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T:加密采矿对环境影响的辩论成为焦点

只要加密货币出现,关于加密采矿影响的辩论就一直在进行。先驱加密货币比特币使用工作量证明共识机制来验证其区块链。这个挖掘过程创造了一个新的比特币,然后作为奖励支付给加密矿工。据说开采比特币的过程是能源密集型的,因为矿工需要大量的计算能力来保护网络。

???以太坊是市值最大的山寨币,它也使用工作量证明共识机制。然而,计划于2022年9月进行的以太坊合并升级将使以太坊网络过渡到权益证明共识机制。权益证明共识机制被认为比工作量证明更环保。

Reflexer发文斥责Paragidm,表示将与Paradigm划清界限:5月27日消息,DeFi 协议 Reflexer 在社交媒体上发文表示 Paragidm 此前投资的 FTX 给加密生态带来重创,并斥责其不再专注于 Crypto 而转投 AI 领域的行为,希望 Paradigm 销毁持仓的全部 FLX(Reflexer 治理 Token),不想再为 Paradigm 工作。

此前报道,加密风投公司 Paradigm 将关注重点扩大到包括人工智能在内的领域。根据其官方网站信息,Paradigm 将现在称自己为“研究驱动的技术投资公司”,而不是专门投资于“颠覆性加密 / Web3 公司和协议”的公司。但熟悉该战略的人士表示,该公司没有改变其任务,继续专注于加密和 Web3,没有实际变化。

Reflexer Labs 此前于 2020 年 8 月宣布完成 168 万美元种子轮融资,该轮融资由 Paradigm 领投,Standard Crypto、Compound 创始人 Robert Leshner 和 a16z 基金创始人 Jesse Walden 参投。[2023/5/27 9:45:45]

????一群美国国会民主党人最近对矿业公司产生的碳足迹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矿业公司是能源消耗大户,并且正在产生大量的碳排放。据报道,一些矿业公司计划扩大其业务。

Morgan Creek联创等人创立研究公司Reflexivity Research,以帮助传统金融投资数字资产:9月19日消息,Morgan Creek Digital联合创始人Anthony Pompliano与链上分析师Will Clemente和Inflection Points共同创立机构级研究公司Reflexivity Research,将通过研究报告、每周客户电话、与行业专家的独家研讨会,以及为特定客户提供私人咨询等方式提供见解,从而帮助传统金融将数万亿美元投资于比特币和数字资产。[2022/9/19 7:05:23]

???中国在2021年禁止加密采矿,导致加密矿工迁移到包括美国在内的其他司法管辖区。2022年,美国面临着酷热的夏季,随着消费者打开空调为家庭和办公室降温,能源消耗已经紧张。这是在乌克兰战争造成的高能源价格中。美国国会议员已致函美国环境保护署和美国能源部,要求他们审查加密采矿公司的能源使用和碳排放。

Ref.Finance已重启上线并拟在区块高度45195764处快照分叉出新REF代币:NEAR生态去中心化交易所Ref.Finance8月21日在主网完成部署测试,已于UTC时间8月23日凌晨12点重新启动上线。与此同时,Ref.Finance发布社区讨论,计划在区块高度45195764处进行快照,从而分叉出新的REF代币,且新的REF代币将继承旧REF代币所有当前和未来的属性,包括作为Ref exchange的白名单代币、作为平台的主要流动性激励以及作为最终的治理代币。按计划REF的持有人余额将恢复到区块高度45195764处的数据,在此期间REF的持有人将直接接收新的 REF 代币,无需采取任何行动。同时Ref.Finance的DAO将烧毁其控制的旧REF代币供应的97.5%,还将创建新的REF-NEAR交易对并增加流动性,以支持新的REF代币。

此前报道,8月14日NEAR生态去中心化交易所Ref.Finance遭遇攻击,占REF总流通供应量40%的约100万枚REF受到影响,截止目前只有25万枚REF得到返还。[2021/8/23 22:31:12]

随着关于加密采矿对环境影响的争论愈演愈烈,出现了几种新的和增强的加密共识机制来克服加密能源消耗的挑战。一些替代或提议的加密共识机制包括委托权益证明(DPoS)、经过时间证明(PoET)、运气证明(PoL)和活动证明(PoAc)。但是,每种共识机制都有其优点和缺点。一些加密货币支持者认为,加密货币挖矿并不像加密货币批评者声称的那样耗能。

????由于对加密采矿对环境的影响进行了评估,纽约等一些州已经暂停了用于加密采矿的新化石燃料工厂。关于加密采矿对环境影响的争论仍在继续。加密监管将为加密提供一个总体框架,包括加密挖掘及其能源使用。美国已承诺在2030年将温室气体净排放量减少50-52%,其长期战略是不迟于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

来源:金色财经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链链资讯

[0:0ms0-7:29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