,统统放到一起。那是不是等于说,在zeroknowledageproof等隐私保护技术尚未完全成熟的今天,我们直接把自己拱手交出,好让监管部门一网打尽?

颇为尴尬。

有没有可能DID项目都太照顾项目方需求、反而忽视了用户的真正需求?

如果从用户角度出发,一个DID系统整体的落地方案,不仅包含前一小节我们谈到的「定义DID身份的最底层是公私钥对」,还至少包括往上的两个层面:

一方面,在这套方案中,随意一个DID身份能够安全地满足,所有前来访问需要授权信息的dApps的并发调用流量,同时提供媲美Web2的OpenID/OAuth一样的丝滑体验,用户操作”傻瓜“式简单,点一两下,一键完成登录;

另一方面,与该DID身份所绑定的所有Web2账户如Twitter、Web3抽象账户如智能合约钱包,都可以在保护用户隐私的前提下,被聚合到一起。即使被“人肉”,用户在真实世界里具体是“谁”也无从得知,最终也只能追查到一个线上的虚拟身份、一串数字罢了。

用户需要的Web3“一键登录”会是什么样?

Web2时代的App,每一个用户都熟练使用一键登录。使用体验方便,且不用再输入恼人的密码。

对用户来说,登录App的好处:

第一次注册时需要密码;

后续可以永远使用QQ、WeChat、支付宝登录。

同时对用户的坏处是:

数据主权,不在自己手上。使用平台提供的账户体系;

被动接受各类基于隐私信息的广告,用户自己没得选。

Web3的账号,尽管可以帮忙把数据主权拿出来,但绕不过去的问题是:账户授权和使用,能像Web2的一键登录那么流畅吗?

Next.ID社区提出了AuthService这样的思路,试图来解决这个工程问题。它的设计流程如下:

用户使用Next.ID的AuthServiceSDK,进行dApp的账户授权操作,数据来源子用户绑定到ProofService的数据;

授权操作通过用户自行部署的VPS来验签;

成功通过后,用户指定可以具体的scope开放出用户账号的相关隐私信息。

其中关键的第一步,登录dApp时使用Next.ID:

第三步,授权时开放哪个账号的数据:

最后第五/六步,开放账号的哪些数据出去:

以上是本期文章的所有内容,在后续的文章,我们将继续就「隐私」和「安全」的相关话题展开讨论,也将就AuthService背后的VPS思路进一步进行说明。

感谢你的阅读,欢迎评论和转发。开源社区Next.ID也诚挚邀请你的加入,一起推进DID生态的落地。

关于Next.ID

Next.ID是世界上第一个为去中心化身份提供服务的协议,即将开启公开测试。它是一个去中心化的身份聚合协议,整合了所有Web2和Web3的数字身份,为开源开发者和项目提供全面的、可验证的身份数据库,以便于创新和开发dApps。

作为世界上第一个为去中心化身份提供服务的协议,Next.ID创建了一个身份基础设施,将用户的身份安全地聚合到Avatars。在Web3生态中,Next.ID会成为各类去中心化社交协议和dApp的身份聚合关口。

官网

开源代码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链链资讯

[0:0ms0-7:416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