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新华社评论:莫要把区块链这部经念歪

来源:新华社

最近,“区块链”火了。从居高不下的热度中,可以感受到企业、机构对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发展的热情,但一些地方出现的“虚火”过旺、操作跑偏等现象也不容忽视。

比如,有的人怀着爆炒心态、暴富心理,采取各种手段花式蹭热点,明明自身业务和区块链八竿子打不着,硬要安上区块链名号以大肆炒作;有的宣扬“数字货币就是区块链”“炒币获官方支持”等谬论,热炒比特币、归零币、空气币等。

动态 | 新华社:“央行数字货币”或将在不久的未来破茧而出:12月18日,新华网发布文章《财经观察:“央行数字货币”破茧还有多久》。美国布鲁金斯学会日前发布研究报告说,目前已有诸多国家在“央行数字货币”研发上取得实质性进展或有意发行“央行数字货币”,包括法国、瑞典、沙特、泰国、土耳其、巴哈马、巴巴多斯、乌拉圭等。此外,国际清算银行上月任命即将卸任欧洲央行执行委员会委员的伯努瓦·克雷担任国际清算银行创新中心负责人,主持该机构数字货币研发工作。另外,美国IBM公司和英国智库“官方货币与金融机构论坛”对全球23家央行开展的调查显示,诸多央行正认真考虑研究和发行“央行数字货币”,可由消费者使用的“央行数字货币”或将在未来五年内面世。(新华网)[2019/12/18]

更有甚者,打着区块链的幌子,包装出所谓“区块链养猪”“区块链鸡肉”“区块链走路”等项目招摇撞,行非法集资、、之实。不久前,一款自称“基于区块链技术开发”的运动APP被有关部门立案调查。给手段披上“区块链”的外衣,并非个案。

动态 | 新华社:业内人士认为市场出清后“产业区块链”时代即将到来:新华社报道称,业内人士认为,从短期来看,在全球市场上进行跨国价值转移时,比特币仍然是比较成熟的中介,存在一定市场基础,但是随着各国监管政策收紧,比特币的监管套利空间进一步缩小。有业内人士表示,近期比特币下跌意味着很多项目缺乏实际资产的支撑,处于“丛林”状态,被市场证明是低效的。市场出清后,“产业区块链”时代即将到来,未来数字资产与产业将深度绑定,市场监管将更加完善。[2018/11/25]

种种“套路”损害了公众利益,更污染了区块链行业生态。倘若任由乱象丛生、坏了风气,让投机取巧者大行其道、踏实做事者举步维艰,势必造成“劣币驱逐良币”效应,对行业的健康和长远发展是很不利的。

新华社:资本涌入区块链概念受追捧,风险不断积聚监管面临挑战:在专家看来,虚拟货币的快速发展给金融体系带来巨大危害:一方面,价格大幅涨跌带来的泡沫存在投资风险;另一方面,虚拟货币存在被用来进行非法交易的风险。中国国际期货有限公司副董事长王永利建议,尽快建立国际统一的监管规则,避免监管漏洞和跨境套利。[2018/1/23]

好经莫要念歪了,区块链不能成为炒作的“噱头”、行的“招牌”,区块链发展更不能陷入急功近利、热衷赚“快钱”的歧途。

发展区块链,浮躁是大敌。占据区块链技术制高点,没有捷径可走。涵养专注研发的定力,保持滴水穿石的韧劲,舍得下打基础、利长远的苦功夫,方能把区块链这本经念好。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链链资讯

[0:0ms0-2:438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