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BRA:解读Libra——区块链资产向现实渐进

关于Libra的解读非常多,有的从Libra对传统金融体系的冲击角度来解读,有的从数字货币资产角度来解读,还有些从技术方面解读Libra实现的原理,甚至有些专门研究Libra新的编程语言MOVE。这些角度都非常有价值,本文要开辟一个新的视角:试图站在扎克伯格的肩膀上,看Facebook为什么会做Libra项目。

本文的主要脉络如下:

1、Why:为什么Libra会出现?

2、How:钱包Calibra是木马奇兵。

3、What:Libra还会有哪些连锁反应。

一、Libra为何能孕育而生

隐形的天花板——基础设施边界

不是任何企业都能感知到“基础设施”的边界。通常我们听说的企业边界是指“行政边界”或者“技术边界”。所谓“行政边界”,是指政府给企业划分的经营范围,比如Facebook不能在中国或者伊朗开展社交业务。

所谓技术边界是指因为技术所限无法实现的业务,比如华为就在通讯领域碰到了技术边界,任正非在演讲中对此有鲜明描述:“随着逐步逼近香农定理、摩尔定律的极限,面对大流量、低延时的理论还未创造出来,华为已感到前途茫茫,找不到方向”。

除通信领域,在芯片制造、火箭运输、电池储能等领域,技术边界都日益清晰的制约企业的发展。除了上述两个边界,还有一个“边界”,只有少数的创业者会感知到——这种边界是“基础设施边界”。

我们怎么理解基础设施呢?举个简单的例子你就能明白,目前的4G网络就是网络基础设施,大量的基站构成了庞大的网络通信系统,不管你是用苹果手机还是华为手机,依赖于这些基础设施我们才可以畅快的通信。

Velo实验室副董事Beam:解读Velo收购Interstellar背后布局:金色财经报道,3月17日下午16:00,金色财经与欧易OKEx联合举办“金色财经对话Beam:解读Velo收购Interstellar背后布局“,邀请Velo 实验室副董事长 Tridbodi Arunanondchai(Beam)作为嘉宾讲述背后故事。

在直播中,Beam表示,Velo的目标是建立一个赋能传统银行商业并将其与最新的中心化和去中心化商业相链接的桥梁。

在谈及本次收购的原因时,Beam解释道,Velo与Stellar有着共同的目标和愿景,并且双方在能力上互相补充互相赋能。Interstellar团队在提供更快、更低廉以及更稳定的给予Stellar网络的跨境支付方案中有着极深厚的经验。因此彼此的融合是一个非常自然的选择。这次合并将使其成为行业里更强、更有影响力的团队。[2021/3/18 18:56:33]

高速公路的路网是交通基础设施,不管你是在驾驶宝马汽车还是吉利汽车,都需要有路网才能上路。基础设施如此“基础”、“底层”、“必需”,以至于就像空气之于人、水之于鱼,处在其中的人通常会忽略基础设施存在。

但是,当企业的规模膨胀到一定程度,增长空间变得逼仄,就会发现基础设施边界是道隐形的天花板。既有市场已经任由巨头横行,但放眼其它市场,巨头不可能在津巴布韦这样缺乏网络基础设施的国家卖5G手机,也无法在阿富汗这样交通基础设施落后的国家售卖汽车,津巴布韦和阿富汗也根本无法产生5G手机公司或者汽车公司。

更难受的是,基础设施会让企业有无力感,任你是一家万亿市值的巨头,也很难打造一个国家级的基础设施。

从“基础设施边界”出发,我们可以看到像Facebook、Google这样的大公司,为何常常做一些“异想天开”的事情。

动态 | 肖磊解读特朗普“攻击”Libra原因:Libra没有明确跟美元挂钩:7月13日消息,财经专栏作家、财经评论员肖磊解读特朗普“攻击”Libra原因,他认为特朗普说Libra不可靠,而且需要获得一张银行牌照,接受监管。其实这里隐含的意思是,Libra没有明确跟美元挂钩,所以不可靠,没有美国监管机构的批准,就不能干金融的业务。[2019/7/13]

图1-1谷歌全球免费Wi-Fi计划之——Wi-Fi热气球

图1-2Facebook全球Wi-Fi计划之——无人机送Wi-Fi

如上图,从2013年开始,谷歌和Facebook相继野心勃勃的铺设全球Wi-Fi,以期更好的为用户提供网络服务。大公司免费推广“网络基础设施产品”,这些行为看起来是无私的,但是,其实这背后也有大公司的自己的算盘,只有先建立了网络基础设施,他们的业务才有可能推广到更大的市场,要知道,截止到2018年4季度,全球只有47.1亿人能够上网,仍有34亿人无法上网,巨头的天花板就是基础设施。

绕了一圈,我们从“基础设施”的角度来看Libra,就能更深的体会Facebook的动机。的确Libra是一个看起来无私大多数人受益的行为,但是背后却是有着强大的市场野心,Facebook这次不是要用无人机建设全球Wi-Fi,Facebook这次是要用Libra区块链建设的全球金融的基础设施。

动态 | 区块链技术助力共建中国人群基因变异解读标准数据库发布:据央广网消息,5月27日,“区块链技术助力共建中国人群基因变异解读标准数据库”在2019数博会“生命大数据高峰论坛”上发布。华大集团大数据中心副主任杨梦表示,数据库的建立必须满足可公开、可溯源、不可篡改、迭代更新、临床信息溯源、符合伦理法规等条件,而利用区块链技术可以实现账本公开、所有历史信息留痕、哈希摘要上链、分布式共识、私有数据存证、细颗粒度权限控制等。[2019/5/28]

我们不妨重新打开Libra白皮书,可以看到封面的第一句话就是项目的愿景——“Libra的使命是建立一套简单的、无国界的货币和为数十亿人服务的金融基础设施”。

那么在金融的“基础实施”上出现了哪些问题呢?网络基础设施和路网基础设施比较容易理解,金融基础设施比较抽象,根据Libra白皮书目前金融基础设施有两个明显的问题:

首先现有金融基础设施对于穷国和穷人而言是非常不友好的。最简单的借贷业务,借100美元面临的手续费可能要超过30美金;一笔跨国转账可能需要6个甚至更多中间机构,而且手续费极高,世界银行的数据是平均有7%-11%的成本。更加严重的是,目前全球超过17亿成年人,根本就接触不到金融服务。

图1-3跨境汇款流程

其次,现有金融基础设施利益格局已定且极不开放。全球范围内金融基础设施都以银行体系为核心,商业银行垄断廉价资金和存款,催生出大量的衍生产品,Facebook这样的公司,很难在现有基础设施中绕过银行体系实现广泛的金融服务,更重要的是利益中的大部分会被银行该所拿走。值得关注的是,国内的金融基础设施下,产生创新的钱包产品——支付宝和微信支付,但这是极为艰难的创新,在西方国家就没有产生出这么强大的钱包产品。

金色财经独家分析 巨人转让区块链相关股份的两种解读:被投资公司盈利能力反映在巨人公司的投资损益项,盈利能力存在风险会直接对其财务报表产生风险,而这正是股东看重的地方。巨人公司出售OKC股份,从因“不确定性”而“保护投资者”理由解释合理充分,转让对价2850万美元占2%左右比例并不高,董事会在其职权范围内作出决定也不用劳烦整个股东大会,巨人也按照程序做了相同的关联方解释,资产并未被低估贱卖,完全符合要求。

然而“不确定性”却存在两种解读。如果解释为风险,史玉柱等自然展现了担当与无私;如果解释为潜在收益,那么OKC成功转型带来的利润巨人公司的广大股东也是享受不到的。旁人并不知道史玉柱和董事会的想法,但至少,此次减少“区块链”相关的股权,并不能说明OKC或区块链概念的利空。如果真是巨大风险,就没必要卖给“利益相关方”了,解释为史玉柱与股东会的“分歧”更为准确。而且值得注意的是,OKC是从经营币到搞区块链“实业”,更符合政策,有理由是个正向消息。[2018/3/24]

综上,Facebook在增长空间逼仄的情况下,想到了从金融基础设施方面来寻找突破口。并且这个金融基础设施要还具备基础设施的一般特性:具备全球性或大区域性、这个基础设施要具备非独占性、这个基础设施要成本可控。

很快,他们发现一个强有力的武器同时具备上述三个条件,可以帮助他们突破,这个武器远远比无人机或者热气球强大。

当区块链发展突破了人们的认知

区块链的发展一直是在金融从业者的眼皮底下的,比特币诞生之后,人们认识到原来互联网上的代码可以变得像真实世界中的资产一样:“原子化,独一无二,不可被复制”。但是这种资产从诞生开始就笼罩在巨大的炒作质疑中,比特币以及比特币后续的加密数字资产的波动性掩盖了人们的视线,大众关注其炒作、批评其泡沫,但是,一部分先知先觉的创业者看到了不同的世界——比特币之后的区块链代表另一种建设金融基础设施的方式,这种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在成本、治理机制等方面有极大的潜力。

真融宝吴雅楠解读区块链:风险与机遇共存:21日讯,真融宝董事长吴雅楠谈到区块链的重要性和关键地位,他表示,区块链是互联网金融的底层技术架构,互联网金融的成熟在一定程度上依赖区块链技术的成熟。同时,吴雅楠指出,人行在三年多以前,就组织关于数字货币的研讨会,随后成立了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从投资角度而言,他表示,个人投资者要特别关注虚拟货币作为资产的巨大波动性,主要是技术应用没有专注于数字货币在零售支付方面的应用,而跑到虚拟资产交易方面需要更加慎重;对于机构投资来说,应该着眼于以产业为背景,能够用区块链改变传统产业痛点的、并且能建立生态的共链。[2018/3/21]

虽然,这个金融基础设施一度是缓慢的、难易扩容的、不具备普适性的,比如,基于比特币的区块链TPS为6-7、以太坊区块链TPS为16-20。但情况在发生变化。2014年以来,区块链对TPS速度和商用安全性的发展进程得到了相当大的提速,人们从共识机制、多层链架构、分片扩容等方式,用不同道路来实现区块链效率和成本的兼顾。经过十年的发展,我们发现区块链本身的技术已经可以逐渐应用到现实世界中。

那么,回到Libra,这个项目怎么满足了现实需求?

首先,Libra区块链天生是全球性的、开源的,它跨越任何国界,以至于中国人民银行第一时间就把尝试Libra区块链运转在了自己内部的主机上。

其次,Libra是一个从“许可链”到“公链”的开放型区块链,通俗的说就是这个项目只在最开始阶段由Facebook主导,很快就能变得更加开放。

最后一点就是成本可控,没有哪一个全球性的金融基础设施成本要比区块链更低了,基于区块链的Libra彻底消除了金融的清结算流程,通过代码和合约的执行,金融系统的运转成本会大大降低,未来Libra大概率可以做到自给自足甚至盈利。可以说,满足上述三点Libra具备了金融基础设施的框架性要求。但是,Libra真正由一个区块链项目迈向千家万户,还需要一个连接器,这个连接器就是本文下面要讲的——Calibra。

二、链上链下世界的连接器——Calibra

连接的三要素

区块链世界在向链下世界打通时候时候,有三个要素:

第一个是区块链用户的非匿名化。非匿名不一定是完全实名,而是能够验证是可靠的身份。这一点Libra委员会中的成员有许多资源,未来区块链可能分化为两类,一类是有身份的区块链,另一类是没有身份的区块链。有身份的区块链才能被广泛的应用,从而从源头进行KYC和AML等工作。

第二个是传递资产或合约的合规化。链上的资产传输或者合约是“原子”的,或者成功或者不成功,但是在链下却有可能有各种纠纷,要保障链上资产或者合约的执行也有法律效力,进而能将这份权益蔓延至链下,相应的,也要保障链下事务的权益变化能够溯源于链上。

第三个是技术方面。包含速度、安全性、兼容性,要和现实世界的业务速度等相匹配。

上述三个事情单单靠Libra本身是无法实现的,Libra是基础设施,就像高速公路的路网,真正跑在高速公路上的是汽车,让Libra和现实世界连接的是数字钱包——Calibra。

木马奇兵——Calibra

图2-1Calibra界面展面

如果说Libra是特洛伊木马,那么Calibra就是Facebook藏在木马肚子里的士兵。在Libra的基础设施中,不管是稳定币还是清结算网络都要尽可能的去中心化,尽可能的创造出基础设施的非排他性、非竞争性、正外部效应,Calibra这样的钱包项目则是竞争性的、排他的、营利性的中心化项目。

Calibra的用户是非匿名的,Calibra将要求用户使用政府签发的身份证件注册。CaLibra钱包仍然遵守美国的税收、反等法规,从而保障传递资产的合规性。最后,Calibra可能会采取托管或非托管的方式,倘若是托管的方式,那么交易速度可能不会受区块链本身的限制。

进一步,Calibra会有哪些机会?如上文提到的,在中国有微信支付、支付宝这样的钱包工具,但是在欧美这个市场被“信用卡”以及美国完善的银行特许经营权行政阻隔,除了applepay这样的依托于iPhone用户的稍大的平台,目前还没有出现一个全球性大玩家。Libra可以方便地将Facebook的海量用户直接导入,从而变成一个超级支付终端,从而获得海量的利润和权力。

Libra币本身

关于Libra币本身的描述已经非常多了,在笔者看来,Libra币本身如何实现稳定性、Libra基金会如何通过Libra币本身盈利,这些都属于Facebook仍在与监管机构博弈的事情,在监管的介入下最终结果仍存在变数。但是,Libra从一开始就表现出了极大的渐进性,从前期白皮书发布,到与监管机构沟通展开听证会,再到未来Facebook在Libra基金会中决策权限的转移,以及Libra从依靠美元等实体资产过渡到可能与储备资产脱钩,可见走出的每一步都环环相扣,对于Libra币本身来说,考验才刚刚开始。

三、What——Libra还会有哪些连锁反应

亚马逊森林的蝴蝶扇动翅膀可能导致一场风暴,我们要关注Libra会带来的的连锁反应。

1、Libra币在未来绝对不会是唯一基于Libra区块链的货币,由于Libra区块链的可拓展性,在未来这条链上可能发行新的货币或者应用。同时,由于区块链的开源特性,会有更多的类似于Libra区块链这样的的基础设施架构。

2、大国的博弈有了新的路径。中国的一带一路建设是在一带一路方面加强基础设施,从而方便推进多方共赢的局面。我们发现还有一类基础设施——金融基础设施也有重新建设的条件,中国目前在推进央行数字货币CBDC/DCEP,也在一定程度上用新技术去构建新的应用领域。

3、对资产本身的研究将回潮。经济及金融学家擅长用数学架构来解析世界,但是Libra带来的变化是不容易被量化的,Libra让人们重新关注资产本身,关注货币资产的产生以及可编程货币。

参考文献:

https://www.cnbeta.com/articles/tech/778467.htm

https://paydayloaninfo.org/facts

https://www.worldbank.org/en/news/press-release/2019/04/08/record-high-remittances-sent-globally-in-2018

https://globalfindex.worldbank.org/sites/globalfindex/files/2018-04/2017%20Findex%20full%20report_0.pdf

A.Demirgu?c?-Kunt,L.Klapper,D.Singer,S.Ansar,andJ.Hess.TheGlobalFindexdatabase2017:Measuringfinancialinclusionandthefintechrevolution.WorldBankGroup,2018.

(访问日期:2019年5月15日)

ConsumerFederationofAmerica."Howpaydayloanswork."PaydayLoanConsumerInformation.

(访问日期:2019年5月19日)

Medium《ThenextFinTech:Global“OpenFinance”Infrastructure》,作者AndrewWong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链链资讯

[0:15ms0-9:627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