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陈纯院士刊文:区块链产业生态初具 强监管方能行稳致远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作者:陈纯

区块链技术发展历程

2008年,有人用“中本聪”作为笔名发表了一篇奠基性的文章《比特币:一种点对点的电子现金系统》,提出了比特币系统模型。2009年1月3日,创世区块诞生,比特币正式上线运行。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10年来没出现过任何一次服务暂停;第二,任何交易都可被追溯;第三,没有任何机构或个人专职负责运维。而比特币所采用的底层技术就是区块链,它的本质是分布式账本数据库。

从区块链的分类上来讲,目前基本可以分为以下三大类。第一类是公有链,它的特点是任何个体都可以参与,在全球范围都可以访问,我们熟知的比特币就是公有链的应用。第二类是私有链,私有链的参与者一般是大型企业的各个内部实体,或者政府的各个职能部门。它具有一定的中心化协调机制,控制者可以指定参与节点和验证节点。第三类是联盟链,指的是多中心的区块链,一般由企业联盟或者政府机构发起,具有准入和权限控制机制,账本具备隐私保护功能。

陈纯:异构平台互联将会是区块链未来发展趋势之一:金色财经报道,在2020CCF青年精英大会上,浙江大学信息学部主任陈纯院士分享称,海量终端设备、复杂网络环境、异构平台互联将会是区块链未来发展趋势,需要研究突破区块链架构体系和核心技术,适配未来复杂业务。软硬件协同是未来的重要趋势之一。通过软硬件协同机制,既能发挥软件灵活性,又能发挥硬件极速计算、高安全的特征,最终实现软硬件一体化。发展趋势二是智能合约与区块链应用开发,当前智能合约设计模式和执行框架可满足的商业应用场景有限,对复杂的业务场景,需要构建高效率、高质量、智能化的区块链智能合约应用开发框架,形成完善的区块链应用开发生态。[2020/6/5]

区块链的发展历史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009年到2013年,这一阶段也可以称为比特币时代,这一阶段底层的区块链技术和上层的数字货币应用是密不可分的。第二阶段为2013年到2015年,以太坊通过引入智能合约实现了区块链的可编程,能够承载多种应用,使区块链应用不再仅限于数字货币领域。2015年至今是区块链发展的第三阶段,随着联盟链底层平台的推出,通过解决商业级应用的关键技术问题,促进了区块链与产业的融合。

声音 | 陈纯:除了研究区块链技术本身外 还需要研究如何监管:1月12日,中国工程院院士陈纯在CCF通讯刊文《联盟区块链关键技术与区块链的监管挑战》,文中提到,区块链作为重要的底层基础设施,在其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我们要高度重视安全问题。因此,我们除了研究区块链技术本身外,还需要研究区块链如何监管。公有链已经成为新媒体的传播媒介,因为公有链本身具有去中心化、不可篡改、不可删除、低成本的特点。利用区块链去传播有害信息、网络谣言、煽动性与攻击性信息,会给区块链技术的产业布局和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同时给监管部门带来很大的挑战。[2020/1/13]

区块链产业应用逐步深化拓展

声音 | 陈纯院士:要争取区块链技术发展的主动权,大力发展国产自主可控的区块链技术平台:11月26日,人民日报刊发了浙江大学区块链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陈纯的文章《技术革新和产业变革新动能》,介绍区块链技术的相关知识和应用。文章称,未来,区块链在技术研究、产业应用、监管服务三方面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要争取区块链技术发展的主动权,特别是要实现高性能、安全隐私、高可用性和高可扩展性的联盟链核心技术的突破,大力发展国产自主可控的区块链技术平台,在区块链系统研发和部署方面充分体现中国特色,而不是完全基于国外开源平台。现在大家对区块链感兴趣,有了解的需求,这是好事。相关技术介绍和知识普及因而显得尤为重要,在这方面,专业书籍和科普读物应该相互配合,满足不同层次的阅读需求。[2019/11/26]

区块链技术应用已从最初的金融领域逐步拓展到政务服务、供应链管理、工业制造等多个领域,其核心思路是利用区块链透明、不可篡改的特性进行数据记录及共享,保障资产确权、数据存证、证照管理、交易清算等不同业务的可信开展。从基础设施到底层技术平台,再到行业应用,可以说区块链产业生态已经初步形成。

声音 | 陈纯:联盟链更适用于赋能经济建设 但也应支持公有链技术发展参与国际竞争:金色财经报道,浙江大学区块链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陈纯教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联盟链更适用于赋能经济建设,因为它的监管相对可控。陈纯称,公有链本身具有去中心化、不可篡改、不可删除、低成本等特点,如果被用来传播有害信息,会给区块链技术的产业布局和发展带来不利影响,也给监管部门带来很大挑战,但我们也应该支持公有链技术的发展,参与国际竞争。陈纯在采访中还表示,介于低信任的公有链和单一高信任的私有链之间的联盟链,是较为合适的选择,因为联盟链仅允许授权的节点加入网络,在保持一定开放的同时,其实名制和可追溯特点改善了系统信任问题。陈纯指出,目前区块链监管技术发展有四大趋势:第一是区块链节点的追踪和可视化,第二是联盟链的穿透式监管技术,第三是公有链的主动发现与探测技术,第四是以链治链的体系结构及标准。[2019/11/1]

在金融领域,区块链技术可以提高交易的结算效率,降低交易成本,有效解决金融应用场景中各方缺乏信任、交易效率低下等问题。工业领域引入区块链技术可以把产业链上下游的各种设备连接起来,帮助企业、厂家、原材料供应商和监管部门之间建立信任体系,提高生产制造的安全性。在物流领域,通过将所有物流参与者的数据连接并记录到区块链的网络中,可以有效解决商品的溯源问题。在政务领域,区块链为政务数据的互联互通提供了一个分布式、多场景的解决方案,使得政府服务权责更明确,跨区域、跨部门的协调工作更加顺畅,人民群众办事更方便。

区块链的学科建设快速发展。目前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均开设了区块链课程并成立了区块链研究中心,但由于区块链还处于初期,区块链人才培养的数量和质量还远远不能满足我国区块链产业发展的需求。

区块链带来的监管挑战

区块链应用不断深化拓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风险挑战。风险挑战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对网络安全造成威胁;二是公有链的匿名性特征以及信息难以删除的特性,容易被利用散布不良信息,因而对意识形态安全构成挑战;三是对金融安全的挑战,目前打着“区块链”旗号进行非法金融活动的案件频发,扰乱了正常的金融秩序。

针对区块链的监管,2019年1月,中央网信办发布了《区块链信息服务管理规定》,并联合有关部门共同开展区块链信息服务备案管理工作,积极落实区块链应用的备案制和实名制,目前我国境内的区块链的监管已经初见成效,今年已经公布了两批区块链信息服务备案编号。

目前区块链监管技术的发展趋势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首先是区块链节点的追踪与可视化;其次是联盟链穿透式监管技术;再次是公链主动发现与探测处置技术;最后是研究以链治链的体系结构及标准。

(本文由2019年12月26日陈纯院士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围绕“区块链技术发展现状和趋势”主题作专题报告的相关内容编辑整理。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首发。)

作者简介

陈纯??浙江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信息学部主任,浙江大学区块链研究中心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战略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数码喷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主要从事计算机应用领域的前沿研究工作,近年来对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方向进行了重点研发,致力于将高水平的研究与产业应用相结合,取得了一系列成果,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陈纯院士在区块链技术理论和实践方面有很深的研究,在10月24日中央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时专题讲解了区块链技术发展现状和趋势。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链链资讯

[0:3ms0-2:732ms