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R:Buidler DAO对话CyberConnect创始人Wilson:掌Web3 Social之舵,扬去中心化社交协议之帆

在Web2时代,社交与流量曾是顶级巨头的壁垒,伴随而来的是平台垄断、流量霸权、算法歧视以及无法向平台议价的卑微创作者。Web3浪潮愈演愈烈,去中心化社交为大家打开了新的世界。通过结合场景和技术,一方应用和生态发展,CyberConnect成为社交协议中最早、发展最大的探索者之一。

CyberConnect的成立背景是怎么样的?它的生态是怎么样的?Web3社交的现状和未来在哪?如何与各个领域的项目方一起共建新一代社交生态?未来社交赛道市场机会在哪里?在本期BuidlerDAO关于?CyberConnect创始人Wilson?的专访中,你将获得答案。

全文7107?字,预计阅读时间16?分钟

?Highlights:

关于Web3Social赛道

1.Web3提供了更大的互操作性和可组合性,用户可以更加自由地在不同平台之间移动,而不会失去自己在原平台上积累的内容、粉丝和关系。在这个新的经济体系中,用户和创作者的地位将得到提高,平台也将更加注重提供更好的服务体验。数据和资产所有权的变革,将为社交带来更多的可能性和发展空间。

2.当用户在社交场景里拥有资产,就可以展开很多不一样的玩法。在Web3社交中,用户可以带着自己的资产去社交,这对于用户来说是非常有趣的,也提高了社交的维度。社交数据和体验可以平台解绑,社交协议可以为各种场景提供数据并实现社交功能,让Web3社交进入所有场景。

3.SocialFi中的Fi和真实应用场景需要结合,二者并不矛盾。但是整体需要注重具体场景,即这款应用是否真正有用。

关于SocialProtocol

1.最能吸引开发者的是整个协议本身。首先是可用性,其次是数据的广度和深度。

2.做社交协议,自己去做场景是一个蛮重要的事情。第一,你要贴近用户,第二,你要贴近开发者。你要知道开发者在做这些社交应用的时候,他会碰到什么问题。这些问题跟DeFi是很不一样的。

3.在协议的商业化模型中,除了治理代币和实用代币之外,收入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我们的商业模式跟账号体系类似,账号代表的是用户的身份。随着协议的不断发展,大家会越来越意识到这些账号的重要性,愿意为其付费。

关于CyberConnect战略重心

1.首先,在协议方面,我们会有很多的跟开发者相关的一些feature会出来;另外在产品方面,我们会上线Link3的手机端APP,同时不断的在应用场景方面做更多的尝试;

2.此外,同时我们会着重发展CC整个生态的应用,在技术、流量等方面都给予大力支持,在各种各样比如游戏、直播等等的场景里去做探索。

3.未来两周内,我们将发布Litepaper,第一部分将涉及一些技术层面的内容,第二部分则可能会包含更多有关tokenomics和治理方面的内容。我们会通过FanClub去激励生态的参与者,这也是我们实践tokenomics的一个重要手段。

给华语创业者的建议

1.今年关注的方向主要基于目前一些创新的infrastructure。一方面很重要的是去中心化的数据库,这是一个底层的改变。另一方面是AI的应用,ChatGPT大大降低用户生产内容的门槛。

2.可能大多数华人创业者在了解国际市场上花的精力还是不够。我觉得可能这方向应该大家可以着重的多花力气去研究,不用太过于急于的去产出某样东西,而是多花时间先去融入一些具体场景的体验。

从DLive到CyberConnect:

探索去中心化社交的无限可能

BuidlerDAO:你好Wilson,首先请介绍一下自己与CyberConnect这个项目。

Wilson:大家好,我是Wilson。2017年,我从UCBerkeley毕业后,在硅谷创立了第一家crypto-native公司,致力于探索去中心化内容平台。当时第一款产品已经获得了2000万美元的融资,而后我们推出的第二款产品:全球首个去中心化的游戏直播平台——DLive。我们做到了百万DAU,且在北美的AppStore上排名娱乐类别排名前十。这些产品的独特之处在于,它们以一种去中心化的方式让用户参与其中,带来与传统直播不同的体验,并让创作者得到更公平的回馈。

后来我们于2020年被BitTorrent收购后休息了一段时间,在2021年我们成立了CyberConnect。这个可以说是最早的一批去中心化社交图谱协议项目。我们选择继续在去中心化社交领域发展,一方面是因为我们团队非常喜欢社交内容型产品,并且从之前的创业经历中我们也积累了很多关于去中心化社交媒体平台的经验;另一方面,我们也坚信这将是Web3行业的未来,我们认为去中心化社交领域和内容产品有着天然的契合点,因此也一直致力于开发这些类型的产品。

在传统社交产品中,我们发现最大的问题是它们最终都会演变成一款或一到两款产品统治整个市场的局面,这导致平台权力过大。用户和创作者没有拥有任何东西,他们在平台上花费多年的时间积累了大量内容和粉丝,但没有任何东西是他们自己的,他们只是在使用平台的服务。

我们深刻意识到这个问题,并且希望解决这个问题。

BuidlerDAO:你刚刚提到平台是拥有用户和创作者的生杀大权的,那么作为Web3从业者,能否分享一下Web2与Web3社交最大的差异在哪些方面呢?

Wilson:我认为,Web3最大的改变是给社交带来了数据所有权和资产所有权的变革。通过Web3,用户真正拥有了自己的数据和资产,这使得平台、创作者和用户之间的关系得到了彻底改变。Web3提供了更大的互操作性和可组合性,用户可以更加自由地在不同平台之间移动,而不会失去自己在原平台上积累的内容、粉丝和关系。在这个新的经济体系中,用户和创作者的地位将得到提高,用户不再受到某一个大公司的约束,可以更加自由地掌握自己的数据和资产,平台也将更加注重提供更好的服务体验。数据和资产所有权的变革,将为社交带来更多的可能性和发展空间。

数据所有权将改变社交的体验和玩法,Web3将为用户提供更加自由、开放、去中心化的社交平台。用户在拥有了自己的数据,就可以更加灵活地在不同平台之间移动,选择自己想要去的社交场景,构建自己的个人社交图谱和社交身份。这种去中心化的社交体验更加符合用户的需求和兴趣。相应的,平台也能够并且可以专注于实现更好的符合具体场景的个性化体验。

除了数据所有权之外,资产的所有权也会改变。当用户在社交场景里拥有资产,就可以展开很多不一样的玩法。在Web3社交中,用户真正拥有资产,可以在社交场景中展示自己的财产。比如像CryptoPunks、Azuki的owner?很喜欢在社交平台上展示自己的资产,这个对于用户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体验。这也就是Web3社交与传统互联网社交的一个区别所在。在Web3社交中,用户可以带着自己的资产去社交,这对于用户来说是非常有趣的,也增加了社交的维度。

Web3同时也为社交提供给了更大的灵活度,让用户拥有自己的整体身份,并允许用户在不同的环境下使用不同的身份进行社交。这给用户带来了更大的自由度,让用户不会被某个具体平台或者场景所束缚。因此,用户可以自由选择将哪些资产与身份绑定在一起,从而提高自己的个人价值。

BuidlerDAO:你如何看待社交图谱在整个Web3链条中的独特价值呢?

Wilson:首先,我觉得图谱这个概念比较抽象,但是可以理解为我们在尝试建立一个通用的用户账户体系。这就像目前微信和Facebook的账户一样,但又根本上不同。这个不同在于这个账户体系在于它有一个基于钱包地址和完全去中心化的结构,用户的数据存储在各种不同的链上。这类似于一个服务器,但是没有中心化的控制。

当这个系统建立起来之后,用户的ccProfile就可以在不同的场景中积累更多的好友、内容、点赞、关注、状态等信息,这类似于微信里的标签。随着更多的人使用这个账户体系,其他第三方应用的使用概率也会更大。但是,数据的密度非常重要,我们需要让用户存储和写入更多的数据到他们的身份中,才能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和数据的广度和密度。

我们有两个策略来实现这个目标。第一个策略是自己出应用场景,因为我们同时是协议方和应用方,所以可以更好地理解各种应用需要什么样的协议,并且更加贴近用户的需求。例如我们自己推出的Link3,已经有很多用户在使用并提供了很多有价值的社交数据,这一点对于来接入我们协议的应用们也是很有价值的。另一条策略是走生态发展的路线,目前已经有超过50个不同的应用在使用我们的协议。我们会尽可能地支持和合作这些应用,来提高用户使用ccProfile的可玩性和数据广度。例如我们通过黑客松来吸引开发者一起共建生态。像近期我们结束的黑客松中就涌现了很多项目都有应用到ccProfile和协议的其他组件,比如做KTV的Wondera、做游戏的DegenReborn、做餐厅点评的Plato、做元宇宙的Oasis等Dapp。

BuidlerDAO:刚刚列举的项目中,很多都是有具体使用场景的项目。但是实际上很多人在Web3Social中更关注Fi,而忽略真实用户场景,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Wilson:Fi和真实应用场景需要结合,二者并不矛盾。不是说某个产品切入某一场景就不能与Fi结合:比如Wondera切入了线上KTV场景的同时,也借用了Toconomics、NFT的资产化等因素帮助用户积累资产、实现更高效变现和初步规模效应。再譬如说游戏,对于社交类游戏,资产游戏的虚拟道具和积分很重要,真正资产化后会放大其优势,让游戏更有意思——因此Fi和场景不冲突。但是整体的趋势是大家越来越注重具体场景即这款应用是否真正有用,而不仅仅只关注Fi。因为击鼓传花的游戏,在这个行业呆得久点的人都已经看过很多了。

从ccProfile到FanClub:

CyberConnect商业及战略思考

BuidlerDAO:刚刚有之前的回答中有提到CyberConnect团队自身推出的产品Link3,从数据表现上看,Link3的推出也让协议的使用量有了非常大的增长。对比之下,其他协议比如Lens,虽然也有自己的产品,但是其实没有像Link3一样取得这样的用户量级。可以介绍一下这款产品的情况初衷和发展规划吗?

Wilson:首先做社交协议,自己去做场景是一个蛮重要的事情。就像我刚才说的,第一,你要贴近用户,第二,你要贴近开发者。你要知道开发者在做这些社交应用的时候,他会碰到什么问题。这些问题跟DeFi是很不一样的。我们需要去找这个场景。我们切的第一个场景是all-in-oneprofile。

现在Link3上面已经有1577家不同的组织,不同的项目方或DAO已经被认证,而且把Link3当做all-in-oneprofile来使用,目前大概有40%-50%认证过的项目方已经把他们Twitter上面的链接改成了Link3的链接。这个是我们一个非常好的流量来源,同时也是一个很大的品牌加成。另外,Link3也支持很多Web3-native的一些功能,比如自动更新的你的Mirror,以及我们后来上线的跟Events相关的SBT(我们叫W3ST,Web3StatusToken)功能。

当时选Link3切入也是基于一些市场观察。因为我们当时看到很多人在用Linktree,但Linktree它的支持功能又特别不?Web3-native,而且它没有办法做很好的认证功能。当时市场上我们看到有好多子链接到处乱飞,用户也不知道哪个是真的。例如,之前LinkedIn上有人声称自己在字节跳动工作,但可能有90%都是假的。因此,大家都正在尝试许多不同的方法来解决信任问题。而我们则希望通过Web3的方式来验证,同时展示更多关联和资产等信息,例如SBT。

BuidlerDAO:除了Profile,你们还在探索怎样的社交协议使用场景?

Wilson:Link3Profile是我们切入的第一个场景,后面还有许多我们拓展场景,比如Events,Link3post还有我们最近推出的FanClub。

FanClub有两个目标群众,第一类是针对类似CyberConnect社区、DAO的用户。现在有一个问题,我们在不同社区做的贡献和奖励没有汇总,FanClub实际想在一个页面中集成用户对CyberConnect的贡献,并且通过设计积分和成长体系,引导大家为社区做长期和持续的贡献,并且塑造一个明确的社区价值共同体,也方便后续做各种VIP用户奖励。

第二类潜在目标群体是创作者。我们发现许多创作者在不同平台上都有一定数量的粉丝,但是缺少一个平台来建立忠诚度或者让他们的粉丝跟随他们到其他平台。例如,一位网红在抖音上有大量粉丝,但在微博上可能会重新开始,使他们的粉丝无法转移,而这些粉丝实际上对创作者的贡献非常重要,例如点赞、打赏等等。因此,我们可以通过FanClub尝试解决粉丝关系的运营问题。

最近,我们与许多网红,包括许多在TikTok上拥有千万级别的大KOL合作,探讨他们的功能需求。因此,在第一阶段,我们仍将围绕着项目方和crypto-native社区展开,FanClub的第一版仅有CyberConnect,因为这只是测试版,许多功能还不够完善。之后,我们将尽力将其变成一个工具、一个地方,让所有用户都可以在这里获得奖励和身份提升。我们正在进行许多不同的尝试。

整个产品运营逻辑方面,我们最初是采用邀请制来测试产品的,现在我们已经开放给大众使用。信任是非常重要的。例如,我刚才提到的假链接问题,我们希望通过这种认证方式和用户对个人资料的交互来提高可信度,并通过一套SBT方案来不断让用户积累信任,从而解决这些信任问题。

总的来说,Link3有一个比较泛的定位,我们希望它是帮助大家去发现一切有意思的组织、有意思的人、有意思的内容、有意思的活动的平台。当然这里的某些features如果发展的好,我们可能会单独将其做为一个应用深入来做,但?Link3本身还是基于profile展开,每个人有自己的profile和身份,并通过参加FanClub提升profile的信息密度和可信度。

BuidlerDAO:那么CyberConnect今年的发展重心是怎么考虑的?

Wilson:CyberConnect今年的发展重心主要有几个方面。首先,在协议方面,我们会有很多的跟开发者相关的一些feature会出来;另外在产品方面,我们会上线Link3的手机端APP,同时不断的在应用场景方面做更多的尝试,包括我们的智能合约钱包,这也会作为一个工具给到开发者去使用,更方便的让他们去onboardWeb2用户。

此外同时我们会着重发展CC整个生态的应用,在技术、流量等方面都给予大力支持,在各种各样比如游戏、直播等等的场景里去做探索。我们也非常期待更多的开发者和项目方一起合作,希望打造更好的社交体验。

社交协议的商业化与生态建设

BuidlerDAO:如何考虑社交协议的商业化难题?

Wilson:我们考虑了非常多的商业化模型,这方面我们已经在测试并付诸实践了。比如举一个例子:我们的?ccProfile账号名字如果想要买一个短一点、好一点的,是需要付费的。目前付费用户占比大概10%,总收入已经达到了50多万美元,这个数据在过去几个月里已经很不错了,对其他项目可能需要很长时间才能达到这样的成绩。

在协议的商业化模型中,除了治理代币和实用代币之外,收入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我们的商业模式跟账号体系类似,账号代表的是用户的身份。随着协议的不断发展,大家会越来越意识到这些账号的重要性,愿意为其付费。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商业模型。

但我们要强调的是,这些账号是协议的资产,不属于我们的团队或任何个人所有,所以我们希望保持协议的去中心化性质。这些账号资产最终会汇入treasury中,由代币持有人共同管理。

未来两周内,我们将发布Litepaper,第一部分将涉及一些技术层面的内容,第二部分则可能会包含更多有关tokenomics和治理方面的内容。我们会通过FanClub去激励生态的参与者,这也是我们实践tokenomics的一个重要手段。

BuidlerDAO:采访中有提到通过举办过黑客松来吸引开发者使用CyberConnect的协议,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其他方式吗?

Wilson:我认为我们需要努力推出更多的应用,让人们看到我们真正为开发者和应用提供服务,并有能力解决一些冷启动的问题。无论是从数据维度解决冷启动问题,还是从运营维度解决冷启动问题,这些方法都能够吸引更多的开发者。

实际上,最能吸引开发者的是整个协议本身。首先是可用性,其次是数据的广度和深度。我们的协议具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即链上和链下相结合,这样可以确保协议的可扩展性和用户体验。相比之下,有些协议的解决方案是将所有东西都上链或者让某个应用程序完全的去中心化,导致用户体验非常糟糕。我们的协议将常见的高频的且不稀有的社交数据和内容如点赞、评论等放在了去中心化存储中,同时也保证用户拥有数据权。

在链上,我们会更注重用户基本信息,例如ID和内容的变现。例如,您可以将内容转化为可转让的NFT,例如您在应用中翻唱的一首歌,您可以二次出售这首歌。此外,您还可以付费订阅。这些功能都可以通过链上本地合同实现,大大帮助开发者在去中心化的同时保证用户体验,并更好地扩展。

从长远来看,开发者还将关注其他问题,例如用户onboarding问题。现在,如果一个应用程序想要覆盖所有互联网用户,不仅仅是Web3的用户,遇到的第一个问题是钱包。我们计划在钱包中提供开发工具,让开发者可以轻松地创建智能合约钱包。这也是我们协议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之后也将公布细节。

创业方向及创业建议

BuidlerDAO:今年关于社交赛道有什么推荐关注的方向以及对华人创业者有什么建议吗?

Wilson:今年关注的方向主要基于目前一些创新的infrastructure?。一方面很重要的是去中心化的数据库,这是一个底层的改变。另一方面是AI的应用,ChatGPT大大降低用户生产内容的门槛。基于这两方面可以做出非常多的创新,也推荐大家关注。

建议的话,对于华人创业者来说,我觉得很关键的一个点就是大家一定要多去了解国际市场,国际市场上的用户需求和用户的使用习惯,还有竞争格局。因为Web3这个事情,毕竟它必然是非常国际化的,它是比较无边界的。

可能大多数华人创业者在了解国际市场上花的精力还是不够。我觉得可能这方向应该大家可以着重的多花力气去研究,不用太过于急于的去产出某样东西,而是多花时间先去融入一些具体场景的体验。他们的大家玩法大概是怎么样的,可以多研究一下。

对于一只盲目航行的船,所有的风都是逆风。在这场忘却时间的交谈中,最大的感受就是Wilson和对CyberConnect的进路选择的坚定,或许这就是founder的必备魅力。希望透过字间黑白,其所思所想能传递给更多的读者,这便是此次采访的意义了。?

FounderinWeb3是BuidlerDAO继WomeninWeb3和ScholarinWeb3之后的全新企划。本次企划进行全媒体传播,上小宇宙搜索BuidlerDAO解锁采访更多内容。放松一点,让灵魂跟上身体,关注我们,一起透过文字与创始人们的来一场灵魂碰撞,感受这个时代的滚烫。我是企划主理人Windy34,欢迎与我们交流或推荐大咖资源,成功接洽采访将给予惊喜福利。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链链资讯

LunaCUR:2023 会是 ZK 大年吗?

ZK作为L2、隐私、跨链等概念下的核心技术派系,该板块热度自2022年延续至今;近期的?ETHdenver大会上,ZK持续高热.

[0:0ms0-7:856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